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楼兰是古代西域重镇,位于通往丝路南道的要冲。楼兰城废弃后,湮没在茫茫沙漠之中。由于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它的方位,千百年来,楼兰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直到1900年春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部探测时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后经发掘,才证实此地就是楼兰古城。1988年,楼兰古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资料显示,该城始建年代不晚于汉。这一地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进入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楼兰地区跨入历史时期的大门。中原王朝开始经营西域,从而揭开了楼兰历史崭新的一页。汉武帝时,决心彻底打通自敦煌至楼兰的交通线,这条线路据史载“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魏略·西戎传》);后来的研究者多称为楼兰道,楼兰道被认为是当时东西方交通的生命线。汉军在此道上修筑亭障、烽燧,以保障交通道的畅通。
文物新疆 | 孤城遥望玉门关:楼兰古城
罗布泊荒原
?
元凤四年(前77年),汉朝军队屯军伊循,稳定楼兰,汉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楼兰道与都护治所乌垒之间的交通,成为汉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是否安全存在的生命线。楼兰在都护的领导下,对整个楼兰道交通进行了整顿,修建了东西相望的烽燧群,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交通防御体系。
?
东汉(公元25~220年)时,中央政府开辟了由敦煌到伊吾的“伊吾道”,东西交通线上的军旅、客商等中的相当一部分分至“伊吾道”,楼兰道虽未有西汉时的繁荣,但依旧是一条重要通道。为了保证楼兰道的畅通,东汉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比如东汉派屯田兵士在楼兰大规模屯田,这都表明东汉时楼兰的地位依旧十分重要。
?
曹魏时(公元220~265年),中原政权非常重视与楼兰的关系,在楼兰城设置西域长史,进行屯田,统辖西域;楼兰道自东汉衰落后一度中兴。入晋以后,楼兰道再度中兴。晋(公元265~316年)和前凉(公元317~376年)继曹魏之后又于楼兰城设西域长史机构,派驻大量军队,进行大规模屯田,牢牢地控制了整个楼兰地区。魏晋时期,来往于东西方的客商等,大多都要经过楼兰,东西方文化交流在这一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文物新疆 | 孤城遥望玉门关: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一隅
?
西晋前凉后,楼兰渐衰。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后,西域长史机构撤离了楼兰城,在这里的屯田士卒相继撤离。4世纪末前后,楼兰城最终废弃。
?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民族,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文明的传入加速了楼兰城市文明的发展。废弃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主要是丝绸之路新道的开辟,楼兰道逐渐衰微,与之相关的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