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溪村共61个村民小组,主姓王,约占72%;次姓刘,约占2.55%,共70多姓。2004年底有3027户,7620人,土地总面积24083,耕地面积3926.3亩(其中田3751.3亩,地175.3亩),山16136亩。
画溪历来是乡、都、区、镇的所在地,邮电、交通称便,有邮电所,每天有汽车直达东阳城区以及义乌、金华、杭州等地,旅客每天流量在1500人以上。商业有画溪供销社、粮站、食品站、书店和合作商店、私营和个体商店50多家;饮食、旅馆、理发、照相、修理等服务业40多家。清代建集市,逢农历二、七为市日。王樟毓(1876-1935)20年弃教从商,在市基开设正大南货店,自产糕点、黄酒、火腿和蜡烛等。腌制的火腿,号正大韵记,年产20?40件,销往杭州。1935年其长子继业,后改号福泰。
画水镇历史悠久,商贸繁华。八华书院、彭山石刻、紫薇古民居群、城隍庙、太子河等文化古迹,古韵悠远,令人陶醉;宋代王德衡、王居之、王如璇祖孙三代连中进士,明朝兵部尚书许弘纲、抗倭名将王鈇等历史名人,彪炳史册,令人敬仰。画水自宋起就是东阳、义乌、永康三县交界的物资集散地,牛市曾闻名华东三省二市,三月三庙会涉及三县。先人一步的商品经济意识,催生了一批经商办厂能人。这里是东阳乡镇企业发祥地,整个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一直名列前茅,先后涌现了服装、绣花、塑料、中华结工艺品等特色行业和专业村,区域特色凸现,块状经济明显。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接轨义乌、连接东阳、做大镇区”的总体工作思路,抓住金义东快速通道规划建设的契机,构筑“一纵一横”交通枢纽工程,附之以康庄工程,着力构建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工业功能区围绕“启动、扩大、完善”做好文章,全镇初步形成了竹溪工业功能区、塑料工业功能区和洪塘工业功能区三个工业功能区齐头并进的工业发展格局。
画水镇占地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5.3万人(2005年)。辖18个行政村:黄田畈、王凡、许宅、西和、紫薇、洪塘、林村、月峰、陆秀、陆宅、吴宅、画南、画溪、莪溪、联丰、明焕、西山、画塔,71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宁画路20号。2003年10月8日,撤销画溪镇、黄田畈镇建制,合并设立画水镇,辖74个村,镇政府驻黄田畈南路11号(原黄田畈镇政府驻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崭新的画水镇领导班子以年轻向上的工作热情,积极有为责任意识,拓新思路、推新举措、求新突破、创新局面,力争把画水镇建设成为风景幽雅、商业繁荣、工业发达的山水型小城镇。 画水,旧称画溪,位于东阳市西南部,距城区14公里,画溪之水,狮山之麓。东阳至义乌市佛堂、金华公路沿村而过。据《画溪王氏宗谱》记载:“五季(五代十国)王安封禁阵大将军,以洪州统制兵马,出镇于婺,按部卒于东阳,遂墓于画溪之浒。生五子,长曰望,为监军,守墓而家于此。”王望(965-1057)卜宅于画溪之滨高而长的黄泥坎头上(土名王坎头),俗称画溪,雅称画水。人烟稠密,是东阳第一大村。胜景画狮岩,“南来秀水朝如画,北峙英山俨若狮。”山巅有数洞,石壁整然。著名文学家楼上层游画溪吟诗:“风生秦少游,笔蘸王摩诘。载得辋川图,江天写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