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12月,涟水县由4个街道和12个乡镇组成,具体如下:
1、4个街道:
涟城街道、朱码街道、陈师街道、保滩街道。
2、12个乡镇:
高沟镇、红窑镇、成集镇、梁岔镇、岔庙镇、五港镇、东胡集镇、大东镇、石湖镇、唐集镇、黄营镇、南集镇。
涟水县,行政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古称安东、淮浦,简称“涟”,因县境有涟河而名涟水。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位于黄淮平原东,淮河流域下游;东与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南与淮安区、清江浦区相连,西与淮阴区、沭阳县毗邻,北与灌南县接壤。
县域面积16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5.4万,下辖4个街道、12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涟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公元前117年西汉武帝年间置淮浦县至今有2100年的历史,涟水文化属江淮文化,涟水人属淮扬民系使用江淮官话。
2017年,涟水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
涟水有着崇文重教的深厚底蕴,是著名的智慧之乡。
涟水崇书尚学之风千古延年,素有“安东出才子”的美誉,养育过鲍照、陈登、王义方等古代文化名人,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祖居地,是教育名城。
涟水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
涟水有着城水相依的自然生态。
古淮河、盐河、涟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拥有五岛湖旅游区(4A级)、今世缘旅游景区、百花园、云锦产业园景区、苏淮生态农业观光园等风景名胜区。
县城已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白鹭”的特色风景。
扩展资料
涟水县主要乡镇介绍:
1、高沟镇
隶属于江苏省涟水县,是著名酒乡,位于苏北平原腹部,地处黄海之滨,淮安、宿迁、连云港三市交界处,同三高速、京沪高速公路、宁连高速、淮连铁路、236、326省道与公兴河、六塘河贯穿全境。
镇境属于北亚热带与温带交界地域,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2、红窑镇
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位于涟水县腹部,东依盐河与五港镇相望,西至宁连一级公路与岔庙镇、高沟镇为邻,南与朱码镇接壤,北与连云港市灌南县新集镇交界,S235省道纵穿南北,龙兴大道横跨东西。
3、成集镇素有“苏北小延安”之称。
成集镇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西部,南与淮阴区张集乡、刘老庄乡交界,西与淮阴区古寨乡相邻,北与涟水县梁岔镇接壤,东与涟水县陈师街道隔河相望。
涟麻路、淮高路在镇区交汇。
距京沪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宁连高速公路入口11公里。
4、梁岔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位于涟水县域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236省道穿镇而过,距宁连一级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均约10公里,东、西两条张河穿越镇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5、岔庙镇位于涟水县域腹地,区域交通随着高速四改八、省道加快施工,将形成“一通两横三纵四环”交通网络。
“一通”即G25高速与S329互通,“两横”即麻左唐路、S329,“三纵”即G25高速及出口、涟高路、S503,“四环”即四条镇村公交循环线。
6、五港镇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域东北部,东与石湖镇相连,西隔盐河与红窑镇相望,南与东胡集镇交界,北与灌南县新集镇接壤,古盐河和涟新路穿境而过。
总面积57.94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
-涟水县
-高沟镇
-红窑镇
-成集镇
-梁岔镇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邮编:223300。
淮阴区,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的中心,南濒洪泽湖(赵集镇洪湖村挡浪堤向南延伸7千米),东到王兴镇盐西电站隔盐河与涟水保滩相邻,北至徐溜镇冯庄村隔六塘河与沭阳县钱集相望,西到竹络坝电站隔大运河与泗阳县毗邻。介于北纬33°22′—33°56′,东经118°56′—119°09′之间,总面积1264.10平方千米。
辖4个街道、9个镇。淮阴区因古代县域在淮河南岸(水之南为阴)而得名,是有2300余年历史的千年古县,是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故里。
淮阴区的自然资源介绍:
淮阴区地表水资源总量年平均值约为6.4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年降水量基本稳定在1000毫米左右)。正常年和中等干旱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水资源的特点是:地表径流比较丰富,约占地表水总量的24.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淮阴区土地总面积126400公顷,其中耕地65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1.04%;园地126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林地14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0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3%;交通用地面积27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水域257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未利用土地815公顷。
以上内容参考:-淮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