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为什么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是 叶挺所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战斗最英烈 最受人民欢迎所以 在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是直接间的第四军 想国民革命军学习
问题二:中国红四军为什么叫红四军,不叫红一军啊??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军史上同期有3支红四军。
第一支是朱德、 *** 领导的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与 *** 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 *** 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朱部编为第十师,毛部编为第十一师,湘南各县农军编入两师中。朱兼十师师长,宛希先任党代表;毛兼第十一师师长,何挺颖任党代表”。两个师下辖5个团:十师辖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十一师辖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不久,成立红军十三师,陈毅改任师长,下辖第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全军兵力约万人,枪3000余支。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此时,取消了师的番号,红四军下辖4个团及1个教导大队。全军共6000余人。1930年6月中旬,红四军编入红一军团,辖十师、十一师和十二师。8月,随军
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1932年底,红一方面军撤销军的建制,红四军番号撤销,部队于1933年6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1937年8月红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938年扩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1年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1946年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6纵16师,1949年改编为 *** 43军127师。
中央苏区红四军历任主官:
军长:朱德、林彪、王良
政委(党代表): *** 、罗荣桓、罗瑞卿
参谋长:王尔琢、袁文才、朱云卿
政治部主任:陈毅、刘安恭
第二支是贺龙领导的湘鄂西红四军。1928年3月上旬,周逸群、贺龙等到达桑植洪家关,领导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至月底,游击队总人数达3000余。随即打起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旗帜,并进占了桑植县城。4月初,部队未及整顿,遭敌军数次进攻,大部溃散,贺龙和周逸群也被敌隔开,联系受阻。接着,贺龙亲往桑植鹤峰边界之红土坪一带收集散部三四百人重组革命军。6月间猛增至1500余人。7月,奉湖南省委指示撤销湘西北特委,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湘西前敌委员会,并将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恽代英(未到职),参谋长黄鳌。下辖第一师,贺锦斋任师长,张一鸣任党代表;此外,有文南浦、贺桂如、贺佩卿、刘玉阶等人率领的4个支队。全军共1500余人。红四军的成立,标志着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1930年7月,红四军与鄂西之红六军在公安县会师,改称红二军。
第三支是鄂豫皖红四军。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合后,随即将两军合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邝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原红一军第一师与红十五军第一团合编为第十师,师长蔡申熙,政治委员陈奇,副师长刘英;原红一军第二师与红十五军第三团合编为第十一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副师长周维炯。全军共约1.25万余人。4月,由鄂豫皖苏区红军中央教导第二师和鄂东警卫第二团合编为第十二师,师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庞永俊;周维炯升任十一师师长。1931年11月上旬,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共同组成红四方面军。1933年7月上旬,红四军3个师扩编为红四军、三十一军、九军。红十师成为扩编后的红四军。
这三个红四军,在红军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来发展成的红军三大方面军,实际上就是分别在这三个红四军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936年底,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随后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对红军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第四军归前敌总指挥......>>
问题三: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军级大队为什么是叫“红四军”,而不是叫“红一军” 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呢?
1925年7月,广州国民 *** 成立军事委员会,将广东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计有8个军。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 *** 党员廖乾五任党代表。李济深受孙中山先生影响,主张国共合作,因此四军各部均有 *** 员担任政治工作。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1927年1月,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十二师扩编为军,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改编为师。“四一二”政变后,第四军“东征讨蒋”进军到九江、南昌一带。8月1日,四军由我党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南下入粤。不久,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该部转战湘南举行了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后,为发扬四军英勇作战的光荣传统,故将我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问题四:第一支红军番号为啥叫红四军 是怀念之前的铁军第四军。
1928年4月中旬,朱 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的农民武装,转战到达井冈山,与毛会师。5月4日,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然而,这支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呢?
据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里对朱的采访,朱德是这样说的:“所以用这名字,为要保持第四军‘铁军’的大名,它在大 革 命中是我们 革 命的堡垒。”
问题五:红四军是第一个创立的红军为什么叫红四军 纪念北伐战争中的铁军 第四军 (叶挺独立团配属与该军) 后来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也是同样的道理
问题六:刚建立的红军为什么一开始就叫做红四军而没有前面的红一军红二军红三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有3个第四军:(1)井冈山红四军。1928年6月,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
(2)湘鄂西红四军。1928年7月,湘西北桑植起义武装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3)鄂豫皖红四军。1931年1月由红军第一、第十五军合编。成立后,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长征等作战。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三八五旅
你说的是井冈山红四军。因为前生是工农革命第四军改称。
工农革命军是有四个军。
问题七:红一军和红四军在哪里会的师 四川懋功达维地区
1935年6月12日 (农历五月十二),红一方面军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在汉源击溃川军杨森部后,经天全、芦山抵宝兴。6月12日,自宝兴县硗碛村出发,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此山海拔4000多米,一上一下要走70里路,高山缺氧,积雪终年不化,行人翻越十分困难,有些人坐下休息就再也起不来。 同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后,到达四川懋功达维地区,与 *** 率领在此迎接中央红军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会合。 14日, *** 中央、中革军委到了达维镇。接着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举行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大会。 *** 、朱德、周恩来和领导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都出席了大会。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总兵力达10多万人。
问题八:为什么中国红军建立的第一支军队叫第四军,不是第一军 1925年7月,广州国民 *** 成立军事委员会,将广东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计有8个军。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 *** 党员廖乾五任党代表。李济深受孙中山先生影响,主张国共合作,因此四军各部均有 *** 员担任政治工作。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1927年1月,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十二师扩编为军,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改编为师。“四一二”政变后,第四军“东征讨蒋”进军到九江、南昌一带。8月1日,四军由我党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南下入粤。不久,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该部转战湘南举行了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后,为发扬四军英勇作战的光荣传统,故将我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从小金县城或者其他地方开车到小金县,再到达维镇,到日尔乡,经过四大安村到达木娅村,按照导航走就是了,路况还不错,到了村寨,找不到路就问一下当地人,当地人很友好,木娅村属于未开发过的传统藏寨,泥鳅沟是具有当地特地传说色彩的景点。
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又集中约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而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7万人,面十分严峻。为摆脱敌军,红军决定迅速北渡长江,向川西或川西北挺进。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开始北上,分三路纵队向赤水方向急进。由于敌先我占领赤水城,我攻城未果,军委决定首先集中主力围歼尾追的川军4个团。由于敌情变化,我未能全歼敌人。为避免被动,军委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主力分3路纵队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但此时敌人已在长江北岸部署了36个团的兵力,全力堵我北进,各路敌军形成一个大包围圈向我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扎西集中。2月10日,正当国民党主力大部被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之机,军委决定避实就虚,调动敌人,转兵东进,再入黔北,寻机再打击尾追的薛岳集团。2月18日至21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敌兵力比较空虚的桐梓地区挺进。24日我占领桐梓县城,准备夺取娄山关。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最重要的山口,是当时四川通往遵义的唯一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贵州军阀王家烈在此部署了4个团的兵力,25日早晨,红3军对娄山关发起猛攻,经激战,于当晚攻占了娄山关。敌为夺回阵地,调集了约6个团兵力疯狂反扑,但都被我英勇的红军将士击退。在红1、3军团的打击下,敌仓惶南逃。为了不给敌以喘息之机,红1、3军团不顾疲劳,继续向遵义方向展开了追歼战,重占遵义城,黔军弃城南逃。此时,向遵义增援的敌吴奇伟的两个师孤军冒进,我果断抓住了战机,红1军团以勇猛的行动直插吴奇伟的指挥部,敌一部惊慌逃过乌江,并砍断浮桥,敌尚未渡过的1000余人和大批军用物资被我俘获。红2军团也于黄昏歼灭敌59师大部,遵义之战胜利结束。
3月初,敌又重新纠集兵力,向遵义进攻。我军于3月10日放弃遵义。为调动敌人,寻找战机,16日,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向古蔺方向前进,敌为防止我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前堵后追。就在敌再次扑向川南将要对我形成包围之际,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又突然掉头向东,于3月21日在二郎滩、太平渡一线四渡赤水,向南迅速渡过乌江,直逼贵阳。就在蒋介石手忙脚乱调兵保卫贵阳之际,红军已乘虚进军云南,随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战役中,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正确指挥下,将运动战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共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毛泽东经过娄山关,被山势的雄浑和红军将士的英勇所感动,赋词述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央红军北渡金沙江后,在会理地区进行了休整,并召开了会理会议,决定继续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后,红军绕过西昌,向大渡河兼程急进。与此同时,蒋介石为防止我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一面电令川军阻止我红四方面军南下,一面令薛岳部迅速渡金沙江北上,同时令杨森部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妄图利用大渡河的险峻,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通过大凉山后冒着大雨兼程北进。担任先遣队的红1师1团急行军80余里,首先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以迅猛的动作消灭敌守军两个连,夺取了一条宝贵的渡船,控制了渡口。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两岸峭壁林立,水流湍急。当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就率数万大军进抵大渡河南岸,在安顺场渡口陷清军重围,最后全军覆没。如今,中国工农红军又来到这里,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数万红军将士的生命。安顺场渡口宽百米,恶浪翻腾,河对岸有川军第5旅的一个营防守,并已构筑了工事,而红军只有一条小船,一次投入的兵力太有限了,但军情紧急,别无选择。红1团精心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了渡河突击队,为加强火力将机枪连和军团炮兵营集中到渡口,并抽调红军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和"红军团"的三个特等射手,用两门迫击炮和数挺重机枪进行支援。红军先遣队司令员、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先遣队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也亲临一线指挥。5月25日晨,素有开路先锋之称的红1团在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开始强渡大渡河。在红军炮火支援下,一叶小舟载着第一批9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向对岸冲去,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有超凡的红军战士才有如此的勇气。小船终于靠上了河对岸,勇士们攀上了陡峭的河对岸,在我炮火的支援下冲进敌工事,与迅速到达的第二船勇士一起,一阵猛烈冲杀打退了敌人,控制了渡口。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大渡河终于被红军打开了一个缺口。但由于安顺场水流太急,无法架桥。25日一整天,仅红1团还未全部渡过河,而敌薛岳部正向大渡河昼夜急进。26日,军委决定改向西北,争取并控制泸定桥渡河点,以取得战略胜利。27日,红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以强行军的速度,向泸定桥方向飞奔。山路泥泞,天降大雨,又不断遭到敌人袭击,红4团以顽强的意志,强行军160公里,于29日晨抢在敌援兵到达之前赶到了泸定桥。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是一座著名的铁索桥,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其余4根在两侧作为扶手。但此刻,面对红4团将士的只剩下9根光溜溜的铁索,桥面的木板已被敌人拆去,桥下是汹涌泡哮的河水,对岸就是泸定城,敌川军第4旅第38团一部早已筑好了工事,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泸定桥。但是红军总能创造惊人的奇迹。下午4时许,在全团司号员激昂的军号声中,夺桥战斗打响了。各种轻重火器向对岸发出密集的弹雨,22名***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攀上铁索,向对岸爬去,在敌人的枪弹中,有人中弹掉下桥去,但突击队员仍顽强地一步步接近对岸,后续部队则一边铺木板一面跟进。敌在桥头燃起大火,但也未能阻止我突击队员,他们穿过熊熊烈火,迅速消灭了守桥之敌,并支援后续部队攻占了泸定城。飞夺泸定桥的成功又一次使红军转危为安,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至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
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红军爬雪山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张开嘴,山神就会把你掐死。总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山。鸟儿都飞不过去,人最好是别靠近它,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