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人民政府
关于在大邑县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
通 告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成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现通告如下:
???一、大邑县实际管辖区域(晋原街道、青霞街道、沙渠街道、安仁镇、王泗镇、新场镇、悦来镇、鹤鸣镇、出江镇、花水湾镇、西岭镇)为全面禁止燃放区,禁止一切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
???二、本通告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县公安局、县应急局、大邑生态环境局、县商投局、县气象局、县综合执法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民政局等相关行政部门和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管理。
???三、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保护环境,禁燃禁放的宣传教育,协助做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工作。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有本通告禁止行为的,有权向监管部门举报,监管部门受理举报后应当及时查处。
???五、本县举行重大庆典活动需要在禁放区域内举办焰火晚会或者其他焰火燃放活动的,按照《成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决定并予以公告。
???六、对在大邑县实际管辖区域内非法生产、储存、销售、运输、燃放烟花爆竹的,由负有监督责任的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本通告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原2022年2月1日起实施的《大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大邑县城市建成区域内和成蒲铁路大邑段沿线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同时废止。
???举报电话:
???大邑县公安局(028-88222409)
???大邑县应急管理局 (028-88295039)
???大邑县生态环境局 (028-12369)
???大邑县人民政府
大邑县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新场东达县城至成都58千米,西经临邛古蜀道可通康、藏; 南由水路直达新津、嘉洲,北连出阝江、天宫庙、花水湾和西岭雪山,《大邑县志》记载:以县城为中心出西门,经黄土桥、灯笼场、清源市、扇子街,过出江,入邛崃的西禅寺、土地垭、三坝场等,再回大邑兴隆场,双河场,越横山岗,通天全县。新场镇原名清源市,清代雍正年间因逐渐取代了明嘉靖以来新场镇头堰村的扇子街集市,兴场设市,故人称 “新场”。新场镇是临近农产品的集散地。至今在新场镇的民间还保留有古时“一新、二唐、三灌口”的说法,意思是在大邑的场镇中规模最 大、经济最繁荣的首数新场镇。同时还有“石人对石虎,银子万万五”的民谣,意为新场的石虎与邛崃市茶园乡西禅寺前的石人之间的某处一个宝藏,藏有大量的金银。还有一个民谣是 “大水冲出三千贯”,至今距石虎庙约一华里处还以一个“三仙观” (三千贯)的小奄。从这些世代流传的口头俗语中,足以看出古时新场镇商品经济的繁荣。
四川大邑县新场镇兴起于明朝嘉庆年间,清康熙年间,陆续有外省客商云集,由于地处山丘与平原交界处,地理位置有利,水陆便通,新场镇在明清时期外省会馆、商贾云集,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繁荣集镇。如今,会馆虽已不在,但古街上昔日大户商贾古色古香的建筑仍大量保存完好,境内文物古迹如佛子岩、川王宫、虎跳出河第一溪等仍然保存完好。走在新场古镇老街上,一片片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筑群,青砖青瓦木柱木楼,整个街道布局成二纵二横井字型,建筑多为镇楼形式,大部分都保护得较为完好 。
新场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镇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是四川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房屋大都为清朝、民国时期建筑;有保存完好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明代建筑川王宫、石刻佛子岩等。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筑,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十分古朴美观,鳞次栉比的封火墙群保存完好,街道布局呈船字形,出阝江河依镇而伴,二堰河贯穿整个古镇。2008年新场古镇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2012年9月底,新场古镇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验收。
新场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西部最早的建制镇,属山丘坝兼有的地区,交通便利,东到县城10千米,距成都58千米,成温邛高速王泗、新场出口距新场古镇4.5千米, 新场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西与邛崃接壤,南连王泗镇,北通出江镇、花水湾和西岭雪山,是茶马古道上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2008年12月2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有西岭雪山丰富而充足的出江河水经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镇而过,将新场古镇环绕。08年开始打造古镇的时候,我们又在主要街道上全部引入了活水,将来时机成熟时,走在新场古镇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涣涣的流水声,这就是新场古镇被称为“天府水乡”的原因。
从新场古镇四个字,我们就会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古镇,那么这个古镇最大的特色用四个字来形容就在于它的“亦古亦新”。
古,是指新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新场,位于山区、丘陵和平坝的交融地带,古称思安寨,因其东距成都,西邻邛崃,南有水路通新津,北可达西岭雪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关口要地和客商云集的商贸重镇。数百年来,这里的木材、煤炭、茶叶、大米和杂粮等物资的吞吐量极为壮观,素有“五大市场”之称,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直到现在,新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赶集习俗,每逢2、4、7、10,附近山区的农民和百姓都会挑着箩筐、背着背篓来这里赶集,所以也有人称新场是一场“南方丝绸之路上千年不散的集市”。
清朝光绪年间,云南学政张锡荣拜霭出江镇伍嵩生(字肇龄,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乃光绪皇帝蒙师),经新场古镇(旧称清源市),被清源市的自然风光及繁华景象深深打动而写诗赞美:“花外斜阳晚,云峰暗几层。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竹屋容高枕,桃源梦武陵。床头三尺剑,气欲作龙腾。”
文人陈凤鸣用了一副对联描述当时的清源市:清气接雾山,霞蔚云蒸,人文焕发;源头来出水,地杰人灵,明哲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