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措施如下:
1.省力化原则;
2.消除无效搬运;
3.提高搬运灵活性;
4.合理利用机械;
5.连续化原则;
6.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7.集装单元化原则;
8.人格化原则;
9.提高综合效果物流中装卸搬运合理化主要是对装卸搬运方式、装卸搬运机械设备的选择和合理配置与使用以及装卸搬运合理化,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次数,以节约物流费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装卸是改变“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主要指物体上下方向的移动。而搬运是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主要指物体横向或斜向的移动。通常装卸搬运是合在一起用的。
装卸搬运的意义:
装卸搬运活动的作业量大,方式复杂,作业不均衡,对安全性的要求高。但它是物流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物流发展和增加效益意义重大。
装卸搬运在物流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物流的各个环节和同一环节不同环节之间,都必须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正是装卸活动把物流各个阶段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连续地流动的过程。在生产企业物流中,装卸搬运成为各生产工序间连接的纽带,它是从原材料设备等装卸搬运预备开始到产品装卸搬运为止的连续作业过程。
装卸搬运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物流活动中,装卸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物流活动。而且每次装卸活动都要浪费很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装卸活动所消耗的人力活动也很多,所以装卸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扩展资料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七大构成部分:物体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1、运输
使用设施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的物流活动。
2、库存
库存控制:对库存数量和结构进行控制分类和管理的物流作业活动。
3、包装
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4、搬运
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搬运是为产品的货物运输和保管的需要而进行的作业。
5、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 (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6、信息管理
对于物流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及有关生产、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使物流活动能有效、顺利进行。
参考资料:
-物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