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井老街
文井老街建于明朝中叶,始于张幺店子发展而来,清一色的明清建筑,长约400米,曾是新津县第二大场镇。
2.帅公馆新街
2004年文井乡党委政府抓着集镇建设年的机遇,着力抓好小集镇建设,大力推进“三个集中”。新建了帅公馆新街。此街长约400米,宽24米。因其古朴、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被誉为川西平原上的一颗明珠。
3.凉水井
源于西河,三地灵气,张公垂钓处。青苔黄条石,桑田曾沧海,几代人,三百年。冬则暖,温而润肤,夏则凉,沁人心脾,常饮常寿,洪水不侵,逢大旱,泉水不竭,鲶鱼藏底,游翔其中,中秋月圆,跳跃翻腾,轻拍井沿,无影无踪,神井。
4.乌龟桥
张场上场场口处,横跨于叶埝于沟上,是用红石砌成的三四桥,长约四米,横跨三米,两边石栏柱高约0.7米,是文井建筑最早的一座石桥,因桥基敦上刻有一化石乌龟,由此得名“乌龟桥”。
5.玉皇馆
位于张场社区五组,建筑面积1亩,来往游客络绎不绝,常年香火不断。
6.泗江堰
位于张场社区14组,建于20世纪50年代,勤劳的文井人民为便于文井、龙马、五津及方兴等五个乡镇防洪、灌溉而修建,受益面积达1500亩。
7.高祖寺
建于光绪初年。因庙内供奉汉高祖刘邦,故名“高祖寺”,建筑面积约十亩,常年烟火不断,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
庙会会期,数万人游此。
2012年,全乡实现GDP40600万元,其中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7亿元,较去年(下同)增长7.63%;服务业增加值达1.37亿元,增长37.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0.76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亿元,增长33.06%;工业投资完成1.25亿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1029元,增长14.05%。
一、强化产业发展,经济实力实现新增强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我乡已建成4800亩高端玉米制种基地,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产业化、机械化制种项目。公司进一步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返租倒包”,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玉米基地小春土地空闲期进行特色秋季蔬菜种植达4000余亩。200亩生态野菜基地、1500亩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优质粮油基地项目有序发展。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全乡工业企业运行良好,乡域企业内强管理,提升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各项指标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23亿元,实现利税615万元。
二、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2年,我乡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新修道路4公里,修建U型槽2公里,浆砌沟渠0.5公里,新建群众休闲娱乐广场1个,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农村成果显著。2012年初,我乡入选全县新农村建设“两镇十村”中的两镇之一。一年来,我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一般场镇改造沿江街风貌及景观改造的设计和样板房建设;完成污水支管网铺设3000米和小区农户污水末端收集工程;完成沿江街和文井西街1200米弱电下地管道铺设工程;成功引进新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群众投资4000多万元参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搬迁安置270户、836人至张场新型社区二期统规自建小区集中居住,力争在今年4月前完成总平建设。同时引进新筑投资有限公司无偿资金1500万元,于2012年6月8日正式启动黄林盘改造工程,2013年1月28户农户已全部入住,在全县开创了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先河。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整体形像。2012年,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新增垃圾池36座,合理增加停车位150余个,关闭养殖场2个,减少了养殖业污染。顺利完成了国家级生态乡镇达标验收,创建市级生态村2个(玉龙村和大明村)、生态家园1个(张场社区)。
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
——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国家直补政策执行到位,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98.98万元;发放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款4.42万元,受益户数达4093户。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调查,建立了劳动力就业“六本台帐”,进一步掌握了我乡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组织开展现场招聘会1场。做好各类补助对象的申报和核定工作,全年提供医疗求助839人,发放医疗求助金14.45万元,提供新农合补助8899人,发放资金27.23万元,走访慰问农户509户,1018人次,送去慰问物资17.535万余元。全年完成市县民生工程目标44项。
——村务公开赢得群众好评。深入抓好“三务公开”工作,把“清册到户”、“网上公开”、“公开栏公开”等作为村务公开的载体和形式,在全乡形成了由乡到村、从专栏到网站的多层次政务公开网络,实现了村务公开全覆盖。
——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残联、武装、文化、老龄等工作全面完成。切实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等工作,共发放奖励扶助金64.716万元,稳定了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群众文体活动有声有色,成立村级文艺宣传队伍4支,开展故事会活动37场次,并有两名选手进入全县的PK赛,举办十八大精神宣传文艺演出2场,观众达600余人次。全面完成人民武装工作、教育、老龄、残疾人工作;全面抓好群宴管理、食品安全、狂犬病防制工作,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维护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推动流动人口均等化、常态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服务率达90%以上,在接受县流管办每次检查工作中,均名列前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