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配送三者之间的联系:
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个流的统一,那么,物流管理很自然的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供应链管理的起源。
物流、运输、配送区别如下:
1、意思不同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通过这种位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现代物流活动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配送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分拣配货及运输,其更关注于按待运输货物的目的地来将其区分,以便于物流操作。
2、内容不同
一般来说,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是企业之间的价值流过程,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供应链管理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
3、作用不同
关于物流的作用,概要的说,包括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三个方面。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就的那一刻,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
合理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运输费用而降低成本,通过优化库存结构而减少资金占压,通过强化管理进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有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物流的存在。
货物运输的使命就是保证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移动过程中的质量和数量,起到产品的保值作用,即保护产品的存在价值,使该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时使用价值不变。
推行配送有利于物流运动实现合理化。完善了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简化事务,方便用户。提高供应保证程度。配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参考资料:
-物流
-运输
-配送
运输与物流的关系是怎样的,试谈一谈运输如何向现代物流发展?
不用分解的,有那种小铲车。可以把你的箱子弄上大车的。价格每个城市不一样,有的算体积,有的按吨算。当然物流怎么合适怎么给你弄了。你去当地的神舟物流看看。
步骤是把货给他,他给你出个单子。当然你也可以保价,如果是往那边发,货款也可以代收,不过需要是大店(容易跑路)。货款代收你明白不?就是那边收货人钱放在货站保存,货到后7天,你把货卖给的人的钱你可以在你当地区取。就不用折腾了
物流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全面自动化实现之前,物流行业需要许多人从事实实在在的运输或仓储的操作。我赞同随着物流业高度发展,从事物流工作的操作性白领的工作职位降到最少,但蓝领或近似蓝领的工作职位也会逐渐降下来。对物流知识和供应链design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于物流设计和决策团体。其他的非脑力劳动的各种工作都会降到最低,对于这些岗位的物流知识当然也就无所谓了。现在的读物流就象之前的读电子商务的,而国内不少所谓物流公司其实就是运输公司。 对,我做过一个法国企业的物流,管料管仓库,受财务总监的管。你说有多大出路?而且土就别说了,没必要花大钱去读专门的洋文凭。
物流管理专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具有在掌握工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悉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成为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该专业的学生将在市场营销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物质资料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流通规律,寻求获得最大空间和时间效用;研究物流内在规律以及与国民经济建设之关系;掌握物流现代化趋势以及相关的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
该专业学生将学习多门基础课、专业课,主要有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配送中心论、运输经济学、包装学、仓储管理学、国际货物与运输、物流环保、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经过四年的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获得管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并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内外贸公司、工商企业以及物流中心从事物流和相关的运输、仓储、物流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目前,我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北京物资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北京物资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高校,2002年,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已有67名毕业生。上海财大于2001年在工商管理专业新增了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上海财大的物流管理专业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计算机、数学方面的优秀基础,同时对于市场经济要有全面了解,不具备该基础的考生不适合报考该专业。
物流是什么?随着最近国内物流业的升温以及国家政策对物流的大力推进,物流似乎已众人皆知。但物流究竟是什么呢?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物流概念露出迷惑的面孔。物流是仓储加运输?物流是配送?究竟该怎样认识物流呢?下面我可以谈一些我对物流的看法,希望能够给众多对物流感兴趣的人以帮助。
物流理论及概念的形成:
有人误解物流是在近代才有的,其实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像任何一门理论一样,在产生该理论之前该理论的研究对象早就已经产生,这才符合认识论的规律。物流也是这样,当人们开始认识物流,研究物流以前,物流活动就在人类社会中充当起非常重要的角色。
1.中国的物流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历史中我国也有非常出色的物流运作,早在隋朝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承担南粮北运的国脉操作,就是一条世界闻名的物流大通道。
2.物流理论真正起源于美国,即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美国后勤管理,英文为logistic。二战后美国真正形成并发展了物流理论。其后物流理论随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也传入了日本,日文直接产生了物流的词语与概念.而我国则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大批留日学者的带入从而直接延用日文“物流”,从而引进了这门研究。我国物流界泰斗王之泰教授,为我国物流理论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著作<现代物流学>目前仍为许多大学研修物流课程时的必修本.
3.同时我国随近些年改革开放的步伐,美国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一部分学者直接引用一些理论,从而使直译过来的“后勤管理”也已成为与“物流管理”相有所重叠的名词。
4.物流理论真正起源于美国,即起源于二战期间的美国后勤管理,英文为logistic。二战后美国真正形成并发展了物流理论。其后物流理论随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也传入了日本,日文直接产生了物流的词语与概念.而我国则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大批留日学者的带入从而直接延用日文“物流”,从而引进了这门研究。我国物流界泰斗王之泰教授,为我国物流理论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著作<现代物流学>目前仍为许多大学研修物流课程时的必修本。
5.同时我国随近些年改革开放的步伐,美国经济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大,一部分学者直接引用一些理论,从而使直译过来的“后勤管理”也已成为与“物流管理”相有所重叠的名词。
物流研究产生在当代有其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之所以开始研究物流是由于其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利润逐步减少,而其追逐利润的嗅觉迫使其开始发掘这块被其所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
物流日前发展迅速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使得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消费与生产都已经穿越了国界,同时生产分工的更加细化,物流的运作变得更加复杂,成本日益庞大,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操作的经济实体,这也是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
目前物流研究的方向很多,因此社会上出现的概念也较混乱。但我们了解了物流的来龙去脉也就能较清楚的对待。我的建议是了解物流理论的形成历史,并用供应链的角度明确各环节的组成部分,用方案案例的方法去讨论物流操作从而增长我们的物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