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陈清河? 文/图
? ? 暮色发纁染满了海面,一排排围网竹竿的倒影在水面上起伏晃动,围网作业的小船,往来穿梭在围网的围墙通道里。围堤下、礁石丛中数名村妇在修网整垄、撬贝摸蚶。浅滩上,一条条被潮流冲刷成曲曲折折的水道,蜿蜒与海面连接。时有鸥鹭分行飞,或三五成群结伴翱翔在头上,或伏猎于围竿、网墙,伺机浅水层的游鱼小虾。走马溪,东临大帽山及渺无涯际的太平洋,大帽山山脉开屏列帐,呈南北走向环抱状,延伸入海,傍山临水的村落借形依势而筑居。广东的南澳岛、饶平,诏安的悬钟、乌山、渐山尽收眼底。眺望远海近滩,落日余辉,滩涂墨韵,近水泛金,远山抹黛。走马溪,一卷渔歌唱晚、海上生态田园风光画轴徐徐展开,显得一派静谧而祥和。
? ? 走马溪,是东山岛古时候一大内海流域,它以民间海外贸易、走私港口,蜚声海内外。涨潮时汪洋一片,退潮时滩涂千顷,并具排淡纳潮功能,鸟类多集居于此觅食,最早称鸟仔溪,后有山贼海盗时常出没鸟仔溪一带,进行海上打劫、入村掠夺活动,便有贼仔溪之称呼,明隆庆元年(1567年),实施“准贩东西二洋"的“开关”政策,地方税课差吏骑马沿溪征收税款,因以得名。纵览《漳州府志》《诏安县志》《东山县志》之山川、海、兵纪、武备、大事记等卷志,均有详细记述其地理位置、事件产生经过。走马溪,在五都海滨,内有东澳,亦呼贼澳,为海口臧风之处,贼船往来俱泊于此。在明嘉靖年间,有给事中杜汝祯、参事曹亨、副使方任等镌“天视海防”四字于走马溪的礁石崖壁上。在诏安管辖时期的海域海流方面,走马溪隶属诏安县三大主要流域之一,其中一条是由铜山(六都之铜山保,在海岛中,本五都地,即铜山所。五都割属诏安,唯铜山所仍隶漳浦。《漳浦县志》)之大京门入,于五都百浦走马溪止,它距悬钟、梅岭俱二十里,地称要害,其原出大帽山,由厩下村(今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入海。走马溪四面贯通,南、西、北三面为主要航行港道,数十座小屿错落其间,海流并随着潮位、季风的影响,促使海域里的沙线漂移、沉浮不定,海沟宽窄、深浅不一。它们集群成链,既能呼应串联,又可以应用间断阻隔自由行径的潮汐自然优势,从而形成水水直达、水陆联运舶贸交通枢纽,更便于隐蔽。如此,复杂多变的地形结构、自然条件,有利于贩海活动物资的中转、整合、储藏。
? ? 思想随着走马溪澎湃的潮流,穿越到长袍马褂的历史时光隧道,回放起一一“明朝那些事儿”一段碎片映像。
? ? 港湾、岛屿、埠头、澳底云帆高张,万商云集南腔北调,海上舟楫货运调度,络绎不绝。商贸来来往往,源源不断,如走马溪上的烟波乍隐乍现地驱动、联结起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热闹非凡。在诸多严密的“礼制”“集要”“禁令”等一系列以礼俗为经、以法令为纬织成的“大网”笼罩下,走马溪却依托自身的地利和地理资源,依然如鱼儿般自由自在游走在网目间距里,自然而然地成为浙、粤、闽以及东南亚临海一带的“舶贸特区”和“货运中转站”,其影响力波及到郊庙朝堂、海内外商贾。
? ? 刹那间,号旗齐悬舰,号角一声,挝鼓震天。一支由本地乡民组成的民壮、把守陆路的营兵和驻铜山、诏安悬钟两路的防汛水师组建的“军民混装伏兵劲旅"如潮奔涌,各路伏兵各司其责、有条不紊,声势排山倒海。刀光剑影,枪箭疾飞,敌船橹断、帆散、桅倒,惊心动魄。走马溪的水流顿时充满了赤浊,烽烟滚滚,水波在簸荡,一片狼藉。厮杀声、呐喊声、惨叫声糅合在一起,仿佛仍在耳际回响… …
? ? 据《铜山志》《明史 朱纨传》记载,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十一日,葡萄牙海盗入侵五都走马溪。二月二十日,浙江巡抚兼福建军务朱纨兵船发走马溪。次日,福建都指挥使司卢镗率兵设伏,以商船诱敌入走马溪,进行围歼。鏖战了数日,整场剿灭战明王朝军队共缴获夷船七艘,生擒佛郎机国王三名,擒斩二百三十九人及汉奸李尖兴的集团团伙。以“歼番夷”、“灭海盗”、“打走私”的专项“贩海战役”,载入《明史》《中国通史》《澳门大事记》等中外史籍。
? ? 因“走马溪战役”的告捷,成为东南沿海打击贩海活动的大捷,强有力地打压了地方官吏徇私舞弊和遏制了贩海领域涉黑涉恶势力,随之也迸发出官僚体系内部利益、恩怨情仇的斗争。“走马溪大捷”演化成一宗“走马溪悬案”,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二月十六日,朱纨因被弹劾“擅杀”,而含恨自杀,在服毒自杀前写下《俟命辞》,以澄清自己是被冤的。都司卢镗也被逮捕收监,定了“冒功领赏”的罪名。还有众多涉嫌本次大捷的军政官员,也被定刑处置。
? ? 在明清时期港口物流、贩海活动等海商舶贸经济圈中,走马溪,以自持有“江湖生存之道”,在海潮淘洗下,昨日的天空与涛声已是历史记忆的符号,留下这一笔云谲波诡的浓墨,却十分耐人寻味!
?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福建东南沿海一隅的走马溪,它阅尽世事兴衰和沧桑巨变,尤其是在上世纪60年代起,填海造田运动(基建盐田及其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改滩为农业种植耕地);便利交通、服务生产、繁荣经济建设,截流引潮、建堤修路(主要有村道428港口至西崎海堤段、厦铁路宫前至山南、国道357横十一路山只至宫前段);以及围海养殖(养殖鱼虾蟹、放养蚶类)、浅海插杆吊养(吊挂贝壳类)等多样性海水养殖产业的兴起,大部分海域多次被扩变为陆地,形成发展蓝色经济基地。吁嗟,起起落落几潮汐,走马溪依然荡漾起金色的波光,鸥鸟自由自如飞行在于天地间,一洋海流西南去,可有谁知晓,走马溪到底还隐藏着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后记 : 历时近三个月的田野走访,文字结成一小截了,自孩提聆听到父辈们讲“走马溪住事”起,人生便多了一份“碎碎念”,现又得到一种还愿释怀的感觉,真美好。行走在古走马溪畔,心情依然澎湃如潮,走马溪,大部分海域已演变陆化,并伴随着斗转星移,将渐行渐远… …
? ? 在采风、行摄过程中,当问及“走马溪往事"时,许多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却认为,是在探什么“宝贝”的,或是在作什么专题调研的,或是要搞什么规划的。大多数人只知道,脚底下以前是港澳、滩涂,潮位可到村口,曾有听过老阿公老阿嬷们讲过一一山贼海盗、红毛番时常在这一带活动,“舂迸”(闽南方言,指有组织的强盗、匪类团体)掳杀如洗,十分凶恶… …
? ? ? 2020年7月23日于榕风轩
2020.08.04日发表《漳州广播电视报》);《石斋故里》2020年第03期总第159期。
城区怀恩古井系唐代开凿,清泉不竭。金星九侯山誉称“南闽第一峰”,有九侯禅寺(九侯岩)、望海楼、福胜岩、陈吊洞和历代名人题刻。闽粤通衢分水关有“闽粤之交 ”、“漳南第一关”石坊,郑成功曾屯兵于此。梅岭是俞大猷、戚继光抗倭纪念地。乌山有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太平白叶村为元初畲汉农民军陈吊眼出生地和首义地点。诏安湾北岸港口人工湖游览区内接田园庄舍,外连汪洋人海,城州岛绿草如茵。名胜古迹还有:城区澹园院,南门关帝庙、梅岭悬钟城、望洋台,腊洲麒麟山祥麟塔,四都渐山七贤庵(石榴洞),西潭斗头岩,深桥南山寺,桥东甲洲临江亭、洋尾桥。 乌山:位于诏安县东北部,总面积9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17米。丛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构成乌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分为早春探梅、乡野觅趣、九侯怀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险、乌山览胜、红土寻根、亚湖泛舟等8大景点,2004年11月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乌山同时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发祥地和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历史遗迹随处可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九侯山:位于诏安县东北部,山上有天开门、九侯禅寺、五儒书室、棋盘石、香炉石、风动石、云根石、天然桥、牛眠石、鲤鱼石、观音石、三宝石、飞来佛、罗汉洞、松涧泉、瀑布泉、花瓶石、福胜岩等二十四个景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梅岭:位于诏安湾的西北岸、诏安县东南的半岛上,三面环海,既是福建省古文化遗址之一,又是宋元以来著名外贸口岸和海防重地,还是诏安湾内的著名风景区。[8] 乌山自然风景区:距红星乡政府北部9公里处,主峰海拔1050.6米,四周陡峭险要,地质为燕山期间露出地表的晶润岗岩、流纹岩构成。并为闽粤边主要的革命圣地。[9] 诏安明代石牌坊群:从城关的县前街到东门中街,连绵700多米的古建筑民居群中,坐落着7座恢宏华丽、气宇轩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夺锦坊、卿典坊、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诰敕申坊、关帝坊。[10] 诏安土楼: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红星等乡镇。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圆的、有方的、有八角的,还有大楼套小楼的。 其中较大的较出名的有官陂大边村的在田楼、新坎村的溪口楼、秀篆陈龙村的龙潭楼、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楼等。[11] 诏安宋明寺庙:城隍庙址在南诏镇县前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门楼、前厅、拜亭、大殿组成。从城关的县前街到东门中街,连绵700多米的古建筑民居群中,坐落着7座恢宏华丽、气宇轩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夺锦坊、卿典坊、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诰敕申坊、关帝坊。这些技艺高超、精美细腻的历史遗产,融汇了建筑、雕刻、书法、诗词等多种艺术技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封建社会,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贡献杰出者,当朝皇帝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廷。诏安明代牌坊群也不例外。 诏安县南诏镇从县前街到东门中街,连绵七百米的古建筑民居群中,保存着较为完好的明代石牌坊七座。按它们的建造时间先后依次为:夺锦坊、 卿典坊、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诰敕申急 坊、;关帝坊。1988年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单士元(故宫博物院顾问)、郑孝燮(高级建筑师)来诏安考察时曾断言:“如此密集、完整的石牌坊群在国内亦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1996年9月2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7月,诏安县人民政府已将其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 夺锦坊:位于南靖镇夺锦街,建于明代成化四年(1488年)。坊坐北朝南,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5米,宽7.5米,单檐歇山式加二坡,四柱三间三层。正面坊匾高0.42米,宽0.84米,题刻“夺锦”。坊额题刻“明成化戊子科许潜立”;背面刻“世科”两字,柱直径0.44米,柱头置大栌斗。建筑及雕刻粗犷,部分构件脱落,保存基本完好。附:《诏安县志·建置志·坊表》载:“夺锦坊,为明举人许潜、许判、许选立”。许潜系明成化四年(1488年)戊子科举人,为诏安县明代首中 举人者,其子许判系明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举人;其孙许选系明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举人。“夺锦”、“世科”意即指此。 卿典坊:位于南诏镇东门街,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东西朝向,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9.6米,宽9.6米,单檐歇山顶加二坡,三间三层。上悬“恩荣”直写字匾,中挂镌刻“ 卿 典坊匾,大额枋上镌刻楷书” 勒赠承德郎南京太仆寺寺丞胡清”。底层抱柱为石鼓、石狮。斗拱为一斗三升式。雕饰有松鹤、花卉、云纹等图案。匾额已废,部分构件失落,主体保存完好。 百岁坊:位于南诏圣祖街北段,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坊坐东朝西,花岗石仿木结构。四柱三层三间,高6.5米,宽8.8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坊匾题刻东西两面同为楷书“百岁坊”。坊额题刻“明万历庚辰秋为冠带寿民沈仲选立”。坊上雕刻花卉等图案,现保存完好。附《诏安县志·人物》载:“浓仲选,三都人。冠带寿民,寿一百岁。万历间有诏建坊旌其门”。 天宠重褒坊 位于南诏镇东门街,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东西朝向,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9.5米,宽9.5米,单檐歇山顶加两坡,三层三间。上悬“恩荣”字匾,中挂镌刻“天宠重褒”坊匾,大额枋上署“为万历甲戌科进士沈 赠南京户部主事沈玺立”(万历甲戌即1574年)。两面文字均同。 父子进士坊:位于南诏镇县前街,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东西朝向,花岗石仿木结构。通高9.6米,宽9.6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三间三层。上悬“恩荣”直写字匾(已失落),中镌“父子进士”坊匾,大额坊上镌“嘉靖丙辰科胡文万历丁丑科胡士鳌”、“万历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楷书、两面文字相同。石柱底层为抱鼓、石狮、雕饰为松鹤、莲瓣、花卉、云纹等图案。斗拱为一斗三升式,小额坊上为青石雕饰,为其立坊者:钦差提督巡抚福建地方都督院右副都御史沈人种,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甘来学,福建提刑按察司佥事张文耀,漳州知府杨际会,诏安县知县张大器等。 该坊于1939年7月被日本飞机轰炸,损坏南侧一根石柱和中下梁一部分,部分雕刻件失落,主体及其余部份保存完好。 诰敕申坊:位于南诏镇东门中街最西侧,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东西朝向,花岗石材料仿木结构。通高9.6米,宽9.5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三层三间。上悬“恩 荣”字匾,中挂“诰敕申 坊”坊匾,署“为敕赠直大夫知县中知州沈一鲤立”。为其立坊者有:钦差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朱建昌,巡按福建监察御史刘应龙,福建布政司布政使王恩民,按察司按察使杨德政,署漳州府事同知罗良信、陶拱圣、通判李应、季概、推官王世仁,知诏安县事黎天祚等。石柱为抱鼓。斗拱为一斗三升式。雕有松鹤、花卉、云纹等图案。坊匾及部分构件失落,主体保存完好。 关帝坊:位于南诏镇县前街西段,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坊坐北朝南,花岗石仿木结构。三层一间,南5.5米,宽4米,单檐歇山式加两坡。正面坊匾高0.50米,宽1.40米,楷书“关帝坊”,旁署“知诏安县事楚荆朱训南诏所印张绳武同立”。大额枋上署“天启五年乙丑孟冬吉旦立”;右边石柱镌书“庙坊因风雨损坏乾隆五十八年四月 日监生黄廷举捐修”。坊匾背面楷书“正气行在”,现保存完好。 功覃闽粤坊:在县城南诏镇以西11公里的闽粤交界分水关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崇祯年间(约1633年前后),东西朝向。花岗岩材料,仿木结构。高9.6米,宽9.6米。坊匾东西书“功覃闽粤”,西面书“声震华夷”,下署“福建广东乡缙绅士民同为大总 都督郑芝龙立”。面阔三间,月梁三层。单檐歇山式两坡。保存完好。 在田楼:在县城南诏镇以北55公里,属官陂镇大边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近看为圆形楼寨、登高远看为八卦形结构。楼高三层,高约11米。底层墙厚近二米,墙基为石砌,上为土墙,三层楼为木料结构。寨屋有内外三围,内围为祠屋三间,外围二层,中围三层,外、中两围共房屋320间。有两个寨门。正门高2.51米,宽1.55米;双层门框 ,内框宽25厘米,外框宽50厘米,门墙厚2.4米,门匾上书“在田楼”三字。楼屋出檐长1米。寨外檐下有宽1米的走廊,走廊外为沟渠,绕寨墙一周。另一个为侧门。整座楼寨直径达94.5米,楼寨后有三角形池塘名“三元池”,池水清可见底。楼内现住63户三百多人。诏籍作家张元锦在《官陂土楼别样神》一文中写道:以在田楼为中心,附近还有12座土楼,即水美楼、石马楼、玉田楼、玉峰楼、庵边楼、田下楼、新城楼、龙头楼、凤山楼、燕翼楼、凤鸣楼、光裕楼等。如将在田楼比作花芯,其他12座土楼比作花瓣,这就构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大花朵,假如将每座土楼比作花朵,那纵横交错的道路就是花枝,那溪是绸带,把13杂鲜花扎在一起,成为世上最大的一束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