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发生以后,在全国拥有强大物流系统和丰富供应商资源的家乐福优势不可替代。而家乐福也即刻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把自己的系统嵌入到政府的救灾体系中,希望把家乐福的物流系统和庞大的供应商资源变成一条可以依赖的生命线。
2008年5月13日早8时,家乐福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成立救灾危机处理小组,小组由中国区副总裁吕中立负责,成员包括中西部地区成都和重庆的区域经理,采购主管等,每天会商1到2个小时。
2008年5月13日当天,家乐福调集自己的8辆运输车让自己的第一批物资——价值22万的生活必需品运往离成都最近的重灾区都江堰市。吕中立亲自押送,他说:“非典我们在这儿,雪灾我们也在这儿,今天我们还会在这儿,因为我们一直说家乐福(中国)是一个中国公司。”
“如果我们的供应出现问题的话,毫无疑问它会给成都的居民带来恐慌。”吕中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除了保证成都所有门店生活用品供应充足、正常营业外,政府救援物资的供应也是重中之重,压倒一切。受灾地区有些急需的物资,会与红十字会进行沟通,由家乐福去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保证物资供应。
家乐福已把能提供的所有商品清单提供给四川省红十字会和相关机构,这些机构会在清单中根据灾区的需求打勾。
吕中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家乐福不是对所有的商品在采购上都有优势,但是正在应对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因为家乐福的供应商基本上只跟日常生活有关,而灾区急缺的消炎药品、口服消炎药和帐篷等物资有时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供应商。
“比如我们供应商以前提供的都是家居用的手套,但是现在救灾战士使用的手套是专业的手套,因此我们就要寻找非供应商商品。而16日,家乐福从四川自贡采购的14000双专业手套刚刚运到成都,这样的救灾物品家乐福就是通过已有的供应商资源,再找到专业手套的生产厂家。”吕说。现在成都家乐福救灾中使用的普通口罩和部分专业口罩,也是从家乐福的供应商渠道中找到的。
为了救灾物资快速送达灾区老百姓的手中,家乐福在中国第一次改变了自己的物流模式。这个模式从家乐福向都江堰送第一批货开始就已运转。
“按照我们的物流模式,是我们下了订单,供应商把货物运到各个门店,然后再由门店进入政府指定捐助地点。现在已经启动了另一个系统,并且以这个系统为主来运转,即我们让供应商直接把货运到政府指定捐助地点比如红十字会,然后供应商再到家乐福签单这样一个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