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砂村里一栋清光绪年间建造的徽派古宅,原装拆解,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砖雕、木雕、石雕,哪怕是柱础,都编号拆解,排序装车。这些古建上原样原序地拆解,最终将在婺源县紫阳公园整体呈现。这就是历史最有温度的传承。
? ? ? ? 明嘉靖十年(公元1517年),程嗣源、嗣先二公(秀才)自龙山村迁出,至高砂坞,见清泉潋滟、草木丰茂,罗盘定位,埋下铜钱。三年之后复打罗盘,定下铜钉,铜钉恰恰穿过铜钱孔。是为高砂村老村址。再过一百七十余载,程氏族人嘉树先生(举人),率本支至高砂水对岸,依龙脉来水开村,此为高砂新村址,繁衍至今,达千五百众。程氏一族衍八支,两支民国18年迁往上海近江湾,繁衍数百人。
? ? ? ? 乾隆15年——45年,有吴氏一族、祝氏一族自歙县篁墩迁入高砂,建吴氏宗祠和祝氏宗祠。又有林姓、张姓散户迁入,于猫坞、程坑来垦水田四百余亩。
? ? ? 至此,高砂良田沃野达1200余亩,为婺源最大田畈之处。
? ? ? 良田沃野之下必缺读书之贤达,历经四百余年,高砂仅中进士一人,举人二十四人,秀才四十七人。为各乡最乏者。
? ? ? 如今之高砂,秀美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进,民众以供子女向学为荣,硕士以上学位102人,为西南各乡魁首。
? ? ? 高砂,自嘉靖十年建村,至今凡四百余载,新中国成立后始有大发展。
? ? ? 高砂,以教育为起点,正走在通过教育推动村庄大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