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
开放分类: 中国竹子之乡、广德、中国板栗之乡
一、年号
1、广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号,共计2年。
2、广德(?-967年)是大理国皇帝段思聪的年号。
二、地名
广德县是安徽省宣城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2165平方公里,人口51万。邮政编码242200。县人民政府驻桃州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极洞即位于此。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个省会城市和16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铁路复线、318国道和3条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运输发达,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誉。环绕四周的有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合肥骆岗等机场和上海、芜湖、南京、宁波等港口,物流畅通,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广德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地辐射的物流副中心。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古称桐汭,东汉建安初置广德县,取名意在“皇恩浩荡,帝德广大”,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上先后归属吴、越、楚国,受其文化传统影响深远。广德钟灵毓秀,代有名人。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庄,清末名臣张光藻,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都出生在这里,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驻跸广德祠山殿。广德是一个移民县份,由于历史上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多重熏陶,铸就了广德人民热情、豪爽、好客、大度的优良传统。目前,在广德城乡经商兴企的外地投资者众多,无疑与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广德位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无霜期近300天,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极洞,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溶洞,与“钱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换鼓”齐称“天下四绝”,素有“桂林山水、广德石洞”并相媲美之说;始建于公元979年巍巍壮观的天寿寺塔、古朴典雅的鼓角楼、闻名遐迩的岳飞抗金遗址、灵秀甲东南的桃姑迷宫、万顷碧波的卢湖竹海及富有浓郁祠山文化的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各以其独特风姿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广德已经编制了全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正致力于把广德建设成为长三角发达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物产资源丰富多样
广德区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有耕地42万亩,林地171万亩。广德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境内竹林面积70余万亩,毛竹蓄积量1.4亿株,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板栗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广德是“长三角”地区少有的矿产资源大县之一,矿藏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就有:金、铁、铀、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萤石等30多个品种,尤其是品位较高的黄砂,畅销长三角市场,年运销量达200万吨。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电力供应充沛可靠,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 35千伏供电主网覆盖全县,是安徽省唯一拥有2座220千伏变电所的县级城市。道路运输四通八达,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县城供水日产已达2.5万吨,日产10万吨的新水厂已动工兴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订完善了《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广德县城2007年目标为建成区12平方公里、15万人口。特别是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吸引长三角投资者创业的腹地。按照建设长江三角洲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举全县之力办好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县城东郊,规划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区内设有外贸加工、特色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综合服务等多个功能区。区内主干道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设计,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通讯管线均已一次性铺设到位。
投资成本相对低廉
各项工作的规范完善和配套产业的建立健全,使广德的投资成本相对低廉。办公、生产用水1.3元/吨,经营门面及宾馆用水1.5元/吨;居民生活用电0.5元/度,大工业用电0.49元/度,普通工业用电0.57元/度,工业用电实行峰谷电价,谷电价格下调40%。工业用地价格优惠,其中,开发区对国家鼓励类项目用地给予再优惠和扶持。“广德县扩大开放、促进发展20条”、“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鼓励引荐外来投资兴办工业项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公开承诺让利于商、取信于商。
投资环境日趋优化
广德县委、县政府早在1998年就在全省率先推进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着力解决体制问题。目前,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部完成,民营企业全面涌入,改革先行带来的体制优势日益显现。打造高效、务实、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标。“三大中心”的设立是广德与外商之间架起的三座桥梁。县行政服务中心提供的“一站式”全程服务,始终体现出快捷、高效和方便;广德县外来投资者服务中心和广德县优化环境投诉中心是外商在广德的忠实代表,他们以维护外商的权益为已任,实行企业“绿卡”保护制度,及时帮助外商开展全程代理服务和投诉受理服务,坚决为外商在广德发展保驾护航。一年一度的公开评议机关活动,彻底扭转了机关作风。 2005年6月份,广德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十大潜力城市之一。
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德县充分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体制优势,勇当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排头兵,积极实施“工业兴县、竹业富民”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运行综合考评位次逐年上升,由1999年全省第51位上升到2004年第8位,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自2001年以来,全县GDP增幅分别达6.2%、7.1%、13.0%、15.1%,财政收入增幅分别达2.3%、14.1%、18.1%、39.5%。尤其是我县在全市率先评审通过了《全县工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定位,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由1998年的约2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4.6亿,2003年10亿,2004年20.1亿元,6年之间翻了三番。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县域工业逐步形成了以机电、建材、生物化工、玩具服装、竹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六大产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转载自广德县政府网(guangde.gov)
2.松桥达良,《元号はやわかり—东亜历代建元考》,砂书房,1994年7月,ISBN 4915818276
3.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4.所功,《年号の歴史―元号制度の史的研究》,雄山阁,1998年3月,ISBN 4639007116
宣城算得上历史悠久的。而且历史文物、遗址也非常多。以下是我在上找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宣城是安徽省的一个下辖市,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的东南门户,自商周始,即为皖南重镇。位于东经 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之间。辖1区5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2340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8.9%)。市区主要通行江淮官话(洪巢片)及吴语(宣州片),辖县江淮官话、吴语、客家话、徽语并存。机电,汽车,建材,纺织,化工,造纸已形成为宣城六大支柱产业,农用运输车,汽车零部件,水泵,水泥,丝绸,纸等重点产品已形成系列化、规模化。
境内有沪渝高速公路(G50),皖赣铁路、宣杭铁路,另有205 国道、318 国道。
宣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55%,林业总面积44万多公顷,蓄积量17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9.3万多公顷,其中广德县4万公顷,毛竹蓄积量8000万株,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有“竹海”之誉;宁国市元竹、笋用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评为“中国元竹之乡”。林产品有板栗、蜜枣、山核桃等,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中药材种类繁多,著名的有宣木瓜、郎吴芋(吴茱英)、宁前胡、宁贝母等。珍稀野生动物有3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云豹、黑麂 白鹳、丹顶鹤、白颈长尾雉等。境内的扬子鳄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绩溪清凉峰和宁国板桥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宣城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以下特点: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本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是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的区域之一。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高温多雨,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控制,天气寒冷少雨,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日照与温度的年内变化趋向一致,降水集中在暖热季节。
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
宣州区 面积2533平方千米,人口83万。邮政编码242000。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辖 济川街道 鳌峰街道 西林街道 澄江街道 敬亭山街道 双桥街道 飞彩街道 金坝街道 水阳镇 水东镇 孙埠镇 狸桥镇 向阳镇 朱桥乡 周王镇 杨柳镇 沈村镇 洪林镇 古泉镇 养贤乡 寒亭镇 新田镇 文昌镇 黄渡乡 溪口镇 五星乡)
县级市:
宁国市 面积24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242300。市人民政府驻河沥溪街道。
(辖 西津街道 河沥街道 南山街道 天湖街道 汪溪镇 竹峰乡 港口镇 中溪镇 云梯畲族乡 南极乡 宁墩镇 万家乡 梅林镇 仙霞镇 霞西镇 青龙乡 天湖镇 方塘乡 甲路镇 胡乐镇)宣城市行政区划
县:
郎溪县 面积110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242100。县人民政府驻建平镇。
(辖 建平镇 十字镇 涛城镇 梅渚镇 南丰镇 东夏镇 毕桥镇 新发镇 幸福乡 凌笪乡 姚村乡 飞里乡)
广德县 面积216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242200。县人民政府驻桃州镇。
(辖 桃州镇 柏垫镇 誓节镇 邱村镇 新杭镇 卢村乡 东亭乡 四合乡 杨滩乡)
泾 县 面积2059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242500。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
(辖 丁家桥镇 云岭镇 琴溪镇 汀溪乡 蔡村镇 昌桥乡 茂林镇 泾川镇 榔桥镇 桃花潭镇 黄村镇)
旌德县 面积 90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242600。县人民政府驻旌阳镇。
(辖 蔡家桥镇 三溪镇 白地镇 云乐乡 兴隆乡 孙村乡 旌阳镇 俞村乡 庙首镇 版书乡)
绩溪县 面积1126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245300。县人民政府驻华阳镇。
(辖 华阳镇 长安镇 伏岭镇 上庄镇 板桥头乡 扬溪镇 家朋乡 临溪镇 瀛洲乡 金沙镇 荆州乡)
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晔、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敬亭山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广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
[编辑本段]建置沿革
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
秦初正式置县。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郡治设在宛陵(今宣州区)。
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置宣城郡。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
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为宁国府。
元代为宁国路所在地。
明、清为宁国府所在地。
安徽正式建省后,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皖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
民国期间,宣城先后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
解放后,1949年5月成立宣城专区。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芜湖地区)。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1982年4月,行署机关移驻宣城。
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县,设立宣州市。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2000年12月,正式撤市设区。200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