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亲。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介绍如下: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西北部。面积59.7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北相,人口4200。传此地人多为相姓,故名相城;一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里克被戮,其妻携少子季友避难于此,故名相里,后在其南新建一村落,乃有北相、南相之称。为复姓相里发祥地。1953年设北相乡,1958年属曙光公社。1961年析置北相公社,1984年改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特产相枣。有造纸、塑料制品、砖瓦等厂。运万公路经此。有舜帝陵庙遗迹、战国及汉墓群、李九皋墓、李岐山墓、李健吾故居等。截至2015年,北相镇辖区共有28个行政村,分别为北相、南相、曹允、王桐、北任留、南任留、东任留、麻家卓、滕家卓、侯家卓、自治庄、古上、张村、李村、陈邵、古南庄、东古、西古村、东翟底、店上、相庄、寨庄、东曲马、西曲马、东张贺、西张贺、杨包、振新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北相村属于哪里
北相镇地处运城市正北部,地处鸣条岗西端,涑水河南畔。距市区15公里,南风大道段至运(运城)稷(稷山)一级公路南北横贯,交通便利。历史上我镇盛产的相栆曾作为贡品上贡皇帝,素以枣乡闻名遐迩。镇域面积约60余平方公里。辖北相,南相,曹允,王桐,北任留,南任留,滕家卓,古上,东任留,侯家卓,自治庄,麻家卓,张村,李村,陈邵,东古,西古村。古南庄,东翟底,店上,相庄,寨庄,西曲马,东曲马,杨包,东张贺,西张贺,振新庄计28个村委会。全镇109个居民组,居民7428户,农业人口35000人,辖区内城镇人口20000余人。全镇耕地面积61450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5578 元。盐湖科技工业园和盐湖文化产业园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均在我镇境内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镇域实际和区位优势,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着力优化“三园”建设环境为载体,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力打造绿色北相、生态北相、富裕北相、和谐北相;作为我区建设经济发展较快的集中区域的主要载体和盐湖工业园,文化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2003年以来我们先后为三园建设征用或流转王桐、曹允、杨包、东曲马、南相、南任留、西曲马、东张贺、西张贺、北任留、麻家卓、北相、西古、李村、陈邵、古南庄十六个村土地16116亩。通过努力组织协调,较好的解决了失地村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真正做到他们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生活有保障;作为全市旧村改造示范点的曹允村新农村安居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目前A区建设的拆迁工作开展顺利,有序进行;三支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得到落实,人居环境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四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即以曹允、王桐等村为主的中部6村小城镇建设区,主要是围绕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为之配套的以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区。二是以古上、南任留为龙头的东部10村,发展城郊型农家乐旅游产业及高酸苹果基地,形成的东部特色经济区。三是以振新庄、西张贺为中心的西部4村形成的养鸡、宰羊为主的养殖、屠宰经济区。四是以东古、西古村、相庄为中心的8个村,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相枣基地,形成的北部蔬菜及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区。
北相村位于运稷路西,是北相镇政府的所在地,全村现有13个居民组,996户,4960人,耕地面积7763亩,水井40眼,主导产业以小麦、棉花、梨等为主,打饼子、炸麻花等主食加工也是本村一大特色产业,这也成为我村在外打工人员的一项技能,北京、天津、太原等大城市是其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谋职地,很多打工者在哪里的生意都已小有规模,2009年人均纯收入4763元。
中国锣鼓源远流长,而北相村的锣鼓也是远近闻名,在运城市很有名气,村锣鼓队的威风锣鼓更是得到乡里的一致好评,每逢红、白事,当地人会请来锣鼓队表演,而这也成为本村村民增收的一个项目。2010年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修建一新,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娱乐场所,老年人自发成立了老年演出队,定期排练,定期演出,活动不仅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也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农闲生活,同时老年演出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相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积极配合镇政府做好小城镇建设工程,利民富民,正在为北相村的腾飞发展努力工作。
北相村附近有舜帝陵庙、解州关帝庙、运城盐湖(中国死海)、运城九龙山自然风景区、南风广场等旅游景点,有王过酥梨、运城盐池大盐、运城盐池黑泥、糖豆角、黍面油糕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