还不错。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钱岗八一小学位于广东最美丽乡村钱岗古村,学校创办于1947年,是一所公办小学,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3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百分之百,学校现有一个200米的田径运动场,2个标准篮球场和其它活动场所,打造独具特色的书香校园,营造深厚的人文课堂氛围,涵养教师、儒雅学生。
广州从化钱岗古村,史书中记载,从化设县在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其意是“远氓从此归化”。而钱岗村建村的历史则较之早了200年,可谓是“未有从化,先有钱岗”。
钱岗村大部分的村民姓陆,这个人文渊源可追溯到700多年前。据记载,当时南宋与元朝两军在广东展开最后决战,结果以元军大胜、南宋灭亡而告终。那位背着南宋小皇帝在新会崖门投海自尽的宰相陆秀夫,其第五代孙后来流落到了钱岗村。 方圆1平方公里的钱岗古村,坐北向南,依山傍水。村内5万多平方米面积的建筑物,主要是保留下来的900多座房屋,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有的尚保留着宋明的遗风。村中的巷子多又深,且迂回曲折,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在村子的四周,东南西北分别有“启延门”、“震明门”、“镇华门”、“迎龙门”等4个门楼。门楼之间用围墙相连,墙外便是溪水及鱼塘,俨然是个守望相助的城堡。
探源:忠烈丞相的后人
根据孟春吉《恒祯房宗谱》的记载,钱岗古村最早的居民,是南宋左丞相陆秀夫的后裔。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今江苏盐城)人,生于端平三年(1236年)、卒于祥光二年(1279年)。他生活在只统治着中国半壁疆土的南宋,中国历史上最狼狈的朝廷之一。末朝三任小皇帝不是做了亡国君,便是做了终日漂泊海上的亡命者。无力回天之际,左丞相陆秀夫只得在崖山背负幼帝投身碧波万顷的大海。
中国历史上的大宋王朝,随着这悲情一跳而宣告灭亡。而陆家后人的劫难却只是刚刚开了个头。为了斩草除根,元朝开始对陆氏家族展开追杀。当时陆秀夫的第四子陆礼成正奉父之命镇守梅岭,惊闻父亲以身殉国的噩耗,悲痛不已,审时度势之后,知道大宋气数已尽,只得蛰居于民间。 为逃避元兵的追剿,陆礼成最后逃至广东省南雄县珠玑巷侨居。至其第五代,玄孙陆从兴一路辗转,由南雄珠玑巷迁到古番禺宁乐乡,陆从兴见到这里山清水秀,粮余粟足,便决定迁居至此。后不断“开疆拓野,子孙瓜瓞绵绵,学道流芳”,逐渐形成了钱岗古村。
陆从兴之后传至第六代、第七代的时候,陆广平、及忠、原英、凤鸾、及善等人会众协力同心,于明同乐四年十一月(公元1406年)始建广裕祠。钱岗古村虽然房舍建筑布局随意,但都以广裕祠为中心,就好像是藕田的“主茎”向四周蔓延,而陆氏族人更是繁衍广阔,代代宗支繁盛,文武人才辈出,陆氏后人遍布从化多个镇及省内十多个市县,仅太平镇就有近万人,在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后人定居繁衍。
直至今日,每逢清明、重阳时节,村中族人都会集中在祠堂进行春秋祭祖。族中之人,无论长幼,都知道自己是陆秀夫的第几代传人,均以太公“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为荣,均牢记着“忠孝传家”的祖训,默默将先祖的气节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