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物流地理
作 者:张重晓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111314363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元 《物流地理》以“实用性、时代性、发展性”为原则,在丰富第l版内容知识的基础上,第2版重点介绍了当前物流基地布局、我国物流经济圈和物流园区、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主产地、产品的主要流向、运输线路的格局以及国家对相关行业未来发展的规划等内容。《物流地理》的知识体系既保留了经济地理中“物”的内容,即各行业的布局,又突出了物流中“流”的特点,即产品的集散与流向等内容。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物流地理》采用了“议一议”、“想一想”、“小知识”和“资料卡”等多种形式,大量使用图表,版面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个单元都配有丰富的资料。《物流地理》在最后还配有大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及填图活动,案例分析和活动建议等,使学生巩固并掌握所学知识,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物流地理》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企业生产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自学参考用书。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单元物流结点布局
综合知识模块一 物流结点
综合知识模块二 城市物流基地布局
综合知识模块三 我国物流经济圈与物流枢纽城市
第二单元农业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 农业生产布局
综合知识模块二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综合知识模块三 都市农业生产布局
综合知识模块四 农产品物流
第三单元轻工业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 纺织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二 食品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三 造纸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四 日用品工业
第四单元重工业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 我国重工业发展概述
综合知识模块二 能源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三 冶金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四 化学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五 建材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六 机械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七 电子工业
综合知识模块八 重工业物流
第五单元运输业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 物流运输业概述
综合知识模块二 铁路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三 公路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四 水路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五 航空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六 管道运输
第六单元商业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 商业网络布局
综合知识模块二 商业中心
综合知识模块三 商品流向
第七单元港澳台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 香港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二 澳门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三 台湾物流地理
第八单元国际物流地理
综合知识模块一 国际物流和国际货物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二 国际海洋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三 国际铁路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四 国际航空运输
综合知识模块五 国际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
综合知识模块六 国际大宗货物运输
附录A综合实训
参考文献
1主要内容为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和物流布局基本原则,我国物流发展概况、农业物流地理、轻工业物流地理、重工业物流地理、物流交通地理、商业物流地理、旅游经济地理、物流分区地理及港澳台物流地理2通过集中库存,可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简化手续,方便用户 提高供应保证程度,降低缺货风险3(一)实现客货分线。 针对目前我国主要铁路干线能力十分紧张,除秦沈客运专线外,均为客货混跑模式,客运快速与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需求,并影响旅客运输质量提高的实际情况,《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实施客货分线,专门建设客运专线,在建设较高技术标准 “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同时,为满足经济发达的城市密集群的城际间旅客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规划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二)完善路网布局。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网布局一直呈现着不合理态势,特别是在广大西部地区,运网稀疏,运能严重不足,与东中部的联络能力差。为此,《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2020年前,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全面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西部地区在加快青藏铁路等新线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加强东西部之间通道的建设,在西北至华北及华东、西南至中南及华东间形成若干条便捷、高效的通道,形成路网骨架,满足东西部地区客货交流的需要。东中部地区新建一批必要的联络线,增强铁路运输机动灵活性。新建和改扩建新疆通往中亚,东北通往俄罗斯,云南通往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出境铁路通道,为扩大对外交流服务。 (三)提升既有能力。 根据我国资源分布、工业布局的实际,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在建设客运专线和其他铁路线路的同时,加强既有铁路技术改造,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路网质量。第一,以京哈、京沪、京九、京广、陆桥、沪汉蓉、沪昆等七条既有干线为重点,增建二线和电气化改造,扩大既有主干线的运输能力。第二,根据煤炭行业发展规划,结合铁路煤炭运输径路的实际,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线和对既有煤运通道进行扩能改造,形成铁路煤运通道18亿吨的运输能力。第三,在加快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的同时,系统安排枢纽建设,强化重点客站,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调整主要编组站,建设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完善枢纽结构,使铁路点线能力协调发展,系统提高运输能力、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路网整体作用。第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省会城市及港口城市布局并建设18个集装箱中心站和40个左右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的集装箱办理站,发展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使中心站间具备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条件。 (四)推进技术创新。 由于对国外高新技术的跟踪、研究、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国产化水平不高,使得目前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上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八十年代水平,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为重点,坚持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快速提升铁路装备水平,早日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时速200公里以上的机车车辆及动力组,充分整合国内资源,采取国际合作,科研攻关等措施尽快实现国产化。重载货运机车、车辆系统引进关键技术,提升设计制造水平。适应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重载的要求,提高线桥隧涵、牵引供电、通信信号技术水平。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铁路信息化。装备水平的提升要与铁路体制的改革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使用效率和运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