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生效。1956年、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届任期4年。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和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护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员组成参议院,共68席。议长由各州州长轮流担任,任期1年,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代行总统职务。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联邦宪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惩戒法院(负责公职人员违纪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和联邦专利法院(审理有关专利问题的案件)。各级法院设检察机关,任务是对违法、犯罪提出起诉,但不受法院的管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也不独立行使职权,而受各级司法部门的领导。联邦行政法院设联邦最高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数名联邦检察官进行工作。德国的政党有:德国社会民主党、联盟90/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德国的***、共和党等.
德国在统一之后,为什么会把首都定在东德?
1999年7月1日,莱茵河畔的小城市在晨曦中逐渐水兴,这平时的日子对波恩来说是不寻常的。战后德国分裂后,西德的首都,杨德统一8年后的今天,首都的位置将归还柏林。
河上的雾慢慢消散,一个世纪的首都之前的旅行拉开了帷幕。
曾几何时,这座安静的小城只能在散步的行人的街道上看到,现在只有匆忙搬运生活的人和一辆卡车从街上一直延伸到路尽头的长龙。伯恩到柏林(柏林)600多里外的道路上,前面卡车的灰尘还没有掉在地上,跟着后面又呼啸而过。
柏林也在为重建信徒而忙碌的热气、家具和文件转移到国会大厦和政府人员的新家。战败后,柏林人第一次看到了希望。过去的荣耀在向他们挥手。每个柏林人的眼里都有光,属于柏林的时代即将到来。
杨德统一后,德国为什么选择首都在柏林?
为什么要迁都柏林
分裂期间,东德和西德分别在苏联和美国的领导下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德采取了资本主义制度和政策,东德采取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因此,经济水平也出现了差距。东德经济水平远低于西德,东德地区的收入普遍低于西德,月薪为2800欧元(3138美元),德国前30名企业的大部分也位于西德。
这种强烈的不平衡导致名义上的统一后,原东德居民对联邦德国的归属感并不强烈,感到强烈的不安,甚至觉得自己在地位上是二流公民。(另一方面,也就是说)。
统一前,由于东欧剧变,东德经济失衡处于经济困难状态,西德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东德的发展。
由于科尔总理此前承诺的东德居民生活水平不会下降的承诺没有实现,东德土著居民的不满情绪正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所谓的统一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甚至国家也会陷入混乱。
所以为了安抚东德的市民,他说:“我们还是一个整体,联邦没有放弃你们。”同时,政府部门的到来可以为柏林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和企业的关注,以恢复柏林的经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将首都迁往柏林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柏林本身有悠久的历史,这样的历史城市成为首都在国际上有充分的影响力。1244年首次出现了关于柏林的文献。从1871年到1949年是德国第一、第二、第三帝国的首都。柏林对德国来说是统一和强大的象征。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柏林为首都的德国才是强大统一的德国,本的时代是分裂和失败的时代。自上个世纪以来,柏林一直是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
在国际上,英国伦敦和法国的巴黎同等地位只有德国是柏林。相反,伯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一个安静的小城市,位于德国的边缘,不能辐射全国。
人口只有30多万,它的人口和地理位置都限制了本统一后的发展。柏林位于欧洲中心,阻碍了东欧和西欧交通要道。将首都迁往柏林无疑更适合统一的德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战略需要。
柏林对德国来说是统一的象征,也是过去的荣耀。历代首都的形象深深植根于德国所有市民的记忆中。即使抛出所有经济和政治利益,柏林也成为德国的首都,所有德国人都可以接受。所有德国人的骨头里流淌着对从他们祖先开始的柏林的崇敬。
与冷战时期不同,这是美国和苏联两大集团争夺的最前沿,现在和未来的柏林将作为欧盟贸易东面的桥头堡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将首都迁至柏林,加快柏林重建,促进柏林经济发展,德国将从未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中获得更多的德国利益。
大家都知道,无论当时德国的处境如何,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可以选择潜力巨大的地理位置的柏林,毫无疑问不是只有32万人能比的人。但是,对与本一起度过这艰难40年的西德人民,抛弃本是无法正视的残忍。而且,将首都迁往柏林的工程的巨大使政府首脑犹豫不决。
迁都前夜的犹豫不决
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无论是保留西德首都波恩还是将首都迁至柏林,德国联邦议院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讨论后,于1991年6月20日决定“将联邦众议院及政府职能的核心部分迁至柏林”,通过投票选举,337票赞成迁至首都柏林,320票否定。柏林派以微弱优势取得了胜利。
柏林迁都对本族来说无疑是既有经济损失又有精神背叛的巨大放弃。(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信不信由你)在联邦德国的头50年里,在摧毁德国的战败国,一步一步地做出了让世界重新接受的重大决定,这就是波恩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