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伯(1097——1165)字长卿,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宋宣和三年(1121)进士。历任太学正、柯州代理知州、太 常 博士、枢密院大计议官、泉州知州、汉州知州、吏部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等职。陈康伯为人刚正不阿,虽与秦桧在太学有旧,秦桧当权,他并不阿附逢迎,也没有任何请托之事。任吏部侍郎时,主张节用省费,减轻百姓税赋,平反冤狱。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下侵宋,陈康伯力主抗金。金兵至庐州,朝臣有遣家避难者,他独具舟迎眷属入临安,又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隆兴元年(1163),以病坚请去位,除少保、观文殿大学士,判信州。次年,金兵复南犯,再任左相兼枢密使。乾道元年(1165)病死于京城任所,终年69岁,归葬于弋阳县新政乡九龙岗。其遗著《陈文正公录》入《四库全书》。
谢枋得(1226-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生于宋宝庆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玉亭乡(今弋阳县叠山镇)深港谢家村人。谢性格豪爽,以忠义自任,宝佑三年(1235年)中举人,翌年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宝若五年(1257年)任建康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因罪贬逐。德佑元年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抗击元军,城陷,流亡建宁,以卖卜教书为生,元政府两次荐他为官,他坚辞不就。至元二十五年,被强制送往大都后绝食而死。他写了不少伤时感怀、沉痛悲凉的诗作,诗风朴素端直,有时也饶有韵致。"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他的凛然大节,使其作品不同凡响。著有易、书、诗三传行于世,并著诗文六十四卷,但大多失传,明代辑有《叠山集》五集,现存于弋阳县图书馆。明景泰七年九月,谢枋得与文天祥同赐谥,文天祥赐“忠烈”,谢枋得赐“文节”。在文学上,谢枋得亦著作颇丰,著有《批点檀弓》、《碧湖杂记》、《千家诗》、《文章轨范》等,后人缉其传文为《叠山集》,传于后世。
汪俊(?-1529),字抑之,明朝理学家。弋阳县南岩镇旗山人,明弘治二年(1489)乡试第一,弘治六年进士,会试第一,授庶吉士,进编修。正德中任编修,参与修订《孝宗实录》。因不阿附刘瑾、焦芳等人,调为南京工部员外郎。刘、焦事败,俊官复原职。嘉靖元年(1522),升任礼部尚书。当时发生世宗皇帝生父尊号之争,即所谓“大礼议”,汪俊意见不合世宗心意,被落职,嘉靖八的病逝。明史称他“行谊修洁,立朝光明端介”。他的理学观点,属洛闽学派,师承程颢、朱熹,著有《濯旧稿》,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后人称他为 石潭 先生。明隆庆时,追赠少保,谥文庄。
方志敏(1899-1935),弋阳县漆工湖塘村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4年加入中国***。大革命时期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省农委书记。曾领导“弋横起义”,创建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等十军,是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主要领导者。1928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4年10月,奉中央之命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在途经浙西皖南时,屡遭国民党重兵堵截,在怀玉山金竹坑不幸被俘。在监狱里,方志敏表现了***人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并在狱中写有《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名著。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邵式平(1899-1965),弋阳县曹溪邵家畈村人。早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方志敏一起组织农民运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曾任县委书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前委书记、省委书记等职。在长征中曾担任纵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到延安后任陕北公学教育长、抗大分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全国解放后,曾任中共华东局委员,中共江西省委第二书记兼省长。
邵式平、方志敏、谢枋得,这叁应该弋阳人都晓得的噢,
感觉名气稍微要大一点吧,
其他的我是在网上复制下来的,呵呵
邵式平,在一中有铜像
方志敏,有纪念馆,在漆工也有暴动馆之类的景点
谢枋得,有叠山书院,还有把他的家乡也改名叫叠山镇
其他的我还真不晓得, - -!
圭峰镇宝石村。百度地图查询显示,江西省义阳果园在圭峰镇宝石村,弋阳县圭峰镇流口祥生果园于2010年07月30日创办。弋阳县叠山镇管家村150多亩红心猕猴桃园里,1米多高的藤架错落有致地遍布在坡地,黄棕棕猕猴桃挂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