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总资源概括:诏安县位于福建省与广东省的陆地交界处,东临台湾海峡北西南三面分别与东山县、平和县和广东的饶平县毗邻。诏安县直属漳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是旅游的一大去处。诏安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以她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旅游资源如下:
一、历史旅游资源:诏安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远古人居住与此,在腊洲山的山坡(117°14′E,23°38′N)的山顶就发现了一处贝丘遗址。在此遗址的文化层还出土了以夹砂红陶、泥质陶为主的陶器。在腊洲山的南坡脚下,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器、石片及部分石核。腊洲山遗址,从其陶器的特征、贝丘堆积以及石器风格来看,年代应在距今四千年以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这里可开发成触摸古人类文化的一个景点。
二、文化旅游资源:
1:饮食文化
传统小吃:①清汤肉丸(诏安的肉丸是用纯精度瘦肉隧制而成的,不添加粉类,入口鲜嫩柔韧,咀嚼时脆中带有弹性,咸淡宜人,引人食欲);
②加馅鱼饺(去新鲜海鳗肉,剁成鱼泥与面粉和薯粉混合压成混沌皮状,然后以瘦肉泥炸扁鱼干为馅,包成混沌壮沸汤煮熟而成);
③无米果(顾名思义,主料不用大米,而是用精制番薯粉和上半开热水,揉成皮巾,绿豆泥、青菜、耦泥、地瓜为馅、制成如荔枝果大小,菜熟后用文火慢煎再配上特制的甜酱、辣酱、甜辣爽口);
④鲜浮鱼鳆;
⑤油炸虾饼;
⑥凉粉果;
⑦九层果;
⑧冷碱果。
除小吃外,诏安的菜也挺有名的。诏安饮茶成风,种茶历史悠久。茶的品种主要以人仙茶著称。人仙茶是福建省建国后第一个乌龙茶优良品种,因培植于诏安人仙山山麓,故名。这种茶清高幽雅,耐冲耐泡。中国茶叶学会顾问、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庄晓芳对人仙茶做出了极高是评价:“品质优异,看味湛与铁观音媲美。”
此外,诏安的水果也挺多的,因为所处的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不远处,热量足,适合一些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诏安有“瓜果之乡”的美誉,瓜果品种多,如:荔枝、龙眼、芒果、柑橘、李子、琵琶、西瓜、杨梅、菠萝、香蕉、青梅等。其中以青梅著称,诏安也被誉为“福建青梅之乡”。
2:诏安的民歌与戏曲:
民歌:诏安的民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主要歌种有山歌、洗佛歌、龙舟鼓歌、小调、锦歌、童谣、宗教歌曲等。
戏剧:诏安的戏剧主要以潮洲剧为主。此外还有木偶戏、漳州调等。
3:诏安的书法:诏安是有名的书法之乡,每年诏安县都会举办一些书法比赛、书画展类似的活动。去了诏安,无论从小店门口贴着的门联还是店里的招牌,无不展现了诏安书法的风采。
三、诏安已开发的旅游资源
①乌山革命根据地:乌山革命根据地遗址位于诏安县与云霄县的交界处,在那里留下了当年红军革命的足迹,现已逐步开发成一个红色旅游区;②九候山:九候山系乌山支脉。内有九峰奇耸,有天开门五儒书室、飞来佛等二十四景,半山的九候禅寺建于唐代,为县佛教著名寺院。是1982年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包括寺院、摩崖石刻、名胜古迹;③怀恩古井:在诏安县城西门内关帝庙巷,为一千年前置怀恩县时所凿,至今仍清泉可汲,有石井围护;④七贤庵;⑤古窖址;⑥临江亭;⑦悬钟关帝庙;⑧望洋台;⑨悬钟城堡;⑩祥麟塔;。。。。。。。。。
诏安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海滨景色,又有山川寺院。诏安的历史文化是福建与广东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直。
最有可能的答案是“唐代”——唐代陈元光开漳。
题目出得很笼统,问得不精确。
找了段材料,自己看看吧.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 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邮政编码: 363000,电话区号: 0596。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 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