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养老院名单
淮安乐慈颐康园
盱眙皇家养老康复服务中心
淮安市红康源养老服务中心
淮阴区现代康复护理养老中心
兰之馨老年关爱之家
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夕阳红托老所
红霞老年公寓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惠娟中老年康乐中心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如意托老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四季青老年公寓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福星老年公寓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绥棱县岔河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社会福利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市王营镇夕阳红社会福利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市社会福利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老年护养中心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泾口镇蛇峰村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十里营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铁佛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三河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朱坝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社会福利院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金沟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范集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北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席桥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钦工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溪河镇大车村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马甸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施河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建淮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马厂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溪河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白马湖农场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平桥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林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季桥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苏嘴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流均镇流均村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朱桥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三堡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顺河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幸福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古寨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福寿乐老年公寓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保滩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徐集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义兴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前进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海河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老年公寓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复兴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洪山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民政老年公寓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幸福托老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安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老年公寓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钵池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严桥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北集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陆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麻垛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浅集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乡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金秋乐园养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韩圩村敬老院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黄河风光带老年公寓
淮安市淮阴区现代康复护理养老中心
以上是淮安市部分养老院名单,仅供您参考使用,数据来源于养老信息网。
春秋战国时期,淮安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
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淮安仅部分地区属淮阴县。
楚汉之际,属项羽西楚。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为县。
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淮阴、射阳县属临淮郡。
王莽称制,改射阳为临淮亭,淮阴为嘉信。
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治白马湖北),山阳之名始见。
东汉末年,广陵郡移治射阳。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广陵、临淮2郡改为临淮、广陵、山阳等5郡,山阳郡治所在山阳县。
时射阳与山阳并存,分属临淮、山阳2郡。
萧齐时,阳平郡寄治山阳。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割山阳官渎(邗沟)以西300户置寿张县,割直渎(盱眙禹王河)、破釜塘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县之名始见。
两县属原先寄治山阳的东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置楚州,治淮阴。
十二年,移楚州治山阳县,州旋废。
隋大业(605~618年)初,去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复置。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东楚州,治山阳县。
八年(624年),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仍治山阳县。
宋初,山阳县东南境至射阳湖,与宝应、盐城分湖为界;西南至石鳖山;县西界与淮阴县犬牙交错。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淮安、淮阴、新城3县入山阳,山阳县地域兼及数县。
至明初,山阳县作为附郭县,北滨淮河,西及高家堰,东南跨射阳湖,东北至马逻、庙湾镇、羊寨子,与元代相仿。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楚、泗、承州。
涟水军镇抚使、淮东安抚制置使、京东河北镇抚大使等均驻节楚州山阳城。
绍定元年(1228年),李全火烧楚州城,遂废楚州,升山阳县为淮安军,隶宝应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淮东安抚司于山阳。
次年,改为淮东总管府,时县境设有山阳、淮安、淮阴、新城4县。
二十年,改总管府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3县入山阳县。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置淮安府,治山阳。
清初,县域与明代无异。
雍正十年(1732年),以庙湾镇为阜宁县治,并割马逻、羊寨子等乡镇,于是县东北境入阜宁县。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位于小清口的清河县城坏,以山阳县的清江浦为清河县治。
同时,将清江浦周围原属山阳县的10余乡(包括王家营等地)分割给清河县。
此后,山阳县境没有什么改变。
此间,山阳县县治“西至清河圆通庵界二十七里,又西至清河县治三里。
西南至盱眙周桥界西二十里,又西南至盱眙县治六十里。
南至宝应黄浦闸界六十里,又南至宝应县治二十里。
东南至盐城金吾庄界八十里,又东南至阜宁县治九十里。
北至安东县治六十里。
西北至清河县朱家沟界三十里。
全境东西广百有七里,南北袤百八十里。”民国年间,淮安县境与晚清山阳县境大体相同。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淮安府山阳、盐城2县地置阜宁县。
民国元年(1912年),淮安府裁撤。
1914年,山阳县改称淮安县。
抗日战争时期,楚州分属两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运西地区属1939年8月成立的淮宝县抗日民主 *** ,运东地区属同年10月成立的淮安县抗日民主 *** 。
新中国建立后,四境略有变化,如原属淮安县的曹甸划归宝应县,原属涟水县的吴码、龚营、宋集等地划归淮安县,原属淮安县的高良涧划归淮阴县等等。
淮宝县裁撤后,运西之地大部复归淮安。
1963年,仁和、黄集、岔河划归洪泽县。
1983年9月,运西的黄码、盐河2乡划归清浦区。
至此,运西地区仅有南闸、三堡、范集、林集4乡属淮安。
2002年6月徐扬乡划归淮安经济开发区。
1946年2月,淮城市由淮安县划出,为苏皖等五行政区直辖市;9月,淮城市又并入淮安县。
1948年12月,淮城等二次解放,与清江市合组成立两淮市。
1949年3月,裁两淮市,淮城区仍属淮安县。
1950年3月,淮宝县裁撤,其部分辖地归淮安。
时淮安属盐城专区。
1954年8月,淮安县由盐城专区划入淮阴专区。
1983年3月,成立省辖淮阴市,淮安县属淮阴市。
1988年2月,撤销淮安县,建立淮安市(县级市)。
2001年2月,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安撤市建区,更名为楚州区。
2012年1月31日,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