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中大”,是一所国际化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及香农奖得主任教的大学。学校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生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2014年,港中大(深圳)成立。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8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开设多个主修、副修和双学位学士课程。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高校合办多个本科及硕士课程。
以上内容参考:——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邮编
目前中国香港地区决定香港内部继续不用邮政编码。市民如须在网站填写香港的邮政编码,可考虑留空该栏或尝试其他人士惯常使用的“000”、“0000”、“000000”或“HKG” 等方法。
香港为什么不使用邮编系统?
基于以下原因,香港并未采用邮政编码系统:
1.香港邮政现时采用的机械拣信系统具备光学文字阅读功能,可辨识超过90%列印或手写的英文地址和列印的中文地址,以及按个别派递段分拣邮件,因此在香港引进邮政编码系统以提升邮务运作效率的作用不大。
2.海外地区的邮政编码一般由5至7位数字组成,标示派递范围内按地区和街道划分的所有大厦。由于香港高楼大厦林立,住宅及商业地址超逾300万个,若要有系统地为每个地址编配独一无二的邮政编码,编码或会长达15位数字,因此在香港使用邮政编码系统并不方便。
由于本地收件人在无需使用邮政编码的情况下已能享有优质的派递服务,因此香港邮政并无计划引进邮政编码系统。
院校专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 8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过八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其中,医学院目前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和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生物科学四个专业。未来,医学院还将下设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学院。,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 2022年2月底,港中大(深圳)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的境外名校伙伴已超过120所,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0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 2022年2月底,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47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国家级特聘专家62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国际计算机学会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近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梧桐树下听凤鸣,神仙湖畔论古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立定脚跟,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力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使命和愿景,本大学的使命为,通过在宽广学科领域的优质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致力于对人类知识的创造、传承和应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全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贡献社会,造福人类。,本大学将努力成为区域、全国及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中英双语及全球视野的教育教学、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诸方面,均达到卓越水准。,校徽和校训,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港中大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
其他信息:系统科学与工程 是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能力训练,能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经济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等领域从事大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管理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应用统计学、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运筹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就业方向: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通信、计算机、电子商务、电气工程、电力工程、交通、金融、机械以及轻纺等广泛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决策工作。毕业生进一步深造,每年有50%左右毕业生通过免试保送或考试攻读研究生,部分优秀学生可直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