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南京
苏醒是高一的夏天转学到南京的。
由于老苏的工作原因调动,他们一家都要搬到南京市重新扎根。阿荷给苏醒做了半个月思想工作,还是换来一句:我可以自己留在西安,你陪老苏去吧。
不过,反抗无效。第二天苏醒还是跟一堆行李一起被丢上了离开西安的列车。
绿皮火车慢慢悠悠的沿着轨道跑,16岁少年的忧郁在火车的汽笛长鸣中愈演愈烈,终究是化悲愤为食欲,那天中午,苏醒气得吃了四桶泡面。老苏拍了拍塞得像仓鼠一样的儿子说:“放心,爹有钱,就算是十块一桶,也给你吃的起。”
苏醒更忧郁了。
一路上老苏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心情大好,拉着阿荷拍了不少照片。苏醒有一搭没一搭的发出刻薄的点评,老苏也不以为意,只当他是青春期逆反心理。
直到火车中途在郑州经停,老苏惯例下车抽烟,再回来的时候,发现苏醒人已经没了,他问阿荷:“那个小子人呢?”
“可能上厕所去了吧。”阿荷忙着给自己的照片加滤镜,眼睛也没抬。
老苏找遍了整趟列车的所有厕所,突然感觉不太对劲。
好在绿皮火车开的慢,停靠站也多,老苏当机立断下车回去抓苏醒,他买了高铁票,先苏醒一步回到了西安的家里。
于是苏醒最后是坐飞机和老苏一起到南京的。
“你有本事跳下去。”在飞机上,老苏得意洋洋的看着苏醒说。
“如果我是鸟的话,I will.”
南京的夏季炎热而潮湿,苏醒穿着件印着巴萨的T恤,顶着折腾了两天乱的像鸡窝一样的发型,站在全班面前仰着脸做自我介绍:“hello,大家好,我叫苏醒,苏醒的苏,醒过来的醒,你们也可以叫我Allen。”
班主任王老师指了指教室里最边上的一个空座:“正好吉杰同学这段时间不来了,你就坐张远边上吧。他是咱们班班长,你有什么事都可以问他。”苏醒顺着老师的手望过去,是个白白净净的小眼睛男生,张远对着他礼貌的笑了笑,苏醒迈着步子一屁股坐到了他旁边。
刚坐下把书包胡乱塞进抽屉里,坐在苏醒前排的圆脸男生就转过头来跟他搭话:“同学同学,你是哪来的啊?”他说着话的时候眼睛滴溜溜乱转,见苏醒没搭茬,连忙找补到:“我叫陆虎。”
苏醒打量了打量他的模样,得出结论——看起来好像不太聪明。
“我是西安来的,西安人。”
“给钱!”陆虎一巴掌拍在他同桌的肩膀上:“王栎鑫你看我说什么!我就说他不是本地人!”
“操。”那个叫王栎鑫的骂了一句,不情愿的掏出来五块钱递给陆虎。
“那个啥,他叫王栎鑫,我同桌,这个是远远,刚才王老师介绍过了,我是陆虎。叫我虎子就行,谢谢你啊,财神。”陆虎拿着钞票亲个没完,还不忘挖苦王栎鑫一句:“王总大气。”气得王栎鑫把头扭了回去。
张远在旁边一直也没说话,直到陆虎提到他,他才又对着苏醒好脾气的笑了笑,一脸纯良,“你好。”
“你好。”苏醒刚想再说点什么,上课铃就响了。
新学校的课程跟他在西安学的相差不多,就是每节课课间他的前桌陆虎都要转过头来跟他们东扯西扯,不是拉着张远大叫狂笑,把张远逗得前仰后合,就是跟王栎鑫拌嘴吵架,偶尔还要问问苏醒聊聊天,从食堂什么菜好吃聊到班主任王铮亮今天头发好像又少了,陆虎夸张的比着手势,食指在自己脑袋顶上打圈:“我就说吧,老王肯定秃了,你们看今天语文课,他脑袋顶上那里,隐隐约约看到了头皮…”
他声音巨大,中气十足,还夹杂着一些放肆的嘲笑声,张远笑得见牙不见眼,眼睛弯弯的眯成两个月牙。陆虎还想继续描述,突然觉得胳膊一疼,他刚大骂一句:“王栎鑫你干嘛!是不是有病啊!”就看到王铮亮悠悠的探了个脑袋进来:“陆虎同学,出来一下。”
苏醒默默的在他身后双手合十,自求多福吧。
“诶,我说,他这个状态多久了。”苏醒目送陆虎悲壮离去的背影,转过脸来跟张远说话。
“虎子嘛,他的精神状态值得关注….”张远懒洋洋的靠在椅子背上,两只手乖巧的插在校服口袋里,“但是他人很好的,我很喜欢跟他玩。”
苏醒撑着头,嘿嘿的笑出了声。他只觉得面前的这个男生小眼睛眯着笑起来很有趣,给他一种莫名的好感,让人忍不住想逗逗他:“你是班长啊,你还喜欢跟谁玩啊?”
“对啊。我跟大家关系都很好的。”
张远还是笑眯眯的说话,眼睛亮晶晶的,“你跟我混吧,我照顾新同学。”
苏醒听了这话,不服气的双手勾在脑袋后面,“打听打听哥在西安的地位,谁跟谁混啊?我照顾你才差不多。”
张远听了也不生气,依旧是笑眯眯的那副模样,他微微扬起脸来直勾勾的盯着苏醒,瞪大了眼睛一脸无辜的表情温吞吞的说:“可是这里是南京欸。”
苏醒看着张远那副无辜可爱的面孔,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他活了十六年一向伶牙俐齿,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几次语塞。
2.hello 0713
上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响起的一刹那,王栎鑫像惊弓之鸟一样突然抬起了他趴了四节课的脑袋,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下子焕然一新,仿佛睡了一上午的人不是他一样。他转过脸来大声招呼张远:“走了,吃饭去。”然后看了看旁边的苏醒,叹口气:“你也一起?”
苏醒摸了摸头,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王栎鑫好像很讨厌自己,他倒也没拒绝,慢腾腾的跟在张远后面。
陆虎还沉浸在被王铮亮教导了一节课的悲痛之中,一路上难得的没跟王栎鑫斗嘴,也没拉着张远嘿嘿傻笑,他默默的跟在队伍的最后,嘴里嘟嘟囔囔的一会要多吃个鸡腿。
好不容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食堂,面前的三个人居然不去抢饭,而是规规矩矩的站在门口,苏醒不解,“你们在搞什么啊?我要吃饭!”
张远拍拍他的肩膀:“在等大哥,稍微忍忍。”
“What……?”苏醒气到一句英文转了十八个音。
“一会你就知道了,楚生哥,认识一下。”陆虎在旁边贴心的解释。
王栎鑫翻了个巨大的白眼:“你要饿就自己去吃,我们等生哥。”
苏醒内心:“他怎么这么讨厌我…..我到底哪里惹到他了…..不会是因为早上那五块钱吧……”
好在他们口中的陈楚生也没来的太晚,他背着把吉他,斯斯文文的站在那里微笑,跟苏醒脑补了半天的寸头花臂大哥的形象大相径庭。
“就这体格,还大哥呢……”苏醒小声嘟囔,却被张远抓了个正着:“生哥他很厉害的,你别不信。”
苏醒耸了耸肩:“who cares?”
到底是成长中的高中生,五个人杀到食堂之后像五匹饿狼一样,风卷残云,就算食堂的饭菜不那么尽人意,每个人也低头闷了两碗饭,除了陆虎,他吃了三碗。
“来,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大哥,陈楚生。”吃完饭的陆虎一扫上午被骂的阴霾,生龙活虎的拉着苏醒介绍。
“你好。我叫苏醒。”
“生哥,你看他行不行,你还满意不?”张远还是笑眯眯的,一边是一边拿纸巾擦嘴。
“甭管满不满意了,就他了。”陆虎插嘴,“也找不到别的人了。”
“我反对。”王栎鑫嘴里塞满了饭,黏黏糊糊的反对。
“那你再给我找个人,晚上就能来的。”张远飞给王栎鑫一记眼刀。
王栎鑫举起手做了个投降的手势。
“听你们的。”陈楚生一锤定音。
“所以到底,要干嘛啊?”苏醒一头雾水。
“你会玩LOL嘛?会玩游戏我们就是好朋友。”张远看着苏醒,一脸期待。
看着张远期待的小眼神,苏醒实在不好意思说拒绝的话,他僵硬的点点头,“算…会吧。”
“放学别走!”陆虎突然一条腿踏在食堂的椅子上,食指伸长指着苏醒,“网吧见!”
其他四个人默默的低下了头,很想装作不认识他。
苏醒放学后真的就没走。张远陆虎非要拉着他搞什么入团仪式,苏醒虽然觉得很幼稚,但是看着张远一脸认真的模样,他忍了忍,把尖酸的话咽进了肚子里。
王栎鑫还是一如既往的一脸不服气。
“这~一~拜~”陆虎每一个字都拖了巨长的尾音,拉着苏醒就要跪在地上。
他们四个人像神经病一样跪在地上拜把子,引来旁边的同学纷纷侧目。
“恭喜你,是我们0713的一员了。”张远拍拍苏醒,笑得阳光灿烂。
“什么0713?”苏醒还是摸不到头脑。
十分钟后他才明白,原来是校门口后面的黑网吧。破破烂烂的招牌上歪歪扭扭的写了几个大字———0713。
苏醒扶额。
进门之后发现陈楚生早就坐在里面等他们了,看到苏醒疑惑的表情,张远凑到他耳边解释:“大哥翘了高二的晚自习,提前来的。”
苏醒:“….大哥就是大哥。”
苏醒虽然擅长的东西很多,但是他在电竞游戏方面还是没那么自信的。他打开游戏登陆账号,心里面有点忐忑,毕竟装了这么多年b,要是一会露怯了可怎么办,尤其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不太想在张远目前显得自己不太擅长。
不过马上他就打消了这个疑虑。
陆虎拉着他疯狂摇晃:“钻石!他是钻石啊生哥!”
苏醒刚想说这个段位他在原来西安的学校不算什么的谦虚的话,就看见张远疯了一样抱着陆虎上蹿下跳:“有救了!有救了!”
他看了看旁边四个人的电脑屏幕:
[birdman: 不屈白银]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荣耀黄金]
[只想唱歌给你听:不屈白银]
[虎吉:英勇黄铜]
“……所以你们…..到底是为什么在坚持?”苏醒只觉得头大,这就是人菜瘾大吗。
“唉别管了,快开一把快。”王栎鑫一下子来了精神:“以后您是大哥,醒哥。”
“自从吉杰走了,我们就没赢过,而且四排总被第五个人骂,还好你来了。”张远盯着苏醒的眼睛,露出一排小白牙,“没想到你这么厉害。”
苏醒被他看的有点不自在,转过头去瘪了瘪嘴没说话。
“我开个小号陪你们排位吧。”
“谢谢醒哥!”陆虎快乐的在网吧里跑圈。一向寡言的陈楚生难得插了句嘴:“要不你来当大哥吧。”
苏醒识趣:“那还是不敢。”
有了苏醒的加入,局面也并没有飞速的好转起来,毕竟一个人拖四个潜艇,还是有一些困难。在王栎鑫送了第五个人头之后,陆虎终于受不了了:“王栎鑫你到底会不会玩ad?”
“那你倒是给我奶一下啊!一来人你他妈就跑!”
张远玩的倒是很认真,不过技术问题受限,开局就送了八个人头。
苏醒突然有点后悔加入这个团体了,他没忍住问了一句:“请问你们是信佛吗?”
陈楚生:“没有啊。”
陆虎:“我信基督。”
张远:“…..”
王栎鑫:“我才不信呢。”
苏醒:“那你们!tmd!为什么不杀人呢?”
来南京的第一天,心累。
3.关于老王
语文课是最无聊的一门课,每次语文课,苏醒都睡的很香。王铮亮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安眠曲。
他的同桌张远跟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作为班主任钦点的班长,他每节课都坐的笔直,就是眼皮在打架。不过他眼睛小,也没人看得出来他到底是不是在睡觉。
至于王栎鑫?他哪节课都没醒过。
班级里最积极的是陆虎同学,每次王铮亮提问他都要积极的举手。比如那天讲到保护动物,王铮亮在黑板上写下“朱鹮”两个字,陆虎同学积极举手:“老师老师,这个字念什么啊?”
王铮亮:中国的汉字是很微妙的,如果不认识,可以考虑读他的声部,秀才认字读半边嘛。”
王老师说话可能过于微妙含蓄了,不过积极的陆虎同学还是很快做出了反应:“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字念‘鸟’。”
王铮亮伸出手指了指窗外:“陆虎,出去。”
给后排的张远都笑清醒了。
“唉,我说,老王怎么总是看我不顺眼啊。”陆虎垂头丧气的回到座位,看见王栎鑫大刀阔斧的在吃辣条,更不爽了。
“给我一口。”
“自己买去。”王栎鑫翻个白眼。
“我觉得不怪老王,你的问题。”张远公平公正的做出客观评价。
“拜托,这怎么能怪我呢?那还不是他说的读半边吗?有没有搞错,他自己的头发都快只剩下半边了。”陆虎还是改不掉说话声情并茂的毛病,感情充沛的像是在诗朗诵。
“我有种预感….你有吗?”苏醒捅了捅旁边的张远。
“老实说,我也有….”张远小声嘀咕。
“3、2、1…..”
“陆虎同学,出来一下。”老王的黑框眼镜在教室门外闪着智慧的光芒。
“fuck.”陆虎在心里哀嚎。
王栎鑫默默的又吃了一包辣条。
虽然老王讲课很无聊,但是他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他的幽默从来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比方说,他喜欢在办公室楼角落里的厕所纵情歌唱。老王平时行为低调,但却歌声异常动人,尤其擅长美声,激动的时候还能往上飙几个key。不过他羞于展示,于是每每都在月黑风高之时躲到办公楼里角落的厕所开个人演唱会。从帕瓦罗蒂唱到周杰伦,歌声余音绕梁,经久不散。
正巧那段时间学校里风言风语四起,总有人说教学楼里的厕所有穿红裙子的女鬼,为此吓坏了不少胆子小的女同学,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教学楼的女厕所都安静的可怕。
受到惊吓的当然也包括张远同学,虽然他自诩为男子汉大丈夫,但晚自习天黑的时候,他总是要绕一圈去隔壁的办公楼上厕所,因此经常遭到王栎鑫的嘲笑。但“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嘛,张远每每都这样安慰自己。
那天晚上还是一如既往,张远跑去办公楼角落的卫生间上厕所,他推了半天,门都推不开,张远尿急,飞起就是一脚,门开的同时他好像看到了一个吊死的女鬼,黑漆漆的长发垂下来,吓得张远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此时,不知道哪里响起了该死的美声花腔bgm:“时间都去哪了~~~啊?嗷?啊?~~~~~~”
“鬼啊啊啊啊啊啊!!!”张远落荒而逃。
恰好路过的苏醒看到他一脸见鬼的表情,苍白的小脸上挂着冷汗,便疑惑的问他怎么了,张远大叫:“厕所里,有个会唱美声的女鬼!”
苏醒闻言突然来了精神:“怕什么,醒哥带你去抓鬼!”
于是苏醒带着张远杀回厕所,张远龟缩在他身后闭着眼睛乱指:“你…你你看,那个是不是女鬼的头发?”
“什么嘛,这明明是个拖把,你眼花了。”
苏醒说完顺手抓起卡在门上的拖把,“让我看看谁在装鬼!”
美声bgm又适时响起。
苏醒听着声音寻到了最角落的一个厕所间,他一脚踢开门,大喝一句:“哪里逃!”
一边指挥张远开灯,一边挥舞着拖把。
灯亮起的那一刹那,苏醒看到了王铮亮那张惊愕的脸。
我们仍未曾知道那天晚上的厕所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苏醒人生第一次在厕所里写了5000字的检讨。
4.为什么他是大哥
陈楚生是十六中的传奇人物。
周一升旗早会的时候,苏醒困的哈欠连天,睁不开眼。他突然听到了国旗台上一个似曾相识的慢悠悠的声音,一下子精神了。“卧槽,这不是陈楚生吗?”苏醒瞳孔地震。
于是刚回到班级苏醒就拉着张远问陈楚生是不是有个双胞胎兄弟。
“没有啦,那个就是生哥啊。”张远一把甩开苏醒的手,“你有什么不相信的。”
“他是年级第一啊?”苏醒反复确认。
“这有什么的,生哥厉害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张远砸砸嘴,“你是没听说过,生哥大战教导主任的故事。”
苏醒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引到了极点:“给我说说。”
张远把手伸出来挑了挑眉。
“一份关东煮。”苏醒会意。
张远摇了摇头。
“再加两包辣条。”
张远还是摇了摇头。
“明天晚上,上网我请。”苏醒咬牙。
“deal.”张远计谋得逞,笑得合不拢嘴。
“什么嘛….还以为这人很乖来着。”苏醒在心里暗暗吐槽。
事情还要从陈楚生高一的时候讲起。
十六中是有初中部的,他们几个都算是初中直升高中,因此早就认识了。
陈楚生是当年初中部升高中部的学年第一,再加上人长的颇有几分姿色,会弹一手好吉他,一时间名声大噪,引得初高中的所有小姑娘都跑过来看他。
王栎鑫对此事件的评价是:“红颜祸水。”
当时高中部有个姓龙的教导主任,觉得陈楚生吉他弹得好,就想让他在过几天的跟其他学校的交流联欢会上表演个节目,顺便歌颂一下十六中。
生哥觉得耽误他打游戏,就拒绝了。
龙主任也是个不折不挠的主,期间种种刁难生哥,就差把穿小鞋这件事写在脸上了。最后以不去参加就开除为理由威胁陈楚生,把他写在了节目的名单上。
“然后呢?这他肯定得去了吧?”苏醒单手托着下巴感慨。
“对啊,然后生哥就乖乖去排练了。”张远撇撇嘴,“不过你猜怎么着?最后正式演出那天,生哥溜了。台上幕都报完了,结果在哪都找不到陈楚生,龙主任脸都气歪了。”张远一边说一边比划,“后来没办法,他们就找了个倒霉蛋上去顶包。”
“如果我没猜错,那个倒霉蛋我应该认识。”苏醒了然。
“嗯,就是陆虎,他完全没准备,弹得稀烂,不过他很快乐,他说终于可以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演吉他了!”张远想起当时的场景,笑得前仰后合,“所以从此生哥一战成名,成为咱们学校的风云人物。”
苏醒听完蹙了蹙眉:“完蛋,居然比我在西安还厉害一点。”
“切,要不然他是大哥呢。”张远一脸骄傲,“我们都崇拜他。”
“那你考不考虑崇拜一下我?我在西安也是很厉害的。”
“不考虑。”张远把脸扭开,一脸的不可置信。
“可是,我的段位是钻石诶。”苏醒一脸臭屁的炫耀,“陈楚生也就是个黄金水平。你对我狗腿一点,下次带飞你。”
张远眨巴眨巴小眼睛,在经历了三秒钟的内心煎熬后,他果断选择倒戈,毕竟陈楚生是真的菜。还有一点是,关东煮也真的很好吃。
“成交。”
苏醒得意的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这小眼睛同桌可真好骗。
5.关于同桌
苏醒有一天无聊,突然在自己桌子上发现了一排黑色水笔写的神秘文字。
“远远,这什么意思啊?”苏醒拍了拍他的同桌张远,张远正
关于巴萨球衣的鉴别........
1.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邓亚萍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她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邓亚萍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她来说好像都很费事。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2.郭晶晶的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
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就向她展开。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
之后她从板台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
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
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
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半决赛后,郭晶晶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
3.林丹的励志故事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
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动手指头。
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赛。
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次看到了羽毛球。
看见小朋友们跑来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觉。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游戏。
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
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
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啥,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列前茅。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
甚至有时在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来看我吧。
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
床铺不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一些。
在挺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训练了。
4.孙杨的励志故事
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运双冠王。父亲孙全洪用两个词描述了儿子孙杨:聪明、懂事。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
另一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点我能理解。”
2006年开始,孙杨的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和训练的机会,杨明也陪同前去,但不住在同一家宾馆,不能一起坐车来回,母子俩各自到达训练场馆,杨明坐在一边看他训练,晚上再通个电话。
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明泣不成声。今年3月他手受伤了,伤口进水肿得厉害,痛得抬不起来,他还坚持一天游2万米。我怕他练下去手会废掉,叫他偷懒。他特别生气,发短信说,你是我妈妈,居然不理解我,还叫我偷懒,我偷懒能有今天的成绩吗?亏你还是大学体育老师!”
“他现在游泳越来越会用脑筋,会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从澳大利亚回来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为人处事越来越自信,像个男子汉了。”
杨明还透露了孙杨的一个秘密。“他在家里总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现在的成绩,奥运会前三名也不是没可能吧?其实我知道,他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个奥运冠军。”
伦敦时间7月27日晚上,孙杨对杨明说:“妈妈,你明天一定要早点进比赛场馆,我越早看到你越好。”于是第二天7时15分,杨明就到了伦敦水上运动中心门口,“人家还没开门,8点才能进去。别的孩子可能父母在场会紧张,孙杨从小训练就要我看着,他才踏实。”
伦敦时间8月1日,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孙杨是最后一棒,全国观众都看到了他从接棒时的第五名追赶到终点的第三名、脱力倒在泳池边的一幕。当晚,孙杨在微博上安慰大家,“请大家放心”。
如今回家了,孙杨才吐真言:“妈妈,个人项目还好,集体项目的时候,我的腿真的在抖。因为我是在池边等着,而且我们又一直落后,我好想快点跳下去。但是一入水就好了,不紧张了。”
在伦敦奥运会上一战成名后,网友给孙杨取了个外号“孙萌萌”。“萌”来自日本漫画用语,意为可爱。“他是挺可爱的,又细心又阳光。”朱颖记得,孙杨小时候会“观察这个教练爱喝什么饮料,那个教练爱喝什么茶,然后从家里带给大家喝”。
5.刘璇的励志故事
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1979年3月12日,刘璇出生在湖南长沙。小时候,刘璇是一名乖巧的女孩子。她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为了让她长得更健康,爸爸妈妈就送她去少年宫健美班学习。那一年,刘璇刚好5岁。
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姐们学动作。她学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小刘璇,练得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8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了血泡。
可是,她一点儿也不怕苦,等血泡好一些,继续再练,这样,手上就慢慢长出了茧子。由于在练习高低杠时,还需要握杠,每当手上的茧变厚时,刘璇都不得不让爸爸将它用刀片削平。练习的时间越久,需要的刀片就越多。爸爸知道刘璇的手一定非常疼。可是,刘璇却忍着疼,什么也不说。
一次,爸爸又去商店买刀片。售货员是一名不满16岁的孩子,他见刘璇的爸爸买那么多双面刀片,就不解地问:“叔叔,现在没人用这样的刀片刮胡子了,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刘璇的爸爸说:“我不用,是给我女儿用的!”售货员又问:“用来削铅笔?这也不安全呀!”
“不是用来削铅笔,是削我女儿手掌上的茧!她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听到这里,售货员感动了,他说:“叔叔,这些刀片算我送您女儿的,她那么小,就要受那么多苦,我也该献出一点爱心!”
有一次,奶奶拉着刘璇的手,心疼地冲刘璇的爸爸妈妈嚷:“你们干什么让孩子受这种罪?让她别练了!”
其实,爸爸妈妈也心疼刘璇呀。妈妈小时候练过体操,知道要想练好体操,就得吃多苦。可是,如果女儿将来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需要那么刻苦地训练吗?
于是,爸爸跑去问教练:“刘璇在体操队的成绩属于优秀、中上、中等还是偏下呢?如果她能练好,就让她练;如果不行,我就让她回去念书,不然,就两边都耽误了!”教练如实地告诉爸爸,目前刘璇的成绩只是属于中等或者中上的水平,还看不出以后能不能出成绩。
爸爸考虑再三,还是同意刘璇练下去,他想女儿只要有一点儿希望就不该轻易放弃。刘璇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13岁时,刘璇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经过更严格的训练,刘璇的成绩已经很突出了。可是,在准备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比赛时。
训练中的一次意外使刘璇膝盖的内侧韧带撕裂,虽然以后能够长好,可比赛的时间就要到了!刘璇急得都快哭了,她多么珍惜这次机会啊!为了让训练成绩更好,刘璇咬牙坚持练习,却不幸把韧带练断,没有机会参加亚运会了!
接到父母的电话,刘璇首先提的不是韧带断了有多疼,而是说:“我从亚运会名单上刷下来了,我很伤心!”听到女儿在哭,父母非常心痛,马上赶到北京探望,请医生为刘璇治疗。爸爸早就因为刘璇练体操而学过一段时间的按摩。
于是,爸爸天天为刘璇按摩,与医生的治疗相配合;同时,刘璇按照教练的指导,经常做恢复运动。很快,刘璇的伤好了。刘璇笑了,因为她可以参加亚运会了。那一次,她与队友合作,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还获得了个人高低杠的第2名。
扩展资料: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郭晶晶,1981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保定,前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1988年,郭晶晶在河北保定开始了跳水训练,1993年,郭晶晶入选国家跳水队。
林丹,汉族,1983年10月14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
孙杨,1991年12月1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国家游泳队队长,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男子400米自由泳奥运会纪录保持者。
刘璇,1980年8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国体操运动员、演员。1992年,刘璇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获得高低杠冠军。
参考资料:
NIKE的球衣在全球都有工厂,每年产的球衣所在地都不一样。比如03年的国米,巴萨球衣正版的是在葡萄牙产的MADE IN PORTUGAL。产地有时候一年一换,有时候2年一换。国内的正品球衣也要看当年的落场版是哪里出的,MADE IN CHINA的,一般都是仿货,当然也有真货,但是不是落场版。
泰国也有NIKE的工厂,也出真品。但是因为泰国的高仿球衣仿真度很高,所以现在一般所谓的“泰版球衣”就是高仿的代名词,不是正品。
球衣这个涉及到很多的知识,包括落场版,球员版,球迷版等。你可以搜索下,这些知识能让你更轻松的辨别球衣的真假。但是现在香港有种技术(其实是学的日本),可以做假的落场版,无敌了。如果你不是真正的高手,那简直分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