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约16万人
人口密度:207人/km2
禄充村
禄充笔架山
抚仙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禄充风景区
201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澄江县,设立县级澄江市,以原澄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澄江市的行政区域,澄江市人民政府驻凤麓街道凤翔路北26号。澄江市由云南省直辖,玉溪市代管。
澄江市,素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后,澄江以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举世罕见的动物化石群、优质的磷系列产品、成效卓著的经济建设脱颖而出。境内有抚仙湖、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抚仙湖为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帽天山陈列着世界闻名、距今5.3亿年的“稀世珍宝”——澄江动物化石群。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抚仙湖底,有生物物种2953个,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种群。磷矿资源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拥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关索戏)这一独特的戏种。
澄江市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邮政编码:652500。代码:530422。区号:0877。拼音:Chengjiang。
历史沿革
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战国时,属滇国地,汉晋称俞元县,南诏时称河阳郡,大理国时称罗伽部。公元1256年,元朝改罗伽部为万户(府),后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便始于此)。公元1382年,明朝改澄江路为澄江府,辖新兴(今红塔区)、路南(今石林县)二州,河阳(今澄江县)、江川、阳宗三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澄江府,改称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重名,故改称澄江县至今。
地理概况
全县山区面积占73.4%,坝区面积占8%,水域面积占18.6%,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的地理格局。澄江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梁王山(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东、西、中部为中山山原地带,东部南盘江深切峡谷为温暖河谷地区;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坝子
澄江地图和湖泊,其中南为澄江坝和抚仙湖,北为阳宗坝和阳宗海,总体地貌呈“H”形。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主要河流有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牛屎河、代村河、虎山河、阳宗大河、七星河、海口河、七江河、西汇河,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境内梁王山最高海拔2820米,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为最低海拔1327米。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11.9~17.5℃),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全县辖6个镇和1个风景区管委会,人口以汉族为主,回、彝、苗等少数民族杂居。境内水能资源丰沛,磷矿资源较为丰富。河流短小,以湖泊为主,南拥抚仙湖,北含阳宗海,东贯南盘江,过境流程25.4公里。
抚仙湖是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容量189.3亿立方米,蓄水量居国内淡水湖泊第三位,占全省湖泊蓄水总量的65.7%,湖水澄碧清澈,透明度达7.8米,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平均水温17.3℃,湖中生息繁衍着抗浪鱼、金线鱼等24种土著鱼种。水资源总量年均2.79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有水量36.89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资源1569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万立方米,两湖一江过流量217.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9.12万千瓦。磷矿资源现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澄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磷电结合,创立基础工业,带动县乡工业发展”的经济振兴路子。经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农业、磷化工、电力、建筑建材、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并展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飞速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台作得到广泛开展,成为国家初级电气化县、水利先进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业是澄江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以来不断增加投人,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水利化程度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进入了全国水利化先进县行列。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不断发育,澄江县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了四级科技服务网,全县实现了良种化种植和规范化栽培,有效地提高了单产。在确保人均有粮350公斤的前提下,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经比例达37.3 : 62.7,2003年实现蔬菜产值1.52亿元,粮食产值2732.3亿元,畜牧业产值8631.7万元,花卉产值3288万元,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比2000年提高12.84%。种植业的稳定发展,促进了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林业坚持以增资源、保资源、增效益,建设一个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一个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大投人,加强管理,在宜林荒山和抚仙湖、阳宗海近、面山大量植树造林, 实现了17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4.84%。
工业是富民强县的基础,根据本县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澄江县选择了磷、电作为起步产业,本着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动力,效益为中
澄江藕粉心,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引进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大力发展了县乡工业,走出了一条“以磷养电,以电促磷,磷电结合,创立基础工业”的特色发展路子。经过 十多年的重点发展,现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磷化工、电力、冶金、建筑建材等几大支柱产业,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0.26亿元,年均递增 12.55%,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44%,基本实现了初级工业化。磷化工业是澄江县的骨干工业。澄江磷化工公司凭借丰富的磷矿资源,不断加大投人,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艰苦创业,从一个小型企业,一跃而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目前,磷化工生产规模发展到年产-2.8万吨、工业磷酸48万吨、五钠1.5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1万吨、肥料级磷酸氢钙3.5万吨、湿法磷酸3万吨、磷酸一铵3万吨、食品级磷酸2万吨、磷矿石开采筛分30万吨。-、磷酸80%销往日本、泰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规模成为全国县级小-之首,跨入了全国500家最佳化学工业和云南省1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行列。与之相配套,澄江县充分利用南盘江和抚仙湖的水能资源,积极开-水电。现已拥有海口、观音堂、朱家桥3座电站,参与投资的黄梨山、汇口、红石岩3座台资电站和罗碧中日合作电站等7座水电站,以及正在建设的七江、_取、田坝三座电站,总装机13.6万千瓦,发电5亿度,售电4亿度。电力的发展为全县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澄江的建筑建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其为澄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条件。“九五”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设施不断完善,共投人公路建设资金6.8亿元,完成了澄川路、澄马路改造,澄阳路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县城主干公路改造,以及62公里乡村公路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7.3公里。
澄江县充分利用高原明珠抚仙湖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一巨大旅游资源优势,认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加快了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至2003年,全县累计吸收投入资金6.6亿元,发展旅游经营户54家,其中,国外投资1家,省级投资10家,市级投资9家,县属投资7家,县属各部门投资15家,各乡镇投资9家,个体投资3家;现已申报评定星级饭店6家,其中二星级饭店5家,一星级饭店1家,形成了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会务和度假接待为一体的中、高档旅游服务设施,拥有各类游船49艘,总座位1906个,接待床位10161个。2003年接待中外游客114.62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4936.0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2.34%以上的高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5.2%。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抚仙湖的旅游资源,省政府把抚仙湖旅游度假区列为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来建设,澄江县进行抚仙湖北岸搬迁,让北岸形成了万米沙滩,对禄充老渔村进行了搬迁改造,对抗浪鱼的人工种群繁殖获得成功,笔架山脚一带车水捕鱼景观得到恢复,并加强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发挥了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
根据澄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水、电、路、通信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
澄江小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磷、电为龙头,加速工业发展;山湖结合,发展特色旅游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以抚仙湖和阳宗海保护为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实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走出一条具有澄江特色的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澄江县着力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了交通、通讯、城市建设、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出境道路实现了高等级化,县乡公路基本实现了油路化,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数字化的通讯设施可随时与世界各地沟通,教育的发展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今后,我们将按照“高标准、国际化、大配套”的长远规划,把澄江建设成为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客商云集,富有时代气息的滇中游客聚散地和“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原观光旅游胜地。
乡镇简介
凤麓镇 位于澄江县坝子北部,地处县城,距省会昆明52千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8.8平方千米,海拔1755米。镇政府驻地凤翔路南7号,辖4个社区居委会(拥晖、澄波、揽秀、仪凤社区居委会),35个居民小组,非大田、二台坡两个山区合作社。2002年末,镇境内人口212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413人,少数民族933人,非农业人口14931人,农业人口6301人。
阳宗镇 位于澄江县北端,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玉溪市最北端,镇党委、政府驻地阳宗村委会,距省会昆明60千米,距县城34千米,是全县距县城最远的一个镇,也是玉溪市距昆明市最近的一个城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3′43″~103°01′45″,北纬24°45′27″~24°55′23″之间;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依阳宗海。全镇南北最大纵距18.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3.5千米,镇域总面积143.4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83.45%,坝区占8.5%,湖泊占8.05%。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70米,平均海拔1780米。全镇辖阳宗、桃李、新街、北斗、净莲寺、饮马池、脚步哨7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10人。
海口镇 位于澄江县东南部,距县城23千米,东邻宜良县,南接华宁县,西濒抚仙湖,北接右所、九村镇。因抚仙湖水由此经海口河流入南盘江,故名“海口”。全镇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全镇面积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所辖面积为102.7平方千米。全镇下辖4个村委会,总人口10754人,有汉、彝、苗三种民族。苗族、彝族占全镇总人口的22.8%。
龙街镇 位于澄江坝子西部,美丽的抚仙湖畔,东接右所、凤麓镇,西邻呈贡、晋宁县,北连阳宗镇,南靠江川县。镇政府驻地龙街村,距县城3千米。幅员面积175.3平方千米,是澄江县最大的一个镇。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50156人。
右所镇 位于澄江坝子东部,北接阳宗,西邻龙街、凤麓两镇,东毗九村、海口,南临抚仙湖。幅员面积80平方千米,辖小西、吉花、右所、旧城、矣旧、补益、小湾七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34407人。
九村镇 位于澄江县城东北部,距县城7.8千米。镇党委、政府驻地九龙街。东北部隔南盘江与宜良县遥遥相望,南部与海口为邻,西北部与右所、龙街、阳宗接壤,总面积109.3平方公。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1530米。全镇辖九村、龙潭、东山、七江四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户数2768户,总人口107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人,占总人口的0.53%。全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5人。
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澄江市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澄江市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3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澄江市榜上有名。
2017年2月21日,澄江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10日,澄江市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云南的邮编是多少
云南 省
地 区 邮政编码 长途区号 地 区 邮政编码 长途区号
昆明市 650000 0871 东川市 654100 0881
曲靖市 655000 0874 昭通市 650000 0870
开远市 661000 0873 个旧市 661400 0873
大理市 671000 0872 楚雄彝族自治州 600000 0878
保山市 678000 0875 思茅地区 600000 0879
丽江地区 674000 0888 临沧地区 677000 0883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61400 0873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660000 0876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666100 0691 大理白族自治州 670000 0872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678400 0692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670000 0886
迪庆藏族自治州 674400 0887 玉溪市 653100 0877
云南是65-67之间。
昆明市650000 西山区650100 官渡区650200 麻栗坡县663600
安宁市650300 富民县650400 呈贡区650500 马关县663700
晋宁县650600 易门县651100 禄丰县651200 普洱市665000
元谋县651300 永仁县651400 禄劝县651500 宁洱县 665100
武定县651600 嵩明县651700 宜良县652100 澜沧县665600
石林县652200 弥勒市652399 泸西县652400 西盟县 665700
澄江县652500 江川县652600 通海县652700 孟连县665800
华宁县652800 玉溪市653100 峨山县653200 江城县665900
元江县653300 新平县653400 东川区654100 景洪市 666100
会泽县654200 建水县654300 红河县654400 勐海县666200
巧家县654600 墨江县654800 曲靖市655000 勐腊县666300
马龙县655100 寻甸县655200 宣威市655400 景谷县 666400
富源县655500 陆良县655600 师宗县655700 镇雄县 666500
罗平县655800 昭通市 657000 鲁甸县657100 洱源县671200
永善县657300 大关县657400 盐津县657500 大理市671000
彝良县657600 绥江县657700 水富县657800 剑川县671300
开远市661000 蒙自市661100 屏边县661200 兰坪县671400
河口县 661300 个旧市661400 金平县661500 鹤庆县671500
石屏县662200 元阳县662400 绿春县662500 宾川县671600
文山市663000 砚山县663100 丘北县663200 祥云县672100
广南县663300 富宁县663400 西畴县663500 巍山县672400
漾濞县 672500 永平县672600 云龙县672700 大姚县675400
六库 673100 泸水县673200 碧江县 673300 牟定县675500
福贡县673400 贡山县673500 丽江市 674100 弥渡县675600
永胜县674200 宁蒗县674300 中甸县 674400 南涧县675700
德钦县674500 维西县 674600 楚雄市675000 云县675800
双柏县675100 南华县675200 姚安县675300 风庆县 675900
景东县 676200 临沧县677000 双江县677300 施甸县678200
沧源县677400 耿马县677500 永德县677600 龙陵县678300
镇康县677700 保山市678000 昌宁县678100 潞西市 678400
畹町 678500 瑞丽市678600 陇川县678700 盈江县679300
腾冲县679100 梁河县679200
扩展资料:
邮政改革:
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邮政改革,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把邮政改革的核心放在管理体制上;
上世纪80年代,以英国邮政脱离政府序列、组建国家邮政公司为开端,拉开了世界邮政领域政企分开改革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邮政已经有了“政企分开”的呼声。1995年,原邮电部成立了两个企业局,即中国邮电邮政总局和中国邮电电信总局。
1998年,国务院对邮电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原有的邮政、电信由邮电局统一经营模式,实行邮政、电信分开经营。把邮电局拆分为相互独立的邮政局和电信公司,邮政开始独立运营,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部门。这次改革后的邮政经营管理体制仍保留政企合一模式。
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关于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汇报,并批准了该方案。这次会议确定邮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市场机制,保障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确保通信安全;
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管理体制,促进向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2006年8月底,各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筹建工作基本就绪,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的组建也完成了前期准备,新的国家邮政局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基本完成。
2006年9月13日,湖南省邮政管理局挂牌,这是湖南首次邮政政企分开。
2012年3月1日,我国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实施工作正式启动;
2012年年底前,我国将设立357个市地一级邮政监管机构。
参考资料:
-邮政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