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通枣庄,距京沪铁路35公里;南依郯(城)夏(庄)公路,距“黄金水道”大运河、交通枢纽城市徐州各35公里、80公里;北接206国道,近靠会宝岭水库;向东距京沪高速公路30公里。境内有“十”字型县乡公路经镇驻地与外界相通,周围辐射区域广,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镇内民风纯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远有龙山文化遗址、西汉太祖神庙遗址,“王莽赶刘秀”、“金头换人头”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近有抗日支前模范村------下湖村、糖稀湖-----鲁南大捷主战场旧址等。1947年1月,陈毅、粟裕在镇境内的马庄、下湖、太子堂一带糖稀湖区,消灭了国民党整编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鲁南大捷一诗:“快速纵队走如飞,印缅归来自鼓吹。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都成废铁堆。快速纵队今已矣,二十六师汝何为?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蒋贼应泪垂。”
该镇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呈褶皱与断裂状。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英石、铁矿石、镁石等。其中镇北部、西部裸露的寒武系五山组优质石英砂岩矿达18处之多,累计面积6.6平方公里,总储量达6.1亿吨以上,列山东之冠。经抽样加权测验,其化学成分为:SiO2:最高99.78%,平均98.88%。该镇所产石英砂岩是国内外最佳玻璃硅质原料之一。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经山东总队详细勘探的尖顶山北中段,求获B+C+D级储量4445万t。大型矿床集中,矿量如此之大,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近年来,新兴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抓民营,农业抓调整,社会治安求稳定,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工作思路,全镇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7.3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工业总产值5.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28元。初步形成石英石加工、铁矿石加工、食用菌生产等为主导产业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招商引资工作成绩骄人:自去年以来,全镇共引进外资项目7个,吸引镇外资金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万元,其中投资1100万元的山东新兴硅砂公司、投资800万元的新世纪硅砂有限公司、山东莱芜集团投资700万元的莱芜铁矿选粉厂、山东枣庄外贸集团投资700万元连营铁矿选粉厂,均已投产运营。农业生产以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现已形成蔬菜、林果、食用菌、特种养殖等四大支柱产业。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设面积达到了3平方公里,新建上宅下店式商品楼1.5万平方米。供电、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齐备。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全镇呈现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
华阳
华阳街道隶属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由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行政托管,位于成都市南部,双流区东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北部,中心坐标位于东经104゜03′,北纬30゜30′,北与桂溪街道、中和街道接壤,南与兴隆镇、正兴镇交界,东与新兴镇、万安镇毗邻,西与协和街道相连,总面积38.5平方公里。[1] 截至2016年,辖28个社区,常住人口55万。[2]
华阳曾是古蜀国的广都治所。西汉置广都县,晋代移治今双流,唐代置蜀县,唐玄宗驻驿成都时改称华阳县,为华阳得名之始,1965年并入双流县,1981年原华阳县城中兴镇更名华阳镇,[3] 2006年改为华阳街道。2013年改由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代管,是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党政机关所在地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
2015年,华阳街道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2亿元,约占天府新区直管区财政总收入的55%。2016年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预计达1309户,新增注册资本预计达95亿元,其中500万以上企业注册340户、注册资本89亿元。[2]
华阳自古以来就是成都南部的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商贸中心、文化重镇,是四川省首批5个综合试点镇之一,是国务院1999年7月批准的成都市7个卫星城之一,先后荣获国家级示范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镇、成都市城市次中心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川中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