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由枣庄市代管。
滕州,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枣庄市代管。滕州东与山亭区毗邻,南与薛城区交界,西与济宁市微山县相连,北和济宁市邹城市接壤。介于东经116°49′—117°24′,北纬34°50′—35°17′之间,总面积约1495平方千米。
滕州,旧称“滕县”,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考古发掘的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建置沿革
秦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滕,作为县名始见于史册。
西汉初,高祖析小邾置蕃县。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邱县。
东汉时,公邱县属豫州刺史部沛国。建安三年(198年),分东海郡,于昌虑县置昌虑郡,不久又改为昌虑县,其他县照旧。
三国时,滕境各县属魏,魏沿袭秦制。
西晋仍袭汉制。蕃县、薛县、公邱县都属豫州部鲁郡。元康年间,将蕃县、薛县改属徐州部彭城国,将东海郡的昌虑县改为属徐州部兰陵郡。
东晋,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晋克复青、徐,撤销薛县、戚县,将其地划入蕃县,属兖州部。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安三年(457年)撤公邱县,置阳平县属兖州部鲁郡。孝昌二年(526年),于徐州部始置蕃郡,领蕃城县(即蕃县)、永兴县(今薛城区临城镇)、永福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崮岘)3县,郡治蕃城。
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改蕃县为滕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县治在蕃县故城,属徐州部彭城郡。
唐代,滕县属河南道徐州。元和年间,县城东移二里筑新城(今滕州城的旧城区)。
五代、因之(沿袭不变)。北宋兼置滕阳郡。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置滕阳州。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属山东西路。
元、因之(沿袭、不变)。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除滕州,滕县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兖州为府,降济宁为州,滕县改属兖州府。
清朝,沿用、未变。
滕州市的面积有多大啊?
山东省
烽州
,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位于山东省南部,面积14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框架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市区常住人口近80万,为中国76个四线城市之一,城区在黄淮冲积平原之上,遥望龙山,荆河穿越而过与美丽的微山湖相连。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岚曹高速公路、104国道和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滕州还是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境内著名景点有古滕八景、微山湖红荷湿地、微山湖古镇、盈泰温泉、龙山、莲青山、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龙园、荆河、龙泉塔、毛遂墓、滕国故城、薛国故城。
滕州历史悠久,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善国"美誉。滕始于黄帝,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公元1182年金置滕阳州,1184年改为滕州,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距今已831年的历史。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世的经典。
滕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
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
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
汉初,高祖撤小邾置蕃县,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邱县。
三国时,魏沿袭秦制。
西晋仍袭汉制。
隋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
北宋兼置滕阳军。
1182年,金置滕阳州,1184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属山东西路。
元因之。
明之后滕州改为滕县,滕县隶属济宁府、兖州府。
清沿明制。
1949年建国初为滕县专区,专属驻地滕县(相当于地级市)。辖滕县、华山县、临城县、邹县、凫山县、铜北县、平邑县、滋阳县、丰县、峄县、曲阜县、白彦县、沛县、济宁等16个县市。
1953年7月平邑县划归临沂专区。
1953年8月为统一管理微山湖(南四湖),政务院批准设立微山县,微山县及微山湖水域从滕县专区划出。
1953年9月,滕县专区搬迁到济宁,成立济宁专区,专署从滕县移驻济宁。
1979年1月1日,滕县改属枣庄。
1983年11月,枣庄将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头8个公社划归枣庄成立山亭区。
1988年3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滕县建制,复名滕州(滕州可以追溯至1184年),建立滕州市。
2000年至今,滕州辖4个街道和17个镇。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滕,取自泉水腾涌之意,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先秦时期县制,滕州作为州郡的所在地,1988年改名为滕州市。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 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