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玉三大基地是西口文化体验基地,赛马产业发展基地,油画写生创作基地。
2、以西口古道为特色,深入挖掘长城古堡、万里茶道第一关等世界文化遗产的西口文化内涵,构建集观光、摄影、骑游、宿营于一体的长城沿线旅游观光带,集历史文化体验、民俗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西口文化风情旅游区。
右玉精神的详细介绍
第一,右玉精神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民利民,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高寒干旱地区,消除恶劣生态环境对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是人民群众面临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在缺衣少穿的困难年代,还是在有水快流、挖煤致富的改革开放初期,右玉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群众期盼作为最大追求,把群众福祉作为最大政绩,率领广大干部群众致力植树造林,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体现了极其宝贵的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体现了正确的工作观、事业观、政绩观,体现了坚强党性和为民情怀。
第二,右玉精神的本质内涵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凭信念、凭精神、凭勤奋干事创业。右玉是国定贫困县,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常常是有心栽树,无钱买苗,干什么事情都要受到落后条件的制约。但是干部群众坚信:怕难没有出路,穷熬不如苦干。全县上下勤俭节约过日子,勒紧腰带干事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面对植树任务,没有人问钱在哪里,没有人讲条件要报酬,凭着苦干加巧干、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的拼搏精神,克服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胜了一场经年累月、艰苦卓绝的造林绿化“人民战争”,展示了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气概。右玉精神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是***人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艰苦奋斗的意志不能弱,本色不能忘,传统不能丢。
第三,右玉精神的基本要素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由于气候寒冷、干旱少雨、风沙侵袭,在右玉要想栽活一棵树,通常得用几年时间,需要比别的地方付出多得多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右玉是十分耕耘只有一分收获。尽管如此,右玉干部群众认准目标不观望,遭遇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敢胜利,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披荆斩棘、艰辛探索,矢志不移、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年一年、一届一届地坚持下来,独木终成林,荒原变绿野。右玉十八任县委书记“绿色接力”、“责任传递”,“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了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深刻诠释了正确政绩观的内在要求。
右玉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实践成果,是民族精神和党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发扬光大,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是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山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值得学习借鉴。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右玉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种树精神”,右玉精神生成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实践历程中。解放初,在“沙进人退”的逼迫下,右玉人民面临着举县搬迁的生存危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生存条件,既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第一要求,也是县委、县政府立县执政的第一任务。
60年来,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绿化“接力赛”中,经受考验的首先是历任党政主要领导的执政观和政绩观。
因为种树,这是一件说起来再简单不过、没有多少政绩和形象的事情,而且右玉是十八任一任接一任,都在前任画下的“框框”里“打圈圈”,这在有些人眼中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每个人都想有出息,领导干部更不例外,都想在任上干点事情、出点政绩,引起上级的赏识、组织的重视。
但是在右玉,当种树这件事情和群众的生存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变得格外重要、不容动摇、不容更改的时候,是要个人的出息,还是要群众的出路?这一选择,不容回避地变成了对每一任执政者党性觉悟和宗旨意识的真正考验。
右玉领导坚持不懈
60年来,不论是解放初百废待兴的恢复期,还是大炼钢铁、大跃进的冒进期,不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极左时期,还是有水快流的改革开放初期。
右玉历届领导班子始终从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这项右玉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立县之本、执政之基,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带领干部群众摸爬滚打在植树造林第一线,顽强执着地为右玉大地披绿增翠。
“飞鸽牌”的干部做着“永久牌”的事。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群众的出路就是个人最好的出息!正是因为这一感人业绩,右玉17任县委书记集体荣获了“2007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
揭晓词中写道:17任县委书记的绿色情结,58年的绿化接力,他们在曾经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上,书写了“塞上绿洲”的苍翠传奇。实事求是、一以贯之,沧桑多变、初衷不改,将施政理念置于科学观的统领之下,带领群众走上一条绿色之路、科学之路、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