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特征: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服务系列化。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物流自动化课方便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与追踪,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和监控水平。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RF)、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DOD)为在前南地区执行维和行动的多国部队提供的军事物流后勤系统就采用了这些技术,其技术之复杂与精坚堪称世界之最。组织网络化。随着生产和流通空间范围的扩大,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形成快速灵活的供应渠道。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谁能提供最佳的“服务-成本”组合,就找谁服务。国际上既有大量自办物流相当出色的“大而全” 、“小而全”的例子,也有大量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例子,比较而言,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已经占到主流,即使是非社会化、非专业化的物流组织也都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Visibility)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管理智能化。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物流管理由手工作业到半自动化、自动化,直至智能化,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能化是自动化的继续和提升,因此可以说,自动化过程中包含更多的机械化成分,而智能化中包含更多的电子化成分,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软件等。
智慧物流有怎样的“智慧”?
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软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的现代化物流模式。
智慧物流的概念
智慧物流是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
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智慧物流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让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智慧物流”这一概念由IBM于2009年提出。
通俗点来举例来说智慧是一个过程,是生物所具有的高级能力,是人们通过感官系统,比如我们的眼睛来接收图像图像信息,再经过传导系统(神经网络)进行传输,最后通过决策系统(大脑)对信息进行决策判断,采取相应的行动。
那么智慧物流中的“智慧”就是通过自动读写信息的设施设备获得信息,然后由物联网和互联网来完成传导的过程,最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实现决策。体现在系统中是:
人在传统意义上,物流五要素的人一般指仓库中的拣货员、仓管人员、运输路上的司机等,在过去利用GPS进行定位数据采集,如今则可利用手机APP获得人行为数据多维刻画。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走向成熟,物流五要素中的人也包含“智慧”机器人——如亚马逊的Kiva。走进亚马逊的运营中心,我们会看到Kiva机器人在接到订单信息后,会直接找到订单上的商品并送到拣货员的面前。由于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工程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甚至我们可以预见,将来机器人会胜任更多更复杂的岗位职能:机器人能通过激光器,镜头等传感器实现“看”,“听”和“感觉”。机器中可以嵌入数据和模拟,以比人类更快地“学习”,机器还可以通过进化算法“思考”,在越来越多的推理与决策领域,机器将比人类的表现更出色。
货
商品从储存、销售再到客户手上的全过程均在亚马逊的系统里一览无余。在亚马逊运营中心,利用物联网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管理,在感知系统采集信息后,物联网就可通过条码识别、RFID、红外感应、传感装置、音视频搜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采集设备,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另外,现在使用RFID技术,还能通过反复读写数据发现商业机会。比如,可通过收集用户的购买习惯相关的大数据,计算、预测存货变动率来提醒商家对某类销售情况较好的商品进行提前备货。
车
现在大部分物流提供商的载运货车都已安装传感器,来追踪货物出库后的实时情况。比如现在有很多物流APP,运输全程中实现的可视化,其中也需要仰赖于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和相关管理工具的实时反馈和呈现。
线科学的线路规划不仅仅局限在出库后的运输线路及路由,在仓库里拣货的线路同样影响着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在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亚马逊的运营中心拣货系统就能为拣货员提供最优拣货线路,让拣货员每天节省至少60%的路径。
再比如,在车队管理方面,传感器可以监测某个卡车、集装箱、ULD(航空载具)的使用及闲置频率,然后它们将采集这些数据用于最优化利用分析,通过测量负载能力可以了解特定路线上交通工具的闲置运力,从中提出巩固和优化路线的建议。这有利于创造车队效益、节约燃料,并减少空车返回的里程。
节点节点的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将各个互补相干的线路和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管理,对货物进行及时调度,降低时间成本,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亚马逊物流+在全国建立的13个全球统一标准的运营中心,借助于强大的物流网络和大数据分析和指导,商品可以在各个运营中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布和快速的调拨,保证客户的下单体验的同时,也保证了时间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最佳平衡。
据艾媒报告显示,2018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当智慧遇上物流,就会变成一种集成智能化的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