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寨村邮编是多少

答案 伍家寨村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讲治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7231052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1723。邮政编码为636250,长途电话区号为0818,车牌号码为川S。伍家寨村与镇龙寺村、高峰村、慈竹庙村、灯塔村、花园坪村、双河村、光明寺村、大雄

262018

伍家寨村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讲治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7231052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1723。邮政编码为636250,长途电话区号为0818,车牌号码为川S。伍家寨村与镇龙寺村、高峰村、慈竹庙村、灯塔村、花园坪村、双河村、光明寺村、大雄村、九岭岗村、石家坝村、讲治社区、宝石社区、雁鹅坝村、复兴寺村相邻。

伍家寨村附近有飞云温泉、开江金山寺、开江县博物馆、开江宝泉塔、宝石湖等旅游景点,有开江麻鸭、达州橄榄油、开江白鹅、任市板鸭、开江豆笋等特产。

成都龙泉邮编是好多

三门峡概况:

三门峡市总面积10475平方千米(根据民政部《简册·2006版》)/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27.48万人(2005年底)(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

邮编:472000 代码:411200 区号:0398 拼音:Sanmenxia Shi

行政区划

三门峡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三门峡市 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7.48万(2005年)。

湖滨区 面积 219平方千米,人口33.22万人。邮政编码472000。

义马市 面积 112平方千米,人口16.10万人。邮政编码472300。

灵宝市 面积2997平方千米,人口73.23万人。邮政编码472500。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渑池县 面积1368平方千米,人口33.64万人。邮政编码472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陕 县 面积1610平方千米,人口34.49万人。邮政编码472100。县人民政府驻大营镇。

卢氏县 面积4004平方千米,人口36.80万人。邮政编码472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人口截止2005年底。 *

历史概况

地处黄河流域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县仰韶村而命名的仰韶文化是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由盛到衰的时期,表面绘制有图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底,全国共发现仰韶文化遗址5000余处,其中三门峡市约有200处。2001年,仰韶村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西周时期重要姬姓封国之一虢国对西周历史与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20世纪50年代,中央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市上村岭考古发现虢国墓地,并首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考古队联合对虢国墓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发掘。其中,1990年发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发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别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虢国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是三门峡地区数千年文化的积累和结晶,为虢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内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掀起了研究虢国文化的热潮。2000年,李家窑遗址被证实为虢国都邑上阳城的所在地,不仅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而且给虢国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使虢国文化研究达到了高潮。

东周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晚年在函谷关(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著就的《道德经》奠定了中国道家、道教的基础,其影响渗透到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道德经》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军事、养生、伦理、艺术等方面。继老子后学者,战国初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随着社会前进,老子思想被后来学者不断丰富、完善,至汉初形成道家学派。东汉后随着道教的形成,老子被奉为道教的教祖,《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道家哲学成为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德经》自问世后,研究者甚多。80年代后,国内外又兴起一股“老子热”,外国人称老子的《道德经》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在西方除《圣经》之外,《道德经》译本最多,影响最大。

经济发展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实际,确立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发展思路;突出五大产业基地建设,构筑九大产业链条,使三门峡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成为河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35.2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3.1亿元,年均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02.3亿元,年均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9.8亿元,年均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76美元(按2005年末汇率1:8.0608折算,下同),比“九五”末提高943美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2美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6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7%。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年均增加235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6.5亿元,年均增加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84.5亿元,比"九五"时期累计投资增加1倍以上。一大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后劲。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五年来,第一产业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3.4% 下降到2005年的9.9%,年均下降0.7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达到50%以上,比“九五”末提高14个百分点,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果、畜牧、烟叶等八大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全市农业开始向规模化经营、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变,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第二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52.4%上升到2005年的60.3%,年均提高1.5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3.8%提高到56.1%,年均提高2.4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3.5%提升到9.3%。能源、铝、煤化工、黄金生产加工、林果加工等支柱产业的产品链条进一步拉长,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五大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左右,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29%到34%之间,交通运输、仓储及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邮电通信、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2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9%;入库税金达到10.9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5.5%。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高起点编制了符合市情特点的《三门峡城市总体规划》和《三门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布局趋于合理,"一主两副一点"的城镇格局已经形成,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5年底,城镇化率达到39.3%,高出全省8.6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包括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40万人。涧河治理工程、沿黄(河)公路、西区的规划和建设、陕州大道、310国道立交桥的建成,将一城三区有机连为一体,拉大了中心城市框架。城市道路、火车站改造、涧河公园、湖滨广场、陕州风景区、高阳山风景区、虢国博物馆、南山公园、天鹅湖风景区、青龙涧河和仓龙涧河蓄水大坝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凸显了自然山水生态城市风貌,提升了中心城市品位。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副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凝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义马和渑池城区相向对接发展,东部组团式城市雏形显现。灵宝市成功创建为全国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北区开发初见成效。卢氏县通过洛河滩区治理拓宽了城区面积,并获得了国家绿化城市认证。

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国有企业、农村税费、粮食流通、投融资、财政、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率先在全省实行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成立了财政统一支付中心,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省外资金200亿元以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亿美元,引进美国杰德、英国开曼、香港先锋等20余家世界著名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十五”期间,全市与国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科技往来关系,有165家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五年累计实现出口创汇4.63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6.4倍,年均增长43.7%。机械、电子、铝合金轿车轮毂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湖滨果汁、天元铝业成功实现境外上市,金渠集团在柬埔寨王国取得黄金开采权,义煤集团、灵宝黄金股份公司等进军西部地区,“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推广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累计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500余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9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1项,省级近2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左右。全市拥有各类人才达到9万人。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普九”提高目标顺利实现,五年累计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3.7万平方米,改造各类学校518所,小学、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三门峡市一高、灵宝市一高、三门峡市一中、灵宝市实验高中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中高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五年累计改造乡镇卫生院40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完善,医疗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4.5‰,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环保、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万人,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年控制在4.5%以内。“两个确保”得到巩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社会保险费代缴率均达到100%。建立了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险种齐全、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险体系,2005年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8%以上,失业职工参保率达90%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71元,五年平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5元,五年平均增长6.3%。五年累计脱贫7.9万人。

教育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三门峡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三门峡由此而得名。现辖3县、2市、1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人口222万。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88所,在校生443804人,教职工27901人,其中专任教师23590人。直属学校18所,在校生27857人,教职工1850人,其中专任教师1422人。

(一)基础教育:共有学校1269所,其中普通高中21所、普通初中149所、小学917所、幼儿园179所、特教3所;在校生406216人,其中普通高中55769人、普通初中119915人、小学190013人、幼儿园40519人;教职工25419人,其中专任教师21978人。

(二)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35699人,教职工1852人,其中专任教师1310人;全市成人教育机构(扫盲班)234个,教职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

(三)民办教育:全市共有民办性质学校64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3所,幼儿园55所,在校生共16802人。另有民办培训机构141个。

二、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确立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教育局2000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市教育系统2001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全省推进“两基”成果奖,1997年至2006年连续十次受到市政府通令嘉奖。

(一)“两基”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方针,强化政府行为,加强教育督导,全市1996年提前4年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2000年,6个县(市、区)全面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目标。实现“两基”工作目标后,市教育局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大“两基”巩固提高力度,“两基”工作达到新的水平,2005年底,初中、小学阶段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7%、99.9%;非文盲率保持在99%以上,扫盲巩固率达100%。

(二)普通高中和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达54199人,比2000年的18044人增加36155人,增长200.37%。市一高、灵宝市一高、市一中、灵宝实验高中跨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独立设置幼儿园在园幼儿41868人,比2000年的18058人增加23810人,增长131.85%;学前一年和三年受教育率分别达到了84%、61%;市实验幼儿园、陕县实验幼儿园跨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行列。

(三)职业教育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1998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省政府批准建立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零的突破,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4230人,开设有供用电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23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专业5个,为我市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十五”以来,全市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12850余期,推广实用技术110余项,培训青壮年农民、回乡知青140多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近16万人。

(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五”以来,全市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经费超过4.8亿元,新建校舍58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学校占地面积达76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277.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初中食堂81个,涉及面积3.39万平方米。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消除危房26.9万平方米,涉及614所学校,共投入资金11182.57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投入资金3566.4万元,建成教学点15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008个、计算机教室118个,4月底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为1200所农村中小学开通了中央电教馆卫星教育资源库。加强图书仪器建设,教学仪器价值超过2亿元,图书575.7万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队伍素质明显增强。近年来,深入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等系列教育活动,建立了教师师德档案,广大教职工普遍树立了敬业爱岗、以德立教的良好职业道德规范。同时把深化“名师”工程和校本研修、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载体,全市现有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名师283名、骨干教师 898名;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由2000年的94.6%、89.5%、68.7%提高到99.6%、95%、75.2%。

(六)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市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发展到205所,在校生超过4万人,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体系。

(七)教育投入不断增长。2001—2005年,教育部门的办学经费总投入分别为45250万元、50372.3万元、52915.5万元、60704.4万元、81090.8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9.39%、11.32%、5.05%、14.7%、33.58%。

(八)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市教育局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教学管理理念,形成了高中、初中、小学相互促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五”以来,全市有6425人(次)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06人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大奖;涌现出223名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科技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的科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民科技进步意识显著提高,科技发展社会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同时科技工作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对外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和加大科技投入为主要措施,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在科技计划管理方面始终遵循“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技教兴市、工业兴市、强工富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积极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三门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全市共实施科技攻关、星火计划等各类科技项目1633项,投入资金24.16亿元,新增产值36.35亿元,利税6.89亿元,研制开发新产品348种,先进适用技术546种,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把全面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开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1999年三门峡市启动了实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成立了三门峡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通知”、“关于印发三门峡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扶持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全市有23家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有88种产品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项目4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扶持项目1项,国家生产力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项,同时组织实施了三门峡蓝雪实业有限公司电子彩色印刷凹版、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有限公司60万只/年铝合金轮毂、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酵素菌生物肥料工程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18项;组织实施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6项。这批项目已实现总投资5.96亿元,共落实贷款4.28亿元,已获省、市两级贴息2253万元,实现产值6.29亿元,利税1.36亿元。截止目前全市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应用开发活动的企业46家,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15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7.0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6.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5.02亿元;利税从2000年的0.93亿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4.68亿元;出口创汇从2000年的310万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200万美元。

在农业科技方面,把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深入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强化领导为保证,以实施六大农业科技行动为重点,以扩大科技开放为动力,以科技示范为引导,以增加投入为支撑,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经济作物比重提高到50%;林果、畜牧、烟叶等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5元,农业增加值33.1亿元,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8%上升为46.7%,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推动力量。组织实施农、林、牧良种科技行动,优化农业品种结构。近五年来引进牧、果、林、菌、草等新品种达240余个,建立无公害及绿色苹果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等基地30余个,年增加效益7000余万元;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重点,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在生物脱毒组培、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计算机在农业上应用等领域有了较大进展。投资300多万元先后建设和开通了黄河农网、三门峡科技成果网、科技信息“户联网”、“ 农家宝”信息系统、三门峡科普影视在线,使现代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科技知识和专家智慧与农民实现对接。围绕农业及农村开展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及科技交流活动,建立和健全星火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星火人才培训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12595余期,受训人数总计37.6万人次。积极强化科技示范基点建设,狠抓科技示范带动战略,全市先后建立省科技示范乡镇6个,市级科技示范乡镇20个,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50个,科技示范村362个,各类科技示范基点1259个,专家大院建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2000多个,会员达12万人

在科技成果与专利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获得科技成果奖713项,其中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3项,市级科技成果奖560项;申请国家专利998项。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三门峡市科技队伍也日益壮大。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911名,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272名,中级科技人员10951名。

旅游资源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十分广阔的前景。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有融观光、登山、避暑为一体,享有“ 小华山”之美称的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的陕州老城风景区;风光旖旎、 景观险胜、古迹遍布的三门峡黄河游览区等。近年推出的“黄河之旅”旅游线路,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14条旅游专线的第二条,推向国际市场。

交通运输

截止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133公里,其中油路面里程7069公里,占总里程的99.5%。其中高速公路167公里,二级以上公路618公里,县乡公路及村级道路6054.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8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每万人拥有公路32.3公里。全市76个乡(镇),1362个行政村全部通油(砼)路。初步形成了以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0线和209线为主动脉,以南闫路、三洛路、郑卢路、洛卢路、西铁路等5条省道为主干线,以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了东西畅,南北通的的公路交通新格局。

公路通达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市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三门峡市汽车站、三门峡市东风汽车站、渑池县汽车站等8个运输场站;汽车维修厂(站)538家,其中一类维修厂(站)10家,二类维修厂(站)62家,三类维修厂(站)466家。拥有省际客运线路49条,市际客运线路84条,县际客运线路82条;全市拥有营运汽车11223辆,其中客运汽车1287辆,货运汽车9936辆。基本实现了货畅其流、人便于行,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历史沿革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原洛阳地区的渑池、陕县、灵宝、卢氏4县划归三门峡市管辖。义马市由三门峡市代管。

1990年,全市共设93个居民委员会。1992年,为适应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形势,三门峡市内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地在陕州城遗址;开发区管委会下辖向阳、后川、南关、三里桥、韩庄等5个村民委员会。

1993年5月,报经国务院批准,灵宝县撤县设市。

2000年底,三门峡市共设76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1347个村民委员会、152个居民委员会,11204个村民小组。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三门峡市总人口2177428人;湖滨区 288746人、渑池县 328947人、陕县 343863人、卢氏县 356431人、义马市 136543人、灵宝市 722890人。

2005年,乡镇区划调整:11月4日,三门峡市召开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座谈会,撤并乡镇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三门峡市全市原辖76个乡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撤并乡镇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全市净撤乡镇12个,改设街道办事处2个,撤并后全市乡镇总数为62个。渑池县:撤销池底乡并入陈村乡,撤销西村乡并入果园乡,撤销笃忠乡并入天池镇,撤销西阳乡并入仰韶乡。湖滨区:撤销崖底乡并入交口乡,撤销会兴镇并入磁钟乡。义马市:撤销千秋镇、常村镇,改设街道办事处2个。陕县撤销大延洼乡并入观音堂镇,撤销柴洼乡并入王家后乡,撤销东凡乡并入菜园乡,撤销宜村乡并入西张村镇。灵宝市撤销东村乡并入寺河乡,撤销程村乡并入阳平镇。会议要求,撤并乡镇工作要在11月20日基本结束,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要在12月20日基本结束。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三门峡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2个街道(其中3个街道尚未向河南省备案)、27个镇、35个乡,117个居委会(其中1个由开发区管理,估计也未备案)、1362个村委会,114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7.48万。(数据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包含的邮政编码来分组排列,每个邮政编码中是涵盖的详细地址。序号:1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0 包含地址:164个爱民街、白家路、柏合镇长远村、柏合镇工农村、柏合镇桂花村、柏合镇健康村、柏合镇黎明村、柏合镇新光村、保安寺路、北干道、滨河社区滨河北街、滨河社区滨河北路、滨河社区春兰路、滨河社区广乐路、滨河社区汇丰路、滨河社区建设路、滨河社区沿山路二段、滨河社区沿山路一段、长春路、长顺路、长松社区、创业南街、公园路、公园路二段、公园路一段、广场社区长柏路、广场社区龙平路、广场社区星光中路、广场巷、航天北路、合龙街、洪升路、皇城堰街、建设路、金轮寺巷、龙柏路、龙都北路、龙都南路、龙泉镇、龙泉镇百工堰村、龙泉镇保安村、龙泉镇保安寺路、龙泉镇保安寺路南段、龙泉镇宝狮村、龙泉镇北京路、龙泉镇北京路北街、龙泉镇北泉路、龙泉镇滨河南街、龙泉镇操坝巷、龙泉镇长柏路、龙泉镇长远社区、龙泉镇长征北路、龙泉镇长埝村、龙泉镇成龙大道、龙泉镇川路塑胶大街、龙泉镇大连路、龙泉镇大十三路、龙泉镇东航路、龙泉镇东街、龙泉镇工农村、龙泉镇广场路、龙泉镇桂花村、龙泉镇果园村、龙泉镇航天南路、龙泉镇合龙村、龙泉镇红咏社区、龙泉镇建新巷、龙泉镇酱园街、龙泉镇酱园南街、龙泉镇金龙街、龙泉镇金轮寺、龙泉镇金山商业街、龙泉镇金银花街、龙泉镇鲸龙路、龙泉镇黎明村、龙泉镇灵池街、龙泉镇龙工南路、龙泉镇龙华路、龙泉镇龙平路、龙泉镇龙泉南路、龙泉镇芦溪河社区、龙泉镇玫瑰园步行街、龙泉镇美满村、龙泉镇南京路、龙泉镇欧鹏大道、龙泉镇其龙村、龙泉镇清音溪村、龙泉镇燃灯村、龙泉镇燃灯路、龙泉镇商业街、龙泉镇世纪大道、龙泉镇书房村、龙泉镇双桥村、龙泉镇双堰村、龙泉镇天茂街、龙泉镇天生路、龙泉镇卧龙街、龙泉镇新长路、龙泉镇新光村、龙泉镇新源路、龙泉镇新驿北街、龙泉镇新驿步行街、龙泉镇新驿步行街二段、龙泉镇新驿步行街三段、龙泉镇新驿步行街一段、龙泉镇新驿村、龙泉镇新驿南街、龙泉镇星光东路、龙泉镇星光西路、龙泉镇兴茂街、龙泉镇旭东街、龙泉镇雅生路、龙泉镇雅士南路、龙泉镇永安路、龙泉镇永双街、龙泉镇永溪街、龙泉镇永兴街、龙泉镇玉泉路、龙泉镇元包村、龙泉镇增产村、龙泉镇振中路、龙泉镇芝龙步行街、龙泉镇中街、龙泉镇竹市巷、龙泉镇转龙村、龙泉镇驿都西路、龙泉镇驿都中路、龙泉镇驿丰苑步行街、龙泉镇驿生路、龙西路、马河社区董朗路、马河社区红岭路、马河社区建材路、马河社区青年路、马河社区文景路、明江社区、明江社区明江南路、明江社区铜江北路、明江社区铜江中路、平安乡、平安乡平安村、平安乡天鹅社区、平安乡天平村、平安乡团结村、平江南路、平江社区、平江社区平江北路、商业后街、商业前街、万源路社区、万源路社区长征北路、万源路社区天生路、万源路社区万源路、万源路社区蔚篮路、万源路社区校园路、万源路社区星光东路、文明西街、新华路、星光大道、兴茂东街、雅士路、雅士支路、玉扬路、驿泉路。序号:2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1 包含地址:21个大面镇八一路、大面镇建设路、大面镇金地路、大面镇科飞大道、大面镇连山村、大面镇龙安村、大面镇龙华村、大面镇龙华村社区、大面镇龙井大街、大面镇蒲草村、大面镇青台山村、大面镇群益路、大面镇上街、大面镇市场路、大面镇水巷子、大面镇天鹅湖村、大面镇五星横街、大面镇五星街、大面镇西街、大面镇下街、大面镇中街。序号:3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2 包含地址:6个山泉镇、山泉镇滴水村、山泉镇红花村、山泉镇花果村、山泉镇联合村、山泉镇苹果村。序号:4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3 包含地址:20个草坪村、红旗村、红星村、锦绣路、上平村、圣景路、同安路、同安镇、同安镇忠诚路、同策路、同达街、同德街、同心街、万家村、希望路、幸福路、阳光村、阳光大道、阳光南路、郑家村。序号:5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4 包含地址:10个茶店镇、茶店镇白石沟村、茶店镇柏果村、茶店镇长丰村、茶店镇龙泉湖村、茶店镇前锋村、茶店镇胜利村、茶店镇石经村、茶店镇西岭街、茶店镇照壁村。序号:6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5 包含地址:10个柏合镇、柏合镇爱国村、柏合镇东华村、柏合镇二河村、柏合镇繁荣街、柏合镇军民街、柏合镇马坝村、柏合镇双碑村、柏合镇天灯村、柏合镇新街。序号:7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6 包含地址:18个十陵镇、十陵镇大梁村、十陵镇和平路、十陵镇华川社区、十陵镇江华路、十陵镇江华社区、十陵镇来龙村、十陵镇宁江社区、十陵镇平桥村、十陵镇千弓村、十陵镇青龙村、十陵镇上街、十陵镇石灵社区、十陵镇蜀王大道、十陵镇蜀王路、十陵镇太平村、十陵镇天兴社区、十陵镇中街。序号:8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7 包含地址:24个西河镇、西河镇北街、西河镇大龙村、西河镇东风村、西河镇东街、西河镇黄连村、西河镇两河村、西河镇龙进村、西河镇鹿角村、西河镇鹿角社区、西河镇鹿角社区民望街、西河镇鹿角社区双林路、西河镇鹿角社区天河街、西河镇明珠路、西河镇南街、西河镇上游村、西河镇天平村、西河镇卫星村、西河镇西河大道、西河镇西街、西河镇药王庙社区、西河镇育成街、西河镇跃进村、西河镇阙家村。序号:9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08 包含地址:58个洪安镇、洪安镇洪光村、洪安镇化工新村、洪安镇火车站街、洪安镇土门村、洪安镇文安街、黄土镇、黄土镇长伍村、黄土镇大同村、黄土镇洪安村、黄土镇洪福村、黄土镇康庄东街、黄土镇康庄西街、黄土镇康庄中街、黄土镇人和街、黄土镇三村、黄土镇新义街、黄土镇永丰村、黄土镇育才街、洛带镇、洛带镇八角井街、洛带镇柏杨村、洛带镇宝胜村、洛带镇北干道、洛带镇北巷子、洛带镇长安社区、洛带镇东街、洛带镇府兴街、洛带镇花市坝街、洛带镇槐树街、洛带镇金龙村、洛带镇康庄东街、洛带镇老街社区、洛带镇南干道、洛带镇歧山村、洛带镇三鹅街、洛带镇上街、洛带镇狮子村、洛带镇双槐村、洛带镇双兴街、洛带镇松林村、洛带镇下街、洛带镇新桥村、洛带镇玉带街、洛带镇中街、洛带镇岐山村、万兴乡、万兴乡斑竹村、万兴乡大石村、万兴乡大湾村、万兴乡公平村、万兴乡观斗村、万兴乡梨园村、万兴乡鲤鱼村、万兴乡清水新街社区、万兴乡上街、万兴乡下街、万兴乡止马店村。序号:10 省份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邮政编码:610110 包含地址:15个大面镇百合村、大面镇东洪路、大面镇分水村、大面镇洪河村、大面镇洪河大道北段、大面镇洪河中路、大面镇洪景街、大面镇惠王陵东路、大面镇惠王陵西路、大面镇陵川路、大面镇柳树村、大面镇三桥村、大面镇土桥村、大面镇拥护村、大面镇悦来街。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国外stocksnap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外贸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 热门焦点
  • 顺丰快递从上海到哈尔滨需要几天

    顺丰快递从上海寄到哈尔滨市区内,最快需要第3天到达收件,一般是不超过第4天上午。。。从上海到哈尔滨市有2270公里左右,已经是很远了,但现在的交通也很发达,快递也比较快。如果顺
    08-12
  • 京东快递跨省几天能到

    京东快递跨省一般1-3天的时间能到。在京东商城和京东自营买东西,一般采用京东快递配送。购买的商品一般是24小时内发货,一般到货时间是1-3天。如果是进驻商家,快递合作方由商家
    08-12
  • 正在通知快递取件一般要等多久

    正在通知快递取件一般要等2个小时左右,如果是约定取件,快递员会在约定的时间内上门取件。当商家发货后,快递公司会在1-2个工作日内到达商家所在地,并进行取件。然而,具体时间还要
    08-18
  • 怎样查询邮政的快递信息?

    进入到邮政官方,在邮件查询方式里选择手机号查询,输入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就可以查询了。操作方法如下:1、首先打开浏览器,输入邮政点击官网进入。2、进入之后点击邮件查询。3、在左侧的导航栏里继续点击邮件查询。4、然后选择手机号查询。5、输入手机号码并填写相关的信息后点
    09-24
  • 顺丰快递需要填写什么资料

    顺丰快递需要填写什么资料 顺丰快递需要填写寄件人地址,寄件人电话,收件人地址,收件人电话,物品名称,物品重量,物品体积,付款方式这些资料,以下是顺丰快递单据的填写方法: 1、填写寄件人资讯 首先要拿到一张顺丰空白快递单,填写寄件人资讯,公司名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写可不写;联
    09-03
  • 为什么我的快递显示已签收却没有取件码?

    取件码是需要入库上架之后的,快递显示已经代收了,说明快递员已经把快递交给了代收点,比如说菜鸟驿站,但是菜鸟驿站还没来得及上架,所以没有取件码。快递又称速递或快运,是指物流
    08-18
  • 一对20公斤哑铃要邮走大概多少邮费哈尔滨到齐齐哈尔

    特快专递资费:20元/500克,每加量500克加收6元。共134元邮费。(包装费另算)快递包裹资费:与特快专递的资费约等于一半。(包装费另算)普通包裹资费:1.2元/1000克在加三元挂号费。(
    08-11
  • 菜鸟驿站不扫码出库有影响吗

    菜鸟驿站不扫码出库没有影响。菜鸟没有扫码出库直接拿走没有影响,系统会自动签收的。在购物时,如果时间上不方便接收快递,可以选择由菜鸟驿站代为签收,快递到达菜鸟驿站后,菜鸟驿
    08-18
  • 中铁单位有多少局?都分布在哪,子公司在哪

    1、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北京市西客站南广场中铁工程大厦;2、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雁塔北路1号;3、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马家花园路10号;4、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迎泽大街269号;5、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望江东路96号;6、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市枣山
    09-03
  • 中国邮编是多少, Zip code是什么啊?

    您好!中国的邮政编码是6位数,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往中国寄件都是填写6位邮编。Zip Code 是美国邮编的叫法从国外寄信件到中国大陆如何填写邮编?直接填写大陆地址对应的邮编即可
    08-12
  • 邮政快递营业时间表

    早上8点至下午6点。根据查询中国邮政官网显示,邮政快递营业时间是周一至周日早上8点至下午6点,节假日不休息。邮政快递主要经营国内速递、国际速递、合同物流等业务,是中国速递
    08-12
  • 韵达快递货物寄出后多长时间能查到物流信息

    一般情况下快递到店会进行录单,便可在官网上查询,此时提示“xxxx网点已揽件”包括发出时间、地点、货物状态都会详细记录的,单号查询可在韵达官网可查询详细的记录通常当天上午
    08-11
  • 国际邮寄包裹资费标准?

    国内邮件资费 (2004年1月1日起执行) 单位:元 编号 业务种类 计费单位 资费标准 本埠(县)资费 外埠资费 1 信函 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 (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 0.60 0.80 续重101-2000
    08-13
  • 有什么快递公司可以往国外寄东西?

    国际快递是指在全球提供门到门服务的公司,主要的公司有:①EMS : 国家邮局国际特快专递,由到达国的邮局派送。国内的如顺丰、韵达申通快递都是有开通部分国际业务。②四大国际巨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