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境北部属陈国,南部属沈子国。春秋时期,鲁定公四年(前506年),蔡灭沈子国,境南部自沈入蔡;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楚灭陈,境北部自陈入楚。
战国时期,境北部由楚入魏,南部属楚。秦,始行郡县二级制,境北部属新阳县,南部属寝县,统辖于颍川郡。后分立陈郡改属之。
西汉,汉高帝六年(前201年)改新阳县为侯国,境北部属之,后复为县;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境中部置阳城侯国,旋废;南部仍属寝县(一作县)。同辖于汝南郡。
王莽篡汉,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汝南郡为汝土贲郡,改阳城为新安,改新阳为新明,改寝为闰治。东汉,始行州郡县三级制,境北部属新阳侯国;南部属固始侯国,后国废为县;中部属汝阴县。同辖于豫州汝南郡。
三国魏,境北部属新阳县,南部属固始县,同辖于豫州汝南郡。西晋,新阳县废。境北部属宋县,南部属固始县,同辖于豫州汝阴郡。惠帝分汝阴郡置新蔡郡,固始县改属之。
东晋,境北部属汝阴郡宋县,南部属新蔡郡固始县,同辖于豫州。南朝宋、北魏,境北部属汝阴郡宋县,南部属新蔡郡固始县,同辖于豫州。
东魏,境北部属北扬州汝阴郡宋县,南部属豫州新蔡郡固始县。北齐、北周,北部属颍州陈留郡陈留县,南部属豫州广宁郡褒信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为州,境北部属颍州陈留县(后更名颍阳县),南部属沈州鱼同阳县。大业三年(607年)罢州为郡,北部属汝阴郡颍阳县,南部属淮阳郡鱼同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武德初罢郡为州,天宝元年(1742年)罢州为郡,乾元元年(758年)罢郡为州。境北部属汝阴县,南部属沈丘县,同隶属于颍州(汝阴郡)。
五代,先后为梁、唐、晋、汉、周领地,县境分属颍州汝阴县、沈丘县。
宋,开宝六年(973年)分汝阴北5乡置万寿县。境北部属万寿县(后改泰和县),南部属沈丘县,同辖于京西北路颍州(后改顺昌府)。始置界沟镇于现城区东北部,属万寿县。
金,境分属泰和县、沈丘县,同隶属于南京路颍州。元,境分属泰和(后改太和)、沈丘县,同隶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颍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改属汝宁府。
明,境北部属颍州太和县,南部属颍州,同隶属于南京凤阳府。城区西北部属河南布政使开封府陈州沈丘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境北部改属亳州太和县,十三年改颍州为颍州府,境北部改属安徽省颍州府太和县,境南部改属阜阳县,城区西北部属河南省陈州府沈丘县。
扩展资料
界首位东经115°15'-115°32',北纬30°0'-33°0'。南北长48至58公里,东西宽10至25公里,国土面积667.3平方公里。地处淮北平原西北部。东与太和相邻,东南与阜阳市颍泉区接壤,南与临泉隔泉河相望,西连豫沈丘县,北依豫郸城县。
界首属沉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32.5至38.2米之间,相对高度5.7米,西北稍高于东南,自然坡降为七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平原地表并不平整,可分为北、中部黄泛平原区和南部河间平原区两部分。
-界首
界首市的来由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元朝统治中原的末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必然会有几个英雄出世。刘福通朱元璋二人就是这一时期的英雄,他二人的作为可以称得上是开天辟地。刘福通是红巾军的首领,他带领大军北伐十余载,不仅抗击元军南下,而且极大的笼络了人心,他的追随者不仅有白莲教的教众,更有无数不满元朝统治的平头百姓。朱元璋更无须多说,明朝就是他一手建立的,他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计谋,在众多起义军中,只有他建立真正的政权。
历史对于刘福通朱元璋这两个人的评价可谓是天差地别,出身白莲教的刘福通在历史上的功绩,被史书记载甚少,甚至有人认为有故意淡化的嫌疑。而且他还被后人辱骂为贼人,几乎没有正面的评价。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少人认为是卸磨杀驴的朱元璋所为。朱元璋在南方起义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刘福通对北方元军的抗击,而且在红巾军中,朱元璋还是刘福通的下属,所以刘福通在当时的实力绝对是超过朱元璋。但为什么最后做皇帝的却是他朱元璋呢?这其中种种算计,只能留给世人无限遐想。
随着对史料的不断研究,有人认为刘福通是为朱元璋做嫁衣,最后自己落得个死于非命。而可以确定的是,在刘福通走投无路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真正的伸出援手,而是只顾自己争夺地盘,甚至他还杀害了刘福通一手拥立的明王韩林儿。当时深得人心的红巾军只服从刘福通和韩林儿,但在刘福通死后,朱元璋居然成了红巾军的新首领,而他建立的政权也沿用了“明”这个被百姓拥护的朝廷。朱元璋还封韩林儿为小明王,以掩盖他的种种不义作为。从对各种史书文献的研究不难发现,刘福通朱元璋二人对历史的发展绝对有正面积极的贡献,但成王败寇,留给后人的,只能是无尽的唏嘘。
刘福通北伐
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为数不多,而且大都是短暂的存在,元朝也是这样的政权。由于元朝统治阶级与汉族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不断加深,各地汉族人民的起义此起彼伏,其中极具影响力的当属刘福通北伐。刘福通是个出生富贵家庭的人,他有胆识有魄力,在看到水生火热中的百姓时,他决心要有一番作为。所以在辗转之下,他加入了白莲教,甚至成为教中的负责人,由此结识了很多有共同志向的人,其中就包括他最好的战友韩山童,并与韩山童一起北伐。
刘福通北伐由三路大军进行,从1537年开始,他率领红巾军从今山东一直打到今朝鲜之地,可谓是艰辛不已。刘福通的大军在北伐的路途中虽有艰难拦阻,但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在北伐的过程中,他还建立了“大宋”这个不被官方认可的朝廷。在几经周折的北伐中,最后还是由于后勤严重的失误,和南方士兵不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以及在元军的打击下,以被俘宣告北伐失败。
虽然刘福通北伐失败了,但是他们十几年的征战也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加速了元朝在中原地区统治的灭亡。刘福通这个自封的龙凤丞相性格非常坚韧,他不畏惧任何失败,几乎一生都在进行斗争,他带领红巾军征战数十载,对明朝的建立也有功勋,一说刘福通最后还是死在了朱元璋的手中,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刘福通墓
刘福通墓位于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童庄村一个被后人称为“童古堆”的地方,周围绿树环绕,环境优美。刘福通墓分为大孤堆和小孤堆,大孤堆里埋葬着刘福通本人,而小孤堆里则埋葬着他的家眷。大孤堆旁边竖立着一尊刘福通的雕像,石像上的刘福通高大威猛,英气逼人。刘福通墓占地约一两亩,高约六七米,据说原来高十几米,因为农民在此地取土,才到了今天的高度。墓旁有许多碎石块砖块,大部分是西汉时期的砖块,也有部分是春秋时期的砖块。直到今天,人们为了纪念其英灵,每年二月二都在此地举办庙会,方圆数十公里的人们都会过来祭拜。
刘福通墓里埋葬着汉民族千古英雄刘福通。刘福通是一个富家子弟,但他丝毫没有纨绔子弟的作风,自幼正直善良,有勇有谋。青年时曾任朱皋镇巡检。他所在的时代是元朝的末期,皇帝荒*无道,对百姓征收重税,天下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里,刘福通心怀愤恨,决心造反灭元。于是他和白莲教教主韩山童一起起义,他率领红巾军与元军作战,一路所向披靡,令元军大为恐惧。并在1357年攻陷了汴梁。他守在安丰并支持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小明王,他的一系列行为令元朝摇摇欲坠即将走向灭亡。
但是刘福通并没有能活到晚年享受齐人之福,身在安丰的刘福通先是遭到了元将察罕帖木儿的猛烈进攻,接下来又遭到了诚王张士诚的包围,这是一次艰难的战争,刘福通奋命抵抗,但寡不敌众,死于本场战争中。但在刘福通死后不久,元朝就被朱元璋灭亡了。如果没有刘福通,朱元璋必然不会顺利的灭掉元朝,建立他的大明王朝。
刘福通后代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中,从有统治阶级起,就或多或少的存在反抗阶级,这其中由农民起义的居多。刘福通何许人也,史料记载他是颍州人,出身富贵,为人豪爽。他先后加入白莲教,率领红巾军北伐,建立过短暂的政权,一生颇为跌荡起伏。而今从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关于刘福通后代的只言片语,但学者们可以通过对他家乡的考证,追寻刘福通的后代。
历史是后人记载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福通的纠葛必然会影响史书对刘福通的评说和记载。无论刘福通是好是坏,他带领红巾军北伐,对历史和百姓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刘福通后代的记载如此之少,也许是他没有直系的子女,要不就是没有儿子,否则他不会辗转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找来,立为君主。但历史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今天的人也只能通过对史料和文物遗迹等的研究来佐证猜想。
由于时代变迁,历朝历代对行省划分的区别,要真正找寻刘福通后代的准确信息,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现在的调查只能表明在刘福通的家乡,今安徽阜阳的刘兴镇依旧居住着刘家人。这里的人们代代传下来的祖训,和有限的文献记载参考表明,这里就是刘福通的故乡,而这里的刘姓族人也应该他的后代。现在这里的刘氏族人大都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当中的老人也许还有从祖辈们那里听来的关于刘福通的事迹,而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刘福通是谁。
+订阅
界首市地处安徽省西北边缘,与河南省交界处。
东与太和、阜阳县为邻,西与河南省沈丘、郸城县接壤,南与临泉县隔泉河相望,北与河南省沈丘且为界。
距省会合肥市740公里。
全市面积660平方公里。
民族有汉、回。
辖光武镇及30乡。
界首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刘锜大破金兀术,在此划沟为界,命名界沟。
元忽必烈十二年(1276年)改为界沟店。
明朝时在颖河北岸设界沟关,明天清初,界沟为安徽省边沿首集,遂易名为界首集,属太和县管辖。
1939年由皂庙镇、界首镇、刘兴镇组成“界首三镇”。
1946年置界首县。
1947年改界首市,1953年复置界首县,1958年与太合县并为首太县,1959年分治恢复界首县。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设市,设界首市。
界首境内为淮北平原西部,地势西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35米。
主要河流有颖河、泉河、皇姑河、北八丈河、南八丈河。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
年均降水量816.8毫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界首市现有化肥、机械、酿酒、电机、面粉、油脂、汽车配件、皮革、棉布、塑料、工艺陶瓷等工业。
产品中以芦窑的陶瓷最为著名。
公路有界首到临泉、太和、河南开封、漯河、商邱干线及界首到枣林、马集、杨桥等支线公路,颖河可常年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