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镇原属于汝州、或临汝县、临汝郡、梁县。
临汝镇位于汝州城西约30公里处,因临近北汝河而得名。总面积73.8平方公里,人口6.3万,下辖24个行政村,全境属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历来被称为豫西的商埠重镇。
临汝镇地处汝州、汝阳、伊川三县(市)交界,素有汝州市“西大门”之称。
《太平寰宇记》卷八《汝州》载:“废临汝县,在州西六十里,本汉梁县地。唐先天元年十二月割置,于今县西南二十里紫罗川置,以邑城南临汝水兼郡名为邑之称。
至贞元八年,刺史陆长源以旧县荒残,因移于东北李城驿之侧,近当大路。周显德三年,废入梁县,其地为镇”。据引文可知,唐先天元年十二月,唐政府割梁县(与汝州同治一城)西部之地,新建一县,因县城南临汝水而名“临汝县”。当时临汝县隶属汝州,到天宝元年,汝州改为临汝郡,故云此县“兼郡名而为邑之称”。此临汝县县城因贞元八年县治迁往李城驿而废,故称其为“废临汝县”。贞元八年临汝县治所迁到东北方向洛汝大道李城驿(今临汝镇)附近,新县城与旧县城(今汝阳小店)相比而被称为“今县”,两个县城相距二十里。至后周显德三年,临汝县被省去,县治易为镇治,县城变为镇邑,该镇名“临汝镇”,包括临汝镇在内的废临汝县东部复归梁县。(后周时即公元956年将临汝县降为临汝镇,归入梁县管辖)。临汝镇由于地处交通要道,远近闻名,名称沿袭一千多年而不变。
1958年设临汝镇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1997年,整建制划归温泉镇管辖。
境内有古迹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崆峒山、广成阁遗址(即为广成子修道之处),正在开发的白云山庄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
温泉地热资源已经立项。境内有牛皮洞水库、小山沟小水库2座。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矿石、石灰石等。
临汝镇位于汝州城西约30公里处,因临近北汝河而得名。总面积73.8平方公里,人口6.3万,下辖24个行政村,全境属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历来被称为豫西的商埠重镇。
交通便利。焦柳铁路横贯东西,平临高速公路、省道洛界线穿境而过,县道临坡(临汝镇至坡池)路、临木(临汝镇至木札岭)路贯穿南北,形成城与镇及镇与村之间的公路网络。
资源丰富。境内有古迹崆峒山、广成阁遗址(即为广成子修道之处),正在开发的白云山庄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准备开发的温泉地热资源已经立项。境内有牛皮洞水库小水库2座。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矿石、石灰石等。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境内有著名民营企业天瑞集团铸造公司、水泥公司和国家大型企业平顶山煤业集团长虹矿、洛阳煤炭供销公司坡池联营矿;镇村经济有煤矿、货运站、石料厂、建材加工、铝矾土矿等;临汝镇集贸市场辐射三县,是汝州市乡镇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妙水寺位于汝州市西部临汝镇关庙村南白云山下。妙水寺的泉水宛若玉带,飞驰南下,灌溉良田万亩。这里土地肥沃,从古至今是汝州的粮棉主产地。《补修妙水寺碑记》中称赞她“南襟汝水,雾露之所涌濡。北负邛陵,斗牛之所磅礴。东望汝城,百雉枪罗。西瞻伊阙,千峰屏列。”“松竹外环,泉流内涌”。史称“洛南之胜景”。
2006年,妙水寺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