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镇位于宜州市西部40公里处,与河池、环江两县交界,是我国西部通往南部沿海地区的咽喉要道,被人们誉为 “金三角”,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总面积309平方公里,辖19 个行政村(街),184个自然屯,9868户,4.3万人,其中,镇城人口1.6万人, 境内聚居着汉族、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等民族,其中壮族占90%以上。 黔桂铁路和323国道线穿境而过,在境内总长22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靠这两条经济命脉全镇经济迅速发展。2000年该镇国民生产总产值达4.5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7亿元,财政收入达1225.6万元。在全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德胜镇 耕地面积5.5万亩,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解放后初属宜山县第八区,1957年改为德胜乡,1958年为超美人民公社,1962年与围道人民公社合并为德胜区,1966年改称德胜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改为德胜镇。辖19个村(社区),185个自然屯,3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万人,镇区人口2万人。镇区内设有卫生院、中小学、财政所、工商所、派出所、计划生育服务所、文化广播电视站、企业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镇建设管理站、农业服务中心等30个镇直单位,镇辖区内黔桂铁路、金宜高等级公路、都环路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历来为大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是桂西北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地,素有“金三角”的美称。
近年来,凭借区位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2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自治区小康文明示范镇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区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自治区小康文明示范镇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广西科技进步乡镇、连续三届获自治区“南珠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竞赛特等奖、自治区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德胜镇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甘蔗、桑蚕、畜牧业为三大支柱产业,其它种植业和林业、渔业均有发展经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这些年,经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花卉、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等一村一品的新格局。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万亩;
2011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2.6万亩,进厂蔗糖原料蔗7.7万吨,桑园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年鲜茧产量达4.6万吨。饲养猪、牛、羊等牲畜1.9万头,食用菌种植面积23万平方米,水果种植面积6411亩,总产量2520多吨。
全镇成立有甘蔗、食用菌、花卉、水果、桑蚕、葡萄等农业产业协会,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不断深入。
镇内有拉浪林场、红兰酒厂、昌泰合金、竹仓煤矿、德鑫胶合板厂等一批企业,其中50万元以上企业2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0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556户,私营企业1096个,全镇呈现无限商机。
2010年全镇财政收入4712万元。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德胜镇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来拉动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全镇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启动建设育才小区、镇区排水渠工程;德福路建设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对旧城区街道(德胜大道)路面及配套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建设;,投入3000万元建设镇区污水处理厂正在申报。新建大型停车场1个、垃圾中转站1个、新增垃圾箱300个、新种路树230棵、硬化路面5.5万平方米、铺设街砖1.7万平方米。
德胜镇商贸业快速发展,投入2000多万元的德胜富达商贸城准备俊工,占地58多亩的第三农贸市场正在启动征地工。
镇区有镇级图书馆1个、村级图书室5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村级文艺队12支、村级篮球队23支、灯光篮球场18个,图书馆藏书量3.7万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成地罗清水潭屯的休闲娱乐广场和围道高力屯文化室,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德胜境内有明代建造的德胜古城遗址、西门汉墓群、大风光石刻、太平军与地方团激战古战场遗址、国家3A级景区金浪湾、北方庙景区、赛平花卉基地、寻夫岭、寿山寺、北山寺、火把洞、鸣琴山,以及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足迹的袁家山、北山寺等古迹,都成为我镇旅游业发展的独特的自然条件。
德胜红兰酒、粽子、炒年糕因工艺细致和味道鲜美而闻名区内外。。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位于哪里
德胜村是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新发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208222002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220822。邮政编码为137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436 ,车牌号码为吉G。德胜村与永胜村、联合村、新发村、红旗村、六合村相邻。
德胜村附近有孙家堡遗址、向海自然保护区、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通榆县博物馆、黄榆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草原红牛肉、通榆草原红牛、“向海”牌小米、通榆草原红牛奶、白城向日葵等特产。
位于:广西河池市宜州区
宜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现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原隶属于河池市,龙江中游。东与柳城、柳江两县接壤,南与忻城、都安相连,西与河池、环江,北与罗城等市县为邻。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中山、低山面积占27.47%,丘陵面积占58.80%,台地面积占3.53%,平原面积占 10.20%。全市辖7镇9乡(其中2个瑶族乡),下设204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2589个自然屯。市府驻地沿铁路南至广西首府南宁市344公里(公路266公里)西北至河池市金城江区72公里(公路76公里),东至柳州市89公里(公路 125公里)。市境国道323线、黔桂铁路贯穿东西部。境内国道、省道、市道、乡道及专用公路35条,共679.42公里,有火车站 11个。1999年,全市实现村村通电、通公路、通广播电视目标。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
市人民政府驻庆远镇,邮编:546300。代码:451281。区号:0778。拼音:Yizhou Shi。
行政区划
宜州市辖7个镇、7乡、2个民族乡:庆远镇、三岔镇、洛西镇、怀远镇、德胜镇、石别镇、北山镇、祥贝乡、刘三姐乡、屏南乡、洛东乡、福龙瑶族乡、北牙瑶族乡、同德乡、安马乡、龙头乡。
沿革:
1987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185号):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福龙乡划归宜山县。
199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
?年,宜州市辖5个镇、14乡、2个民族乡:庆远镇、怀远镇、德胜镇、三岔镇、洛西镇、北牙瑶族乡、福龙瑶族乡、矮山乡、太平乡、洛东乡、屏南乡、三合乡、流河乡、祥贝乡、石别乡、北山乡、同德乡、拉利乡、拉浪乡、龙头乡、安马乡。
2000年,宜州市辖7个镇、12乡、2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54943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庆远镇 85255 三岔镇 15405 洛西镇 23219 怀远镇 43315 德胜镇 42861 石别镇 25801 北山镇 25696 祥贝乡 16482 流河乡 21333 三合乡 13010 屏南乡 19402 洛东乡 21230 矮山乡 27327 太平乡 20169 福龙瑶族乡 33524 北牙瑶族乡 31338 拉利乡 14474 同德乡 16164 安马乡 19756 拉浪乡 12588 龙头乡 21085
2003年宜州市行政区划一览(7个镇、12乡、2个民族乡:庆远镇、三岔镇、洛西镇、怀远镇、德胜镇、石别镇、北山镇、祥贝乡、流河乡、三合乡、屏南乡、洛东乡、矮山乡、太平乡、福龙瑶族乡、北牙瑶族乡、拉利乡、同德乡、安马乡、拉浪乡、龙头乡)
100 庆远镇 辖:文昌、和平、解放、园村、江头、沙岭、龙塘、燕山、龙江、白龙10个社区。
101 三岔镇 辖:三岔社区;古卜、良因、红社、合林、羊角、福里、楞塘、庭亮8个村委会。
102 洛西镇 辖:洛西社区;福田、妙调、六寨、枫木、三柏、祥北、和平、洛富8个村委会。
103 怀远镇 辖:怀远社区;怀远、愣达、甘村、叶茂、龙村、谭村、李家寨、罗山、坪上、拉外、大任、北斗12个村委会。
104 德胜镇 辖:德胜社区;楞底、赛平、榄树、加隆、立新、磨甲、地罗、都街、上坪、新惠、乾合、加保、竹仓、拉林、弄相、都围、围道、大邦18个村委会。
105 石别镇 辖:石别社区;板围、清潭、拉弄、土桥、雁山、永定、三寨、四合、屯蒙9个村委会。
106 北山镇 辖:北山社区;怀道、梅洞、双塘、波串、板敢、塘利、龙安7个村委会。
200 祥贝乡 辖:祥贝社区;古文、古龙、白伟、车头、拉托、更生、福六、中路、中朝、长洞、下洞、里洞、六代、大莫14个村委会。
201 流河乡 辖:流河社区;小龙、冬田、洛漏、马安、天桥、龙降、良村、岩田、坝头、谷洞、飞高、乍洞、拉甫13个村委会。
202 三合乡 辖:三合社区;中和、湖长、龙元、龙潭4个村委会。
203 屏南乡 辖:屏南社区;合寨、北角、果立、板纳、新兴、肯山6个村委会。
204 洛东乡 辖:洛-区;坡榄、板乐、寻田、大曹、王格5个村委会。
205 矮山乡 辖:矮山社区;畔塘、宜畔、东屏、苏村、六坡、六桥、岭坪、洛岩、城障9个村委会。
206 太平乡 辖:太平社区;下维、三兴、思榄、山湾、围村、建安、拉并7个村委会。
207 福龙瑶族乡 辖:福龙社区;永良、波奉、古桃、弄丁、凤朝、高山、弄桑、同意、宜州、龙拱、京口、定满、龙侯、翁同14个村委会。
208 北牙瑶族乡 辖:北牙社区;桥邓、空山岩、龙头、豆竹、二坟、白龙、红山、沙浪、平里、黄龙、洞口、拿网12个村委会。
209 拉利乡 辖:保民社区;保康、保安、潘洞、保良、保卫5个村委会。
210 同德乡 辖:同德社区;板高、众联、塘上、?村、大安、北刁6个村委会。
211 安马乡 辖:安马社区;木寨、小隘、拉炭、白屯、北关、索敢、佑岸、拉稿、古直、古育、肯坝11个村委会。
212 拉浪乡 辖:拉浪社区;董里、加丰、高峰、虾洞、高寿5个村委会。
213 龙头乡 辖:龙头社区;建立、七洞、龙盘、龙田、龙德、高明、德惠7个村委会。
2005年,三合乡并入流河乡,并更名刘三姐乡;矮山乡、太平乡并入庆远镇;拉利乡并入北牙瑶族乡;拉浪乡并入龙头乡。
人口民族
人口 全市人口63万。其中农业人口50.09万,主要居住有壮、汉、瑶、苗、水等少数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74.01%,汉族占总人口16.86%。
农业状况
宜州市是广西农业大县(市),现在已被列入广西西部开发区域县(市),全市辖7镇14乡,总耕地面积69.2万亩。主要农产品是水稻、玉米、甘蔗、桑蚕、沙田柚等。
宜州已形成粮食、蔗糖、桑蚕、水果、畜牧水产五大生产基地,并且又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广西粮食自给工程县(市),是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
全市按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划分为五个农业经济区,即东部四个乡镇以 生产优质粮为主,经济作物为辅;西部五个乡镇以经济作物、多种经营为主,林果为辅。南部七个乡镇以蔗桑为主,林果为辅;北部三个乡镇以林(竹)果、药材为主,旅游为辅;中部两个乡镇以蔬菜生产为主。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宜州区上榜。
2019年3月,宜州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左右江片区)。
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宜州区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