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填写收件地址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贴足邮资(20克以内1.2元,挂号4.2元),寄件人地址姓名和邮编写完整。
即使这样也并不能减少丢失的几率。此外,寄学校或单位的丢失率比寄家庭地址的丢失率高,因为寄学校或单位是将信件送至收发室或传达室,大多数丢失的信件都发生在收发室或传达室到收件人这一环节。即使挂号信也大多是在这一环节丢失,这主要是收发室或传达室来往人员杂,工作人员事多、责任心不强所致。
正常的话,信件肯定能寄到学校,从长春寄到青岛大约需5~10天。如要减少丢失几率还是建议寄挂号,挂号可上网查询掌握寄递流程,推测寄到学校的大致日期,等送到传达室,就要尽快前去领取,以免丢失。
解决当前平信丢失率居高不下问题,的确需要邮政管理部门下大力气解决,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纪律、管理制度等方面多管齐下。邮政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困难多多,建议集邮爱好者和人民群众,尤其是集邮爱好者们尽量改寄挂号信,因为挂号信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条形码,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丢失。
但是,邮政部门如果图省事,一味要求集邮爱好者和人民群众将平信改寄挂号信,将直接导致成本从现行120分升高到420分,几乎增加了350%。挂号信管理的确可以降低信函丢失率,可是高额的成本也会给集邮爱好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长久下去平信很可能会消失。
同时,对集邮者要求挂号信寄发,不利于邮政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深层次查找自身原因,长久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但是,面对“口说无凭”的平信,如何破解平信丢失率居高不下,是考验邮政部门管理智慧,考量邮政人员职业道德,考验社会公众社会道德的试金石。
针对平信丢失率居高不下问题,一是可以仿照挂号信模式,由邮政部门统一印制信封,对信封统一编号,集邮者和使用者寄发平信后,邮局对信封编号、地址进行登记,逐一传递,便于查找;二是对各个企业、政府机关自行印制的平信信封,同样要求统一印制编号,采取登记模式,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一目了然一清二楚。
这样,参照挂号信管理的平信但不用支付挂号信邮资,不用机打条形码,一方面降低了集邮者和使用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无形中约束了邮政部门从业人员,提高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降低了平信的丢失率,树立中国邮政的全新形象。
当然,解决平信丢失率居高不下,绝不是邮政部门一家的责任,这中间牵扯到寄信人、收信人、各个单位的值班室、小区门卫、保安室等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误投误收的信函,要第一时间退还邮局,重新寄发到真正的主人手中,而不是据为己有,亦或是一丢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