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义医科大学邮编是多少 遵义医科大学 的邮编为563000,该校地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二、遵义医科大学简介
学校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 遵义医科大学 。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口腔医学专业认证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珠海校区三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约2515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下设28个教学院系、4所直属附属医院、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建校以来,学校群英荟萃、专家云集,生理学家沈其震院士、解剖学与人类学家吴汝康院士、微生物学家魏曦院士、药理学家张毅教授、生理学家吴襄教授、生物学家伍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曾执教讲坛。教师队伍中,入选第三批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共6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核心专家共16人;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2个。
学校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等6个学科门类,包含30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学校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1981年恢复高考后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起与 上海交通大学 、 重庆医科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苏州大学 、贵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2015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贵州-东盟医学教育学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内涵建设,临床医学学科2018年进入ESI全球前1%,荣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是我省近5年来唯一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校;在贵州省“双一流”建设中,我校药学获得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立项,临床医学获得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立项。19个项目获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期)重点建设项目(含培育)立项。
学校依托教育部特色民族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使科研质量与数量大幅提升。近三年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14项,连续三年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全省共11项),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校不断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地方发展,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协同育人;积极与大型上市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师生员工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发扬“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突出“弘扬长征精神,注重实践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为早日建成西部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现在是新蒲街道,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
2015年12月8日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红花岗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黔府函〔2015〕295号)同意撤销忠庄镇、南关镇、长征镇、新蒲镇建制,设置有关街道。
新蒲新区共代管新舟、虾子、永乐、三渡和喇叭五镇,新蒲、新中、礼仪三办,面积987平方公里,2018年末,人口40万人。
扩展资料:
新蒲街道的行政区划沿革
据《遵义县志》《新蒲镇志》记载,唐代、宋代、元代,现新蒲属播州辖地。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四月设遵义县,新蒲隶属东乡东隅里,隶属四川省管辖。
民国2年(1913年),新蒲隶属遵义县东隅里东一区。
民国21年(1932年),遵义县行政区划调整,新蒲隶属遵义县第二区。
民国30年(1941年),民国政府实行“新县制”,新蒲属遵义县虾子区老蒲乡。
1949年11月,新蒲设为遵义县第二区。
1956年8月,老蒲区与遵义县白云区合并为遵义县老蒲区。
1992年,撤区建镇,建遵义县新蒲镇。
1998年,新蒲镇划归红花岗区管辖。
2009年5月4日,红花岗区划出新蒲镇、遵义县划出新舟镇,挂牌遵义市新蒲新区党委工作委员会、新蒲新区管理委员会。
2009年9月29日,中共遵义市委批复,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级别。
2012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贵州新蒲经济开发区。新蒲新区辖新舟、新蒲2个镇,共22个村居,辖区面积312平方千米。
2013年7月,遵义县虾子、三渡、永乐三镇划新蒲新区托管。
2014年,红花岗区长征镇5村1居划新蒲新区托管,区域面积扩大,人口、机构编制增加。
2016年,喇叭镇划转,区域面积及人口不断扩大,机构编制设置逐渐增加。
2016年9月,新蒲镇撤镇设立新蒲、新中街道办事处,另撤销礼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设立礼仪街道办事处。
—新蒲镇
新蒲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