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崖玻璃石英岩矿区位于舞钢市杨庄乡,分布在胡沟、小曹庄以北的金枝崖山南坡。
矿层产于上元古界三教堂组石英岩层中,呈连续的厚层状,总厚约250米。矿区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0.5平方公里。矿层产于三教堂组石英岩的中上段,由灰白、蜡白、淡黄、淡红色石英岩组成。矿层顶板为黄褐色含铁砂岩,矿层底板为紫红、淡红色石英岩。矿层及其周围均呈稳定的单斜层与山坡同向分布。矿层倾向165°,倾角30°。工业矿层为简单的一层,呈稳定的厚层状,平均厚度82米。矿石结构主要为细粒均粒状变晶结构、变余砂糖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和色带状构造。矿石矿物组分简单,石英含量在98%以上,另含有微量的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和绢云母等。矿石化学组分平均含量:SiO2 98.84%,Al2O3 0.42%,Fe2O3 0.165%。烧失量0.20%,耐火度大于1770℃。矿石绝大多数属一类Ⅱ级品。
该区50年代开展过1∶50万地质测量。1983年在进行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述中,曾提到该区分布有石英岩等制玻璃用矿产的配套资源。
1984年,平顶山市舞钢区经济振兴开发总公司受平顶山市舞钢区政府委托,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河南地质四队张源有及陈人瑞等人,为满足玻璃硅质原料的需求,共同踏勘选点而发现了该矿床。1984年8月15日签署石英岩矿地质承包议定书,要求有色地质四队探明石英岩矿储量500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50万吨以上。该队随即投入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至1985年1月,勘探工程野外施工结束。历时5个月,于1985年提交详细勘探地质报告,探明工业储量1517万吨,远景储量546万吨,共计2063万吨。
该矿床地质勘探工作过程的主要教训是:地质勘探工作为抢时间不得不跨程序进行,由找矿选点直接进入勘探设计、施工。对矿床某些地质情况掌握不够,研究程度差,如勘探过程中始发现内部构造F、E断层,造成原勘探设计不尽合理。F断层北侧完全没有工程控制,使矿层露头部分勘探程度偏低。与此相反,山坡下部钻探控制深部偏大。另外,矿床储量计算工业指标没有及时确定,影响地质资料及时综合整理和指导勘探施工,并造成地质报告送审稿修改量过大。
该矿因原规划玻璃厂项目未投入建设而尚未开采利用。矿区的东南部原有的老采石场,经常有当地农民进行小规模的石料开采,用作建筑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