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枣强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枣强县与衡水、武邑县、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枣强县隶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枣强县枣强县仍隶属衡水市。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枣强县依然隶属衡水市。 1984年6月枣强镇、大营镇建制。1987年1月马屯镇建制。1991年1月肖张镇建制。1993年12月30日恩察镇建制。
1995年以前,枣强县辖26个乡镇,其中6个镇、20个乡,6镇为枣强镇、大营镇、恩察镇、加会镇、马屯镇、肖张镇,20个乡为吉利乡、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娄子乡、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新屯乡、王均乡、唐林乡、流常乡、王常乡、臣赞乡、吉科乡。
1996年实行撤乡并镇,枣强县原有26个乡镇撤并为11个乡镇,其中6个镇、5个乡。由原枣强镇、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6个乡镇合并为枣强镇,;原大营镇、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4个乡镇合并为大营镇;恩察镇、加会镇、肖张镇仍保留原建制镇;原马屯镇、流常乡、吉科乡3个乡镇合并为马屯镇;原新屯乡、娄子乡2个乡合并为新屯乡;原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合并为张秀屯镇;原唐林乡、吉利乡2个乡合并为唐林乡;原王常乡、臣赞乡2个乡合并为王常乡;王均乡仍保留原建制。
1998年12月24日加会镇建制。2013年10月,新屯乡、张秀屯乡撤乡设镇。 枣强县地表水平均径流深1.5mm,2000年末至2002年初通过清凉江引黄输水,枣强县总入境水量22175.7万立方米,总出境水量21757.6万立方米。
2001年枣强县地下水资源量为5411.8万立方米,加上2-3g/1和3-5g/l微咸水量,地下水总量为9403.7万立方米,2001年末枣强县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3.06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63.82米。
枣强镇的介绍
枣强县属于河北省衡水市。
枣强县,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县相望,西临冀州区,南靠邢台市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总面积90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枣强县常住人口365640人。
枣强处于京、津、济、冀、鲁、豫2小时经济圈内,又在大北京都市圈环境综合整治200公里核心圈外围,坐拥地利之便,又有环境的宽松。特别是随着京衡、津衡、石衡、衡港、衡济五大通道打通,高铁、城际、轨道、高速、航空等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形成,枣强将实质性与京津联为一体。?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11月,改属石家庄专区。
1958年11月,枣强县、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
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属石家庄专区。
1962年1月,复置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枣强属之。
1967年12月,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枣强属之。
1996年7月,撤销衡水地区,设立地级衡水市,枣强改属衡水市。
枣强镇(Zaoqiang Zhen),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金代天会七年(1132年)始为县治所至今。为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衡水市第一大镇。镇政府驻地建设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九铁路纵贯镇域,设枣强站。面积192平方千米,人口6.6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