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回魂》,改编自我最爱的恐怖惊悚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说《死光》,斯蒂芬·金的小说向来以惊悚但揭露人性善恶见长,其中有非常多的作品被搬上银幕,其中有《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片子虽然被捧到烂,但我还是喜欢)、《绿里奇迹》、《伴我同行》这类不惊悚的**,也有像《闪灵》、《迷雾》(这部也是我的挚爱,仔细回味过很多遍)等出色的恐怖片,其余更多的是小成本的B级片,不较好也不叫座。我觉得《小丑回魂》算是一部介于经典和平庸之间的**,恐怖依旧是影片的外在形式,但最感人的还是片中关于友情和成长的描述。
?口吃的比尔,犹太人斯坦利,四眼理奇,小胖子班恩,病秧秧艾迪,灰姑娘贝弗莉,黑小子麦克,七个同病相怜的倒霉孩子,经常被同班的大孩子欺负羞辱,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幸运七人组”,尽管依旧被人嘲笑为“窝囊废联盟”,他们并不在乎,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拧成一股绳,不再惧怕其他人的欺辱。成长的过程中有几个死党是件很幸福的事,烦恼和愉快都可以一起分担。
?然而小镇并非安宁,长久以来一个装扮成小丑的恶魔一次次地残害孩子,把小镇弄得不得安宁,而小镇上的成年人们面对各种悲剧的发生已经麻木不仁,不愿也不敢对此去追查。而我们的主人公,七个稚嫩的孩子,七个在学校经常被欺负和歧视的孩子,却一起担负起了对抗恶魔的重任。
?经过一次勇敢但贸然的行动,他们击退了小丑,但威胁并没有消失。
于是在池塘边,七个孩子簇拥在一起立下誓言:“发誓,有一天,当这一切又开始,你们还会回来...”?
? 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反复播放,仿佛这一切属于我的记忆,那些孩提时代纯真的友情和稚气的誓言不但不会消逝,反而会愈显光亮。成长的美好,永存于记忆,每每想起总会会心一笑。然而这一切并不轻松,心头总有些沉甸甸,只因当时的一句誓言:“发誓,有一天,当这一切又开始,你们还会回来...”仿佛时不时有人在耳边轻声低吟,让人感到压抑和窒息。
? 毕竟,梦魇,谁也不愿提及。
30年,时光改变了很多,大家各有各的事业,或辉煌或平淡,而惨剧也再次在小镇发生,为了当年的那句誓言,大家放下手中的工作再次聚到一起,尽管多年未见让大家都很激动,谈笑间却时不时地有些尴尬,大家都变了,各自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是否还值得为了孩童时代的一句话冒生命危险?有人怀疑,有人打起了退堂鼓。
? 而30年前被击退的小丑,也从未就此放弃,他特别“关照”了当年那七个孩子,恐吓威胁,化身为幻象折磨他们,但恰恰如此,濒临破损的友情越挫越勇,甚至得到弥合,他们重新站到了一起,他们要彻底消灭困扰多年的恐惧。
? 阴霾的缅因州德里镇,泛着绿藻的池塘,废弃的工厂,还有手上系着气球,笑容狰狞的小丑怪叫“要逃走还来得及!”
?但是没有人退缩,接下来……我想你也能猜到结局是什么。
这部**很不完美,粗糙的特效、三个小时的长度以及后面略显牵强的结尾,肯定会让许多看过大师级**和视觉感官刺激大片的人所不屑。
? 支撑整个过程的不是恐怖和急促的呼吸心跳,而是成长的记忆以及片中长大后的孩子们如何找回失去已久的默契,如何弥补那份出现裂痕的友情,这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一如我们自己的童年和现在,没有谁的童年是没有伤痛和梦魇的,也没有谁的童年没有美好的记忆和志同道合的玩伴(哪怕只有一个),只要曾经拥有过这份美好,你就应该始终铭记,牢记这些,今后的人生旅途上,你将不再惧怕黑暗。
? 到最后,比尔抱着自己刚刚恢复记忆的妻子在大街上喜极而泣,我也看懂了这部**,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寓言,尽管有些沉重,有些遗憾,但更有欣慰……
美国第一位进行航天飞行的航天员是阿兰·谢帕德,1961年5月5日,他乘坐名为“自由7号”的水星飞船进行了首次亚轨道飞行。这次飞行对美国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肯尼迪总统于5月8日在白宫为谢帕德授勋。
阿兰·谢帕德1923年11月18日出生于美国新坎布尔州的德里镇。1941年,他从品克顿学院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学院,并于1944年获得科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从海军试飞员学校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成为一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并且在二战后期参加太平洋战争。二战后,他曾随着航空母舰进行多年的训练。1951年,他成为美国海军的一名试飞员,参加了高空飞行试验、空中加油试验、航空母舰适应性试验、新技术试验,他飞行过多种飞机,包括F8U、F-4D、F-5D、F-11F等新式喷气舰载战斗机。1959年,谢帕德作为110名试飞员之一参加了美国宇航局的首批航天员选拔,并成为最后被选中的7名航天员之一。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因此有幸成为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美国航天员。在完成“水星号”的航天飞行后,他一直坚持训练和学习,计划在“水星”计划中再次进行飞行。结果,由于“水星10号”的飞行计划取消,他未能再次飞行。在“双子星座”计划中,他曾在1964年被选为一次飞行的指令长,但正巧身体欠佳,也未能参加“双子星座”计划的飞行。直到“阿波罗”计划进行正式登月飞行后,他才有机会于1971年作为指令长参加了“阿波罗14号”的登月飞行。两次飞行之间相隔整整10年。当年,他被选为航天员办公室主任。1974年他脱离宇航局和海军进入商界,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航天员队伍中第一个百万富翁。1998年7月21日,他在美国加州家中去世,享年75岁。
宇航员简介
宇航员,或称航天员,全称宇宙航天员,则指以太空飞行为职业或进行过太空飞行的人。确定太空飞行的标准则没有完全统一。在美国,以旅行高度超过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称为宇航员(astronaut)。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定义的宇宙飞行则需超过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为止,按照美国的定义共计440人,在太空里度过了一共27,082个全体乘员天(crew-day,美国的定义),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个全体乘员天。在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下,只有434人符合资格。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来自至少32个国家。在香港及东南亚,航天员亦称太空人。截至2013年,全世界仅有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中国三个国家拥有发射载人航天任务的能力。其他国家的宇航员都需要与以上三国合作来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自1961年人类首次飞天以来,共有来自38个国家的宇航员先后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