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元青花了, 元代青花存世量相对较少,拥有一件元青花精品是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引用收藏家马未都的文章来证明: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以金属钴做呈色剂,罩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颜色青翠,赏心悦目。这就是它自诞生起,迅速成为中国陶瓷主流的原因所在。青花是一个文学的名字,富有诗意且响亮,琅琅上口,它科学的名字应该叫做釉下蓝或釉里蓝,与釉里红相对。
元代(公元1279~1368年),仅延续了90余年,却因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蒙古人马上得天下,生性豪迈。元青花造型也承袭这种风格,硕大、胎厚、体重,气势磅礴。
元青花最大的一个谜团就是它没有萌芽期,一出现就是一棵参天大树。中国其他窑口的发展脉络,我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但元青花没有。这个谜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在元代的中晚期出现,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
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的北方工匠南迁。北方的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重新作画,才使元青花一出现就具有成熟的风韵。这些说法都有待于学术上的再研究和探讨。正是由于元青花的身世之谜,使人无法看清它的真实身份。在很长时间内,元青花都被认为是明代的瓷器。
1938年,一对青花象耳大瓶被华侨吴赉熙卖到国外。50年代,美国波普博士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大瓶颈部有“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的铭文。其中“至正十一年”的纪年非常明确,指的是公元1351年,这对大瓶由此成为元青花确认身份的重要证据。
这样的大瓶,迄今为止只发现一对,所有研究元青花的书籍都会提到它,可见它的重要和稀有。它所有的特点构成了元青花的特征,以此为据,凡与之相符或相近的青花,都可以判定为元青花。
元青花大瓶的成果问世,导致元青花国际价格飞涨,成为各国博物馆、大收藏家的宠儿。元代青花存世量相对较少,拥有一件元青花精品是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佑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截止2018年永登县辖13个镇、5个乡:城关镇、红城镇、中堡镇、武胜驿镇、河桥镇、连城镇、苦水镇、中川镇、秦川镇、大同镇、龙泉寺镇、树屏镇、上川镇、柳树乡、坪城乡、民乐乡、通远乡、七山乡。
1、红城镇位于永登县中南端,甘肃四大名镇之一,全镇总面积441平方公里,总耕地53860亩。2019年1月,红城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中堡镇位于永登县城西北部,镇域内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兴旺发达。中堡镇现有规范化初中1所,标准化小学10所,幼儿园2所,省级一类文化站1处,村文化活动室10处,县级综合医疗卫生机构2家,市级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0所。
3、中堡镇,2004年永登县乡镇区域调整后,原金嘴乡整体并入。东南与中堡镇、通远乡为邻,西北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属半干旱半湿润的二阴山区,是河西走廊的东门户。镇政府驻地武胜驿村。
4、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位于永登县西南部,地处全国闻名的冶金谷——大通河河谷,连海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八宝川三镇(连城镇、河桥镇、红古区窑街镇)的中心。另外也有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河桥镇以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
5、连城镇位于永登县城西南60公里的大通河腹地。东接永登县民乐、通远乡,南邻河桥镇,北连青海省互助县,西接青海省乐都县和甘肃省天祝县,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地带。2007年被评为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村)。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