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遐迩的上杭“才溪”,其地名演变,饶有兴趣。七百多年前,才溪一带是深山老林,溪流淙淙,俯拾皆柴。最早在这儿开基的刘姓的老两口,他们叫这地方为“柴溪”。至今这刘家古基,才溪人称为元坑。元者,始也。
过了许多年,一位从语口市(即今旧县)往白石村(即今长汀县城)的陈姓客商,经过“柴溪”的山林腹地,迷失子方向。犹豫之时,人蹲在小溪旁捧水解渴,忽见溪中漂来一片青菜叶,客商大喜,想到“有菜必有人家”,于是沿溪而上,来到一块大乌石头房的刘家歇息。客商认为此地森林茂密,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屯垦开田,必将有利子孙,并将“柴溪”改称“菜溪”,以作纪念。
若干年后,陈姓客商果真弃商经农,带领儿孙重回旧地,安营扎寨开发菜溪。这时,他发现横贯村中南北有一条大溪流,况且“菜溪”名称嫌俗气,遂把这条大溪改称“财溪”,以示发财致富,财星高照。免得音韵相同误喊,又把前几年发现的那条菜溪改为元坑溪。过了一、二百年,从宁化石壁逐渐搬来不少移民,人烟渐稠,庐舍渐增,最多时达到达24姓人家。那时,财溪村里的年青男女都爱唱山歌。他们以山歌作为通婚联姻的媒介,倾吐相互间的爱慕之情。有一年,溪南村的一位姑娘与溪北村的一位小伙子,以山歌对唱联姻传为佳话,轰动了整个财溪。他们音色圆润,感情真挚。结婚那天,一位秀才给他们新房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才女配才郎结缔良缘青鸾交舞
溪南与溪北联成佳偶紫燕双飞
后来人们取对联开头字各一作地名,即为才溪了。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齐全。学校建有育才楼、晋江楼、教工餐厅、综合楼、图书馆、公寓楼、学生住宿楼等大型建筑;拥有标准教室67间,教师年级办公室、教研组活动室20间,大小会议室4间,理化生实验室4间,计算机教室2间,音乐教室2间阅览室2间、教师阅览室2间。另设有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党员活动室、教师活动室、科技活动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校园内有400米塑胶环行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篮球、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校园绿树成荫、亭台典雅、风光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陶冶情操的理想境地。
学校目前拥有59个教学班,3348名学生,其中高中部有27个班。初中部有32个班、学校现有170名教职员工,是全市最大型的农村完中,福建省“三级达标学校”。
近几年,学校为适应竞争和创重的需要,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或装修了育才楼、晋江楼、科技楼、图书馆、教师公寓楼、学生公寓楼。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室、语音室、办公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藏有30余万图书、以及成套的理化生实验仪器和设备,使学校的硬件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加大了学校的操场改造建设,对学校的水、电、气、管道、线路等陈旧的设备设施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新的才溪中学已焕然一新,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依托红土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狠抓了三项作风:教师的教风,班级的考风,学生的学风。推进三项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学生教育与管理改革。从而实现质量、规模、效益、效率有机统一。当前,全校上下思想统一,领导团结务实,教师和职工真抓实干,形成了勤奋、爱校、竞争、合作、民主、统一的好的工作氛围。全校师生员工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力争为才溪中学的新跨越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学校高考成绩连连突破,位居全省农村完中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