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邮政局一处,设在镇政府驻地。共有3个邮政投递员,开通了邮政物流、邮政储蓄等业务,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电信支局(中国网通)两个,固定电话已普及,用户达8000个。
建有移动通讯塔两座,联通通讯塔两座,移动电话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约有一万部。 供销社在80年代是全镇的商业主要机构,化肥农药及其他商品都由这一部门垄断,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供销社失去了在商业流通中的主导地位,到2000年破产,商业店铺被个人承包。
大黄集镇是牡丹区西南方商业交流中心,拥有较大规模超市3处,商业店铺600多家,各村有小门市部1—2处;理发照像馆20处,旅社10处,浴池6处。
全镇有大型集贸市场4处。大黄集镇是历史悠久的集市,逢农历一、六开市,人流量万人次;安陵集逢农历四、九开市,人流量万人次;毕寨集逢农历三、八开市,人流量7000余人次;李八老的露水集除刮风下雨天从不间断。
大黄集镇工商所坐落尖镇政府北300米处,院落一处,工作人员8名,负责全镇商业管理、企业注册等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改观。
首先,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了,80年代群众大多数以土地为主,种粮糊口,人均收入不过几百元,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作物大面积发展,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达2万余人次,非农业收入的增加,使群众的人均纯收入2005年达到3380元。
其次,80年代,群众一日三餐以粮食为主,蔬菜很少见,肉、蛋只有年、节才能见到,一日三餐蔬菜常见,肉、蛋也成为家常便饭。群众再也不用发愁温饱问题,而且逐渐向多样化、精、细发展。
再次,群众变化最大的要数住房。80年代土坯房是主流,红砖蓝瓦的砖混房是极个别现象,如今,大部分住房都是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也不稀罕,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
最后,交通工具的变化也是从另一侧反映了群众的生活,80年代,自行车在农村也不算普及,达不到户均一辆,家家户户都有自行车,有的甚至三、四辆,机动三轮达到10人均一辆;摩托车是年轻人喜爱的交通工具,五人均一辆;私家轿车也开始在农村家庭里出现。
总之,反映人民生活发展变化是多样的,全镇每百人拥有电视机22台,冰箱1台、洗衣机23台、电话30部,也说明了这一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是普通百姓的奢望。 大黄集镇科协负责全镇的科技推广工作,全镇共有村级科技协会34个。
科学普及情况
1、每季度办一次科技带头人培训班,推广介绍新科技成果。
2、为每村订阅《农业知识》、《农村大众》等科普刑刊物。为每村开办了科普宣传栏一处,共34处。
3、大黄集镇文化站拥办公室1间,5个村有文化大院,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戏曲为群众演出。
在新技术推广方面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仅此一项每年每户可节约600多元。 大黄集镇教委坐落在镇政府北侧,院落一处,房屋9间,办公设施齐全,工作人员6名,负责全镇小学的管理工作。
学前教育没有纳入政府管理范畴,多依附于学校,自负盈亏,3—6岁幼儿入园率为80%。
全镇共有定点小学6处,12个教学点。定点小学有:黄集中心小学、前张集小学、杨湖小学、安陵小学、毕寨小学、李八老小学。小学部共有60个教学班,在校生36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率100%,小学教师230人,学历达标率100%,达到大学专科学历的占40%。学生人均占有面积3.91平方米,定点小学都有合乎要求的活动场地,仪器配备均达Ⅱ类标准,且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体、美器材及少先队活动室齐全,生均图书10.12册。整体布局合理,满足了各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大黄集镇初级中学坐落在镇驻地东100米处,环境幽雅,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生1200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8.7%,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3%,教师110人,学历达标率为99%,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32%,中学占地面积885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50平方米。现拥有容纳20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四座,实验楼一座,学生公寓楼一座。仪器室现有价值26万元的教学仪器,大大满足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课的需求,图书室现有图书10000册,生均15.1册。音乐、体育、美术器材齐全,功能配套,有专门的音乐、美术活动室。微机室现有电脑80台,微机课是该校学生的必修课。四机一幕率先进入课堂。2005年毕业生430人,升入重点高中170人,普通高中80人,职业高中120人。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荣获“区电化教学示范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全镇中小学危房基本消除,校舍状况良好,保证了学生的生命安全。
镇农技术1处,村级技校30处,服务于30个行政村,为农民接受新科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镇文化站站长1人,负责着全镇群众文化事业的管理指导工作。
地方戏曲主要有大平调二夹弦,毕寨村有一自发组织的剧团,每年都串乡演出,受到了群众的喜爱。
安陵有一民间响器班子,在黄河两岸都非常有名气。
书画是群众喜爱的艺术方式,每个村都有几位能写会画之士,黄集村的张瑞金先生的毛笔字在附近颇有名气。
织锦是农家妇女传统的纺织品,大部分村的部分群众还继续着这一古老的艺术品制作,产品深受城里人喜爱。
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有线电视也正逐步深入农村,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 大黄集镇有防疫站一处,工作人员12名,负责全镇疫病防疫工作。日常工作是儿童防疫,防疫率达98%,在2003年非典防治工作中,防疫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村卫生室(所)42处,乡村医生69人,按照上级要求,所有医生都持证上岗,场所五十平方米,装饰、粉刷一新,卫生整洁,达到了目标要求。
全镇有中心卫生院一处,大黄集镇中心卫生院共有职工120人。是集全科医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一级甲等”医院,多次被市、区评为“文明单位”称号,该院拥有500MA电视胃肠监控系统、日本东芝320B超机、全自动洗胃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多功能生化分析仪、高频电刀等先进医疗设备。 学生体育主要分为课堂体育、课余体育,中小学都配备了专职的体育教师,每班每周不少于3节体育课,学习健身操、武术、各种球类和田径方面的锻炼,课余由学生自发组织搞些体育活动。镇中学每年都要举办春、秋两次运动会,以检测和推动体育运动水平。
职工体育以球类为主。篮球、乒乓球是大学比较适合和喜欢的项目,每年镇政府都要组织几次各单位之间的友谊比赛,以丰富职工的文体生活。
群众体育主要体现在武述和棋类两方面。80年代每个村几乎都有传统武术队,象棋是群众普遍的文体活动,到每一个村庄都能看到几人一簇走几盘。
群众娱乐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新的发展。每逢过年过节,群众都要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如荡秋千,几米高的架子,人在上面荡来荡去也非常惊险刺激,还有斗鸡、斗羊也是非常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