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黄河大桥从黄河上游至黄河中下游依次为: 兰州黄河铁桥,即中山桥是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甘肃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上游第一桥”之称。
兰州黄河铁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附:兰州黄河铁桥演义
作者:南京市民谢子徒
2013年9月18日初到兰州,登上兰州黄河铁桥,想到许多故事,因此写了以下几句话,以记之。
万里黄河无大桥
光绪慈禧脸害臊
兰州河宽两百米
建座铁桥花钱少
北京翰林把头摇
中华鲁班不会造
大清高价付白银
烦请洋人来承包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跨越黄河,长810米,宽12米。上部结构为3联4孔65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3*(4*65)+20米,1983年建成通车,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桥梁之一。设计荷载汽车—20级;拖车—100级。
包头黄河大桥
黄河大桥包头景区景点一位于市南郊,它是从包头市白云鄂博到陕西等省通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全长810米,主孔12孔,每孔跨径为65米,桥面宽12米,下部由14墩台组成,上部构造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式连续梁,采用最新工艺多点顶推法施工。上部结构为3联4孔65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径组合为3*(4*65)+20米,1983年建成通车,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桥梁之一。设计荷载汽车—20级;拖车—100级。在包头与黄河有关的几处自然景点中,黄河古渡仅剩一座经今人加固的浮桥,南海公园被浮躁的人造游乐项目所充斥,只有黄河大桥下的黄河水,虽经沧桑,始终一如既往地奔涌流淌。 包头黄河大桥
这里的河面不是黄河流域河面最宽的地段,这里的黄河大桥也不是修建最雄伟的桥梁。推荐黄河大桥的原因,正在于它是一个没有多少人关注的景点。说是景点,其实人工景观设施就只有旧桥下的一座雕塑,名为“摇篮”。平时去观光的人少,反而在这里有一份自在的感觉。在这里你可以静静地看着落日余辉下,黄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安静流淌,几条摇橹渔船系于岸边,柳树下渔家的狼犬伸长舌头好奇地打量着你,却不放声高吠。桥上车来车往匆匆忙忙,桥下却怡然自得。窃以为,这才是养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温柔母性的展现。包头黄河大桥担负着连通包西公路(包头—西安)的重任,新桥是内蒙古自治区向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项目,尚未竣工。新桥与旧桥相距百米。 孟门黄河大桥,又称“柳林黄河公路大桥”,该桥起点位于自古就被称为“晋西第一门户”的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沿黄公路,终点位于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寇家塬镇沿黄公路,是沟通晋西和陕北的重要通道。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大桥全长约501.6m,桥面宽度27m,桥头引线3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桥头连接线总长627m,其中山西柳林侧连接线527m,陕西吴堡侧连接线100m,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行车速度60km/h,路基宽度10m。该大桥预计于2013年7月底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93亿元。 吴堡黄河大桥,位于山陕黄河峡谷的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宋家川镇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军渡村之间,是307国道连接东西的一座重要桥梁。
其结构为10栋11孔,主跨为钢椅梁,两边为水泥T型预制梁,设计荷载为军坦车60吨,民用车辆13吨;桥高25米,长392.6米,净宽17.5米。
1969年3月12日正式开工,1969年12月15日建成通车。 郑州黄河大桥有五座。分别为: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老桥,黄河大桥之母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老桥原名: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1903年开工建造,1987年被拆除,只留下5孔桥梁作为文物保存在黄河南岸的原址上。
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桥,为单线铁路桥。由当时比利时一家工程公司承建,工程负责人叫沙多。1900年选定桥址,桥址选定后,又先后聘请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工程师进行了现场查勘,1901年完成定测,1902年开始设计,1903年9月开工建设,1905年11月15日竣工,1906年4月1日正式通车。桥全长3015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最长的桥。旧桥建成时共有102孔,其中26孔位于北端,24孔位于南端,中间浅滩部分有跨长21.5米的上承钢板梁52孔。桥梁基础用内径30厘米、外径35厘米、下端带有直径120厘米螺旋翼的铸钢管桩。这座桥在战争中也屡遭破坏,位于桥南北两端的第1个桥孔在修复时填塞,桥孔减少为100个,桥的全长也变为2951米。1969年10月在旧桥桥面上加铺了钢筋混凝土板,可以定时单向放行汽车,方便了公路交通。1987年被拆除,只留下5孔桥墩作为文物保存在原址上。○2郑州黄河铁路新桥 为双线铁路桥。位于旧桥下游,同旧桥的两端分别相距500米和375米。于1958年5月14日开工,1960年4月20日竣工通车。新桥全长为2889.8米,分71跨,每跨长40米。双线共用142孔上承钢板梁,从两岸用悬臂式架桥机整孔吊装架设。桥梁墩台和基础均采用两根直径为3.6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入土深度约30米。墩台直接建筑在管柱上,顶部有横梁相连,形成门式刚构。全桥钢梁总重达12943吨,混凝土用量为60730立方米。新桥运营以后,发现河床因淤积而水面逐年升高,为了改善桥下净空,1976年将坡道上的钢梁抬平。为了减少傍岸环流冲刷对桥的北端各墩的影响,1978年、1979年在桥的北端0号台至 7号墩范围内的上游 60米和100米处,加设了由直径1.0米钢筋混凝土钻孔桩组成的桩排,借以消能,缓和水势。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新桥
◆郑州黄河大桥新桥,1958年5月14日动工修建,1960年4月20日建成通车,是京广铁路南北大动脉上的复线铁路桥,全长2889.3米,有71孔、72个桥墩,每孔跨度为40.7米,新桥建成后距离新桥上游500米的旧黄河铁桥封存转入备用)
郑州黄河大桥新桥是跨越黄河的铁路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北约30千米处,是京广铁路线上的重要桥梁之一。郑州黄河桥有新、旧两座。旧桥为单线铁路桥,1906年4月建成通车,全长3015米。新桥为双线铁路桥,位于旧桥下游几百米处, 1960年4月建成通车。新桥全长2889.8米,分71跨,双线共享142孔上承钢板梁,桥梁墩台和基础均采用两根直径为3.6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墩台直接建筑在管柱上,顶部有横梁相连,形成门式刚构。新桥建成后,旧桥即转为备用。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别名花园口黄河大桥,1986年建成,全长5549.86米,宽18.5米,中间9米为快车道,两边各有1米宽的人行道和3.5米宽的慢车道。邓小平为大桥题写了桥名。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起郑州市花园口,北抵原阳县刘庵村。大桥1984年开工建设,于1986年9月30日正式建成通车。该桥全长5549.86米,宽18.5米,桥高15米,中间9米为快车道,可以并行4辆55吨的重型汽车,两边各有1米宽的人行道和3.5米宽的慢车道。大桥下部构造有138座4层楼高的巨型墩台。整个桥体的坚固程度,可保证300年一遇的特大洪峰顺利通过,可抵御7级地震。在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公路桥”,亚洲最长的公路大桥,邓小平为大桥题写了桥名。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的建成,方便了10几个省、市、自治区的机动车辆南来北往,使郑州到新乡的里程比走老桥缩短13公里。 ◆郑州黄河高速铁路和公路特大桥,世界上第一座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和公路混合特大桥,为国家高速铁路南北大动脉京港高铁和107国道跨越黄河的复合型特大桥。
郑州黄河高速公路特大桥
◆黄河高速公路特大桥,现名刘江黄河大桥,郑州黄河大桥四号桥,于2004年10月建成通车。是京珠、京港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9848.16米,全线8车道,宽42米,为国内同类桥梁之最。是黄河上设计标准最高,建造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桥梁。
位置与简介:该桥南端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北端位于新乡市蒋庄,距上游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约13公里,2004年建成通车,是京港澳高速公路跨越黄河的公路特大桥,桥长9848.16多米,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是目前黄河上第一座钢管拱形特大桥,也是目前黄河上最长,最宽阔的高速公路特大桥。也是目前中国最长、最宽阔的跨河高速公路特大桥。 开封有两座黄河大桥,分别位于106国道和大(庆)广(州)高速公路。
第一座:2006年11月28日,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河南段标志性建筑――开封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开封黄河大桥于2004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全长7.8公里,主桥长1010米,桥宽37.4米。 开封黄河大桥的建设在五个方面创下了全国第一:一是桥的长度及其七座塔的桥式和八桥跨的连续数量,在国内居第一,在世界上居第二,只有美国有一座九塔桥。二是国内第一次采用了由日本引进的环氧填充型钢绞线斜拉索体系,作为主桥斜拉索。三是国内第一次在主桥鞍座部分采用耐老化、高强度的HDPE分丝管结构,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四是支撑桥塔的支座第一次采用万吨抗震球形支座,目前国内其他同类桥梁支座均达不到万吨。五是国内第一次在50米T梁安装时采用双固定墩结构。
长东黄河大桥为新菏铁路黄河上的一座特大桥,有“亚洲第一长铁路大桥”的美誉。起点西岸河南省长垣县赵堤乡赵堤村(对应黄河大堤左岸35+650),止于东岸山东省东明县沙窝乡杨寨村(对应黄河大堤右岸193+171),长10282米,为当时建设时国家最长的单线铁路桥。1986年11月全部建成通车,为新乡至兖州的新兖铁路特大桥。
大桥总投资24167万元,设计桥梁荷载等级为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按7级设防,防洪标准和设计流量为17400立方米/秒。
本桥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和沉井基础两种,全桥共有墩台296个。
该桥采用与堤防上跨正交方式。
长东铁路桥所处河段主河槽宽度400米,河滩宽约1万多米,河床平均纵比降为六千分之一,属游荡型宽河段,水流宽浅散乱,摆动频繁。河道最大摆动范围1500米。由于1999年建成该桥复线,壅水程度加大,桥前壅水值为0.32-0.48米,对上游影响最大范围约2-3公里。该临背河地面高差一般为3-5米,属地上悬河,防洪压力较大。 横跨黄河的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位于山东省济南北郊,是一座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斜拉桥,设计精致,结构奇特,站在桥上,可充分领略黄河的风姿,体验黄河的伟大。
大桥由主桥和引桥组成,总长2023.44米,主桥长488米,有5个孔,其中最大跨径220米,在当时世界十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排行第8位。桥面分行车道和人行道两部分,全宽为19.5米,其中行车道为15米。该桥于1978年12月正式破土动工,1982年7月建成通车。
济南黄河第二公路大桥简介:
济南黄河第二公路大桥是国家重点建设中的京福、京沪高速公路重合路段的一部分,也是山东省“三纵三横一环”公路主框架“一纵”的一部分。该桥将京福、京沪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和济聊高速公路联接在一起,是发挥路网整体效益的关键工程,是济南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南第二黄河公路大桥北接高速公路德齐段池庄互通立交,南至济德路齐济段槐荫互通立交, 大桥位于济南市西郊大杨庄,全长5750米,主桥长947.66米,引桥长4152.98米,其中,北引桥35米×105孔,共3690.32米。南引桥35米×13孔,共462.66米,引道长649.36米,主桥最大跨径210米,主桥为预应力连续刚构连续梁结构形式,引桥为35米预应力T梁结构。桥梁宽35.5米,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是黄河上设计标准较高,建筑规模较大的高速公路桥梁。大桥于1999年7月6日竣工通车。 胜利黄河大桥位于垦利县城东北侧。大桥全长2817.46米,由主桥、南北引桥组成。主桥长682米,为新型钢箱斜拉索桥结构,用57段钢箱梁连接而成。主跨288米,塔顶标高78.6米。大桥桥面宽19.5米,4车道,北向连接京津地区与东营港,南向连接济青高速公路及胶东地区。
1985年12月开工,1987年10月1日建成通车。荣获中国建筑业联合会颁发的“鲁班奖”。胜利黄河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双钢箱式斜拉公路桥,也是黄河下游的最后一座桥梁,桥名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夕阳西下,可看到“长河落日圆”的美景。
胜利黄河大桥从侧面远望,犹如一架巨大的竖琴,矗立在碧空原野之间,飞架于滔滔黄流之上,飘然欲举,壮丽秀美。入夜,桥上华灯齐放,水中回光倒影,宛若为“母亲河”戴上了一串桔红色的“珍珠项链”。
胜利黄河大桥主桥为五孔跨径,连续双箱正交异性板钢斜拉桥,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两端为造型优雅的桥头堡和花园式绿化带。
秀丽壮美的胜利黄河大桥,既是沟通黄河尾闾两岸交通的枢纽工程,也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一大现代工程景观。 平阴黄河大桥位于平阴县西部平阴镇龙桥村西的黄河上,距县城14公里。由山东省交通厅设计院设计、交通厅工程大队组织施工,泰安地区、聊城地区民工团配合施工。1969年春开工建设,1970年12月1日竣工通车。济南军区司令员、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杨得志参加了通车典礼。大桥全长963.5米,宽10米,高14.8l米。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主桥6孔,611米,为拴焊钢航架结构。引桥10孔,352.5米,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两端各设有两座桥头堡,顶端为三面红旗形状。桥南端建有一座供游人休息的4柱凉亭和小花园。亭中有用钻探河底桥基时采集的圆柱基石为柄作成的巨型火炬。
平阴黄河大桥似长虹卧波,雄伟壮丽,当时,为黄河上第一座最大的公路桥。登上黄河大桥,举目远眺,滔滔河水,不见尽头,不由使人想起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低头俯视脚下,波浪滚滚,后浪追逐前浪,令人油然增添了奋进的力量。汛期桥上观浪,犹如钱塘观潮。平阴黄河大桥建成后,平阴县成了省城济南联接鲁西北的重要门户。平阴的建筑材料石料、石子、石灰等通过大桥源源不断地运往鲁西北。对于平阴内引外联,繁荣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日车流量在万辆以上。大桥至县城的14公里路段两旁成了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滨州黄河大桥(一桥)位于国道205线,与滨州市城区黄河五路相连;二桥是滨博高速的组成部分;三桥是公铁两用大桥。三桥的位置分别位于滨州城区正南、西南、东南。黄河大桥(一桥)位于滨州市滨城区中部,是我国在黄河上修建较早的大桥。中国第一座收费大桥。
滨州黄河大桥是滨州早期建造的重要交通枢纽,当时由于经济十分薄弱,故采用收费形式还贷,从此开创了了全国过大桥收费之先河,算起来也是十分的具有创新意识。该桥的建立,可以说是天堑变鸿途,为滨州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十分值得滨州人记忆的。到目前为止也是在全国坚持收费时间最长的大桥,同时也是“最大公无私”的收费大桥,大桥收费站不仅滨州的过往车辆收费,就是大桥坐落地——滨城区的人民出入也要收费,因为大桥在滨城区中部,来回上下班都要收费,也就是说,出门要交过路钱,回家也要交过路钱。(收费并不留滨州用,所以这个收费处已经对滨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也给当地百姓心理上造成很大的伤害)
滨州黄河大桥A* ,位于滨州市区内中南部,原称北镇黄河大桥,1985年改称滨州黄河大桥。该桥于1972年元月破土修建,同年国庆节建成通车,桥全长1400米,主桥4孔112米,是黄河上当时所建大桥中唯一,也是最好的公路桥梁。该桥建成,完全结束了黄河下游地区隔河如隔天、渡河入过鬼门关的历史,成为贯通华东、华北诸省市南北交通的枢纽。
滨州(当时为惠民地区)也因该桥促进了黄河两岸的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建桥时因突出政治,追求多快好省,原计划两年的任务,只用了9个月完成,抢在国庆节前通车,只修了主桥。获中国建筑业联合会颁发的“鲁班奖”。桥名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题写。1972年到1975年共有六次因洪水漫滩中断交通,时间最长的一次达33天不能通车。因此1984年春至1987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改造抬高北引桥30孔,并接长1542米,同时也修复了主桥,现在滨州黄河大桥总长4.78公里。
该黄河大桥为山东和滨州市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城市繁荣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最近八年来滨州的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均呈跨越发展,城区规模扩大了七倍。
滨州城南区工业园(黄河南)发展迅速,似乎布满了黄河南部小营镇和旧镇的一部分,故南北往来频繁,形成了市区居民住黄河北到黄河南上班、居黄河南岸者到黄河北上班的有车族越来越多的局面,与其随之俱来的就是人们对过河收费这个已经提了十几年的话题。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滨州高新区迁至小营办事处,同年八月已经挂牌成立,正式运作。由于目前的滨州高新区正轰轰烈烈的在建设中,与市内黄河以北的联系也就更加频繁起来,所以黄河大桥持续了37年的收费还要继续下去的话,对滨州的发展实在是不利,对滨州人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也是及不合理的。
可以说,滨州人在河南居住河北上班,在河北居住河南上班。或老人在河北子女在河南,或子女在河北老人在河南等情况是十分的普遍,一天来回走几次者不在少数。过河收费无疑十分的加重了当地企业和群众的经济负担。
. 该桥的收费问题对滨州市或广大滨州人民来讲变的越来越不太和谐,本地小车过往一次要收费10元,若按每周五天算,每月就开销过桥费约最低400元甚至于更高。因此,越来越引起滨州城市居民、职工的不满。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家中建了一个桥,收费收起来没头,真是郁闷啊!!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作出积极的反应,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此事,力求早日得到解决。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从关注民生、关注滨州居民职工的切身利益考虑,对滨州市及城区居民过桥收费这一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并同滨州市政府或相关部门就不同类别的车辆其收费问题尽早取得共识,从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方面着手解决滨州人民的实际问题。
滨州黄河大桥目前已成为城中桥,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建议从有利于促进滨州发展考虑,对滨州市城镇居民、职工的车辆发放过往大桥通行证,实行全部免费或实行年卡免费的优惠政策,以有利于滨州市或城区居民、职工出行、生活过桥方便为目的才是。
新洲新黄河大桥(二桥)即滨博高速公路滨州黄河大桥,由山东省公路建设总公司承建,2004年7月建成通车。
滨州公铁大桥(三桥)
滨州黄河公铁两用特大型桥是滨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中的环渤海湾经济圈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通205国道和220国道并通滨州市区主干道;铁路南接小营国铁,北通滨港铁路,并将与德(州)龙(口)烟(台)线及黄大线接轨。 该桥全长7000米,其中主桥长2700米,用钢材一点二万吨,是黄河上首座公铁两用特大桥。大桥主跨采用五跨一联的平弦连续钢桁梁结构,单跨跨度达180米,刷新了亚洲同类桥型的最大跨度纪录。
滨州公铁两用特大桥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BOT项目,由上海建通投资有限公司与广东海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滨州市黄河公铁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对项目总投资12亿元。投资者享有经营期30年,协议期满后,所有权无偿移交政府。大桥建成后将连通黄河北岸的铁路,进一步激活山东省北部港口的资源,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千里黄河第一桥”的山东滨州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已于2006年12月30日顺利贯通合龙,鲁北老区不通火车的历史即将结束。该桥公路部分已于2007年8月20日建成通车,铁路部分建成通车后,滨州市地处渤海湾经济圈、山东半岛经济圈和省会济南经济圈的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释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八盘峡黄河特大桥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上唯一一座跨越黄河的特大桥,全长1332.1米,自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家山隧道出口引出,在焦家川附近以4孔连续钢构跨越黄河,而后西行至新庄隧道,2010年5月25日开工建设,2012年12月5日主桥合龙。
我没去过!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编辑本段概况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滨黄河,北接临县,南邻中阳、石楼。总面积1288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柳林镇。邮编:033300。代码:141125。区号:0358。拼音:Liulin Xian。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柳林县辖8个镇、7个乡: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庄上镇、留誉镇、三交镇、成家庄镇、孟门镇、李家湾乡、贾家垣乡、陈家湾乡、金家庄乡、高家沟乡、石西乡、王家沟乡。
柳林县位于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靠黄河,北与临县交界,南与中阳、石楼接壤。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现辖 5镇20乡,人口26.92万。柳林县辖8个镇、7个乡: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庄上镇、留誉镇、三交镇、成家庄镇、孟门镇、李家湾乡、贾家垣乡、陈家湾乡、金家庄乡、高家沟乡、石西乡、王家沟乡。
柳林县系1971年始建的新县,由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 ,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 。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该县最高点。境内主要河流有三川河、金家庄河等,均向西注入黄河。该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9.2度,一月均温 --7 度,七月均温22.7度,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天至190天。
柳林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为主。
编辑本段资源产业
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石英、云母、石膏、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最多,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主要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砖、食品加工等行业。 柳林县交通便利,境内有307公路通过 ,孝义至柳林穆村的支线铁路建成通车,使境内的煤焦等物资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 柳林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贺昌烈士的故乡 。1936 年红军东征时,周恩来、彭德怀、毛泽东、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柳林境内部署和指挥过红军战斗。 柳林县城内的香严寺 ,相传为古离石县唐朝八大寺庙之一 ,地处山腰,苍松环绕,翠柏成荫,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该县著名古迹之一。柳林南山寺,位于柳林县北部黄河岸边孟门镇南山,又名灵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曾为山西永宁州(今离石)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统领山西、陕西两省今离石、柳林、中阳、临县和吴堡、绥德六县的一百多处寺庙。 柳林红枣,最高年产2000万斤,其中三交等沿黄河岸的木枣以其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三交被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副产品乌孝(熏枣)、蜜枣、糖枣已打入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该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柳林县的孟门为大禹治水第一门。
柳林县系1971年始建的新县,由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出处)。山西省革命委员会1971年7月5日报告实施,国务院1973年10月5日正式批准。
柳林县辖5镇20乡。
柳林县辖:柳林镇、穆村镇、留誉镇、下三交镇、成家庄镇、孟门镇、李家湾乡、东洼乡、贾家垣乡、龙门垣乡、陈家湾乡、龙花垣乡、军渡乡、薛村乡、杨家峪乡、庄上乡、金家庄乡、张家圪台乡、苇园沟乡、高家沟乡、贺家坡乡、石西乡、吉家塔乡、刘家山乡、西王家沟乡、
2000年,柳林县总人口282840人,各乡镇人口: 柳林镇 56934 穆村镇 23217 下三交镇 12452 成家庄镇 14699 孟门镇 8718 留誉镇 8501 李家湾乡 13737 东洼乡 4739 贾家垣乡 5617 龙门垣乡 9262 陈家湾乡 10646 龙花垣乡 7337 军渡乡 6624 薛村乡 12620 杨家峪乡 6289 庄上乡 9363 金家庄乡 10850 张家圪台乡 5940 苇元沟乡 7303 高家沟乡 10452 贺家坡乡 7177 石西乡 10267 吉家塔乡 7363 刘家山乡 7067 西王家沟乡 566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柳林县辖柳林、庄上、孟门、成家庄、穆村、薛村、三交、留誉8镇,王家沟、李家湾、贾家垣、石西、高家沟、陈家湾、金家庄7个乡,分辖3个居民委员会和573个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辖34个居民小组,村民委员会辖1612个村民小组和121个附属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