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是中国的科学城和西部电子城、亚洲最大的风洞实验基地、中国核工业技术应用基地、全国最大彩电生产基地。 ■群山连绵,植被茂密。从外表看,很难想象山里有洞,洞里卧虎藏龙。这些人工开凿的巨大山洞绵延数公里,横贯几座山,构成了目前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包括低速风洞群、高速风洞群和超高速风洞群,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研究试验范围。
■2.4米×2.4米的大型风洞,是亚洲最大的跨声速风洞。走进这个世界级的大风洞,只见一枚国产新型导弹模型正在接受严格的气动试验。站在现代化的测试大厅,聆听着滚滚风雷的咆哮,看着试验数据在大屏幕上不断跳动,记者的血液一下子沸腾起来。 ■风洞试验,简单讲就是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将飞行器的模型或实物固定在地面人工环境中,人为制造气流流过,以此模拟空中的各种复杂飞行状态,获取试验数据。这是现代飞机、导弹、火箭等武器研制、定型的“必由之路”。
■空气动力学是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学科。风洞试验作为它的主要研究手段,其水平高低与一个国家的尖端科技、尤其是国防军事实力的强弱紧密相关。 ■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空气动力试验研究机构。据了解,德国在1907年就成立了“哥廷根空气动力试验院”,并在此后不惜巨资修建了一批低速、高速、超高速和特种风洞,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喷气式飞机、弹道导弹;
美国于1915年就成立了国家空气动力研究机构。 ■新中国从零开始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时,风洞成为制约技术发展的“瓶颈”。当发达国家拥有了高性能的飞机、导弹时,中国自己研制的飞机、设计的导弹只有花大量外汇,拿到别国的风洞去做试验,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行而今天,任何先进的导弹、飞机,都可以在中国自己的风洞里拿到出厂的“通行证”。仅去年,中心的高速风洞研究所就先后试验解决了数百个技术问题,吹风试验5次打破历史最高纪录。
■2.4米×2.4米风洞,是1997年12月首次通气试验宣告建成的。在这座大型风洞里,任何导弹、战机的模拟状态都更加接近实际飞行,可获得更为准确的试验数据。目前,我军的新型导弹、战机,都将首先从这里起飞,去精确命中目标、去自由翱翔蓝天。
位于川西山区的中国空气动力发展与研究中心装备有亚洲最大风洞群,已累计完成风洞试验50余万次,获得各级科技进步成果奖1403项,是中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空气动力试验、研究和开发中心,其综合试验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该中心先后建成以低速风洞和亚、跨、超和高超声速风洞52座,拥有8座“世界级”风洞设备;建成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10万亿次的计算机系统;风洞试验、数值计算和模型飞行试验三大手段齐备,能够进行从低速到24倍声速,从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范围,覆盖气动力、气动热、气动物理、气动光学等领域的空气动力试验。
中国空气动力发展与研究中心为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从“歼-10”、“枭龙”战机和“神舟”系列飞船,到磁悬浮、“和谐号”高速列车;从高达300多米的东方明珠塔,到横跨30多公里海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都在这里进行过风洞试验。至今,基地已累计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4项。 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为双试验段回流式闭口风洞,具有先进的电子压力测量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测振系统,隶属于国家级“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可用于建筑物、桥梁测压和风环境试验,以及其它工业空气动力学试验。风洞洞体平面尺寸为41.0m×18.8m,2010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高速试验段尺寸为:3.0m× 2.0m× 15.0m,低速试验段尺寸为5.2m×2.5m×14.0m。高速试验段最大试验风速为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