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20日, 一千多装备精良的日伪军突然包围了渊子崖村,英勇的渊子崖人民奋起自卫,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父亲死了,儿子上;丈夫死了,妻子上,连十几岁的娃娃也搬运石头和砖块。林老七,也就是林九兰,他抡起铡刀连砍七个日本兵,最后壮烈牺牲。日寇冲进村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长林凡义手持大刀片指挥村民,同穷凶极恶的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大刀、长茅、雁枪、镢头成了杀敌的武器,林九乾牺牲后,妻子含泪挥起镢头劈向鬼子。战斗持续到傍晚,八路军和区武工队赶来,为渊子崖村民解了围。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全村共有147人壮烈牺牲。板泉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也血洒渊子崖,而100多名鬼子兵也成了渊子崖村民刀下鬼。
渊子崖村自卫战后,在延安《解放日报》上,毛主席高度评价该村是“村自卫战的典范”。1942年该村被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楷模村”,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华抗日第一村”。
听着老人那悲壮的讲述,闪光灯不停的闪烁,记者们在幽暗的灯光下快速地记录着,一段悲壮的历史,一曲英雄的赞歌,这就是沂蒙人们,这就是英勇不屈的渊子崖村民,渊子崖村自卫战显示了伟大的抗日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今天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沂蒙精神”。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到了耄耋之年,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她们的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明德英(1911-1995),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人。1942年底,日本侵略者对沂蒙山区进行了拉网合围大扫荡,年仅13岁的八路军战士庄新民负伤后,被马牧池乡横河村的哑女明德英发现。在庄新民昏迷不醒时,明德英用乳汁将其救活。鬼子来搜村时,明德英与丈夫李开田把庄新民当作自己的儿子躲过一难。
祖秀莲(1891-1977),沂水县院东头乡桃棵子村人。 1941年冬,在日寇扫荡沂蒙山时,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祖秀莲不畏艰险把他救回藏在一个石洞里,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月余,终于使郭重返部队。1947年,郭复员后不回山西老家,到祖秀莲身边生活,去世后埋葬在桃棵子村南。
王换于(1888-1989),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人。 1939年6月,徐向前率八路军第一纵队领导机关驻进王换于家,在党组织的协助下,王换于办起战时托儿所,精心呵护41个革命将士后代。她两个儿媳因在哺乳期内用奶水喂养托儿所孩子,致使三年中自己的四个亲骨肉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1943年后,王换于又抚养过45个革命后代。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革命前辈的后代幼年都曾在王换于的怀抱中度过。2003年,当地党委政府为她修建了纪念馆,雕塑了铜像,许多革命后代都前来瞻仰。 沂蒙六姐妹,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在孟良崮战役中,为了掩护战士们过桥,她们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在冰冷的河水里她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让战士们踩着肩上的木板顺利地过了河。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战役期间,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忙碌着,操劳着,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捐赠鸡蛋450多个,运柴火1700多斤,停下来还要为战士唱歌,搞宣传,鼓舞士气。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文章,报导了她们的模范事迹,称赞她们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 九间棚座落在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海拔640多米的龙顶山上,过去是出了名的穷山村,全村仅70 户居民,236口人,人均收入1983年还不足180元。村子四面悬崖,山高涧陡,自然环境恶劣,在悬崖上居住的70户居民更是家徒四壁,缺水、无电、无路,过的几乎还是远古时代原始部落的山野生活。
1984 年,以刘加坤为支书的党支部开始了架电、修路、整地、栽树的五年规划。架电自筹资金1.5万元,每根1800多斤重的水泥电线杆硬是被九间棚人用20 天时间一根根抬到山上;筑路平常用5年的时间,九间棚人只用5个月就干完了;在治水上,实现高山水利化;有水后,九间棚人治理了2100亩山滩,整治450亩耕地,栽植水土保持林8万亩,人均果树120余棵。
进入1990 年代,九间棚人抓住机遇二次创业,到县城开拓发展空间,建立了自己的工业项目,从此,九间棚人才开始慢慢走出大山,在县城等地办厂兴业,开始了在市场经济大海中破浪远航。
到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00万元,实现利税240万元。如今,这里已是森林茂盛、桃红梨白、花果满山,成为著名的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村里在山上有果品基地,在县城办了企业,建了 4 栋“九间棚公寓”,在北京办了生态园,培育出了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成立了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 进入21世纪,九间棚人跨省进京,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打造出了中国金银花第一园。
2007 年,九间棚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800万元。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学习九间棚精神,用务实的理念凝聚人心,用奋进的目标激励人心,用发展的成就鼓舞人心,用良好的氛围感染人心,进而形成人人讲科学发展,人人谋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九间棚的意义不在于二百多人的小村办了许多事,而在于树起了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对我们所有的山区开发来说是个榜样。许多地区以九间棚为榜样,激发出了开发山区的强大动力。到这里来参观的人很多,他们是来学习九间棚经验的,学习后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他们那里的面貌。
九间棚精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宋平同志亲自批示了你们这个典型,给你们很高的评价后,九间棚所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了。可以说九间棚精神是全省的,已在沂蒙山区、齐鲁大地发扬光大,而且已越出了我们的省界。
全国除台湾外的省区都来人参观学习,看后都会受启发、受感动、受教育。他们带回九间棚精神后,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九间棚“吃苦、吃亏、实干、开拓”八个字提得好。八个字主要是对支部对干部讲的。当干部、做党员第一要能吃苦。创社会主义大业就要吃苦,怕吃苦当不好干部、做不好党员。第二要学会吃亏。应该先人后己,首先想到的是群众,是集体,不能一事当前,先替自已考虑。做到“两吃”不简单,吃苦吃亏是个党性觉悟的问题,干部素质的问题,有了“两吃”以后,还要实干,有开拓精神。“吃苦、吃亏、实干、开拓”就是九间棚精神的集中表现。作为个人来讲,也不要怕吃亏,光赚便宜不行,先吃亏才能得便宜,吃苦吃亏才能创大业,发大财。“吃苦、吃亏、实干、开拓”八个字,全省都要学习,所有的干部、党员都要学习。如果落实好了这八个字,党群、干群关系就改善了,密切了,我们的面貌变化就快了,事业就会大大发展了,实现党中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奔小康也就有希望了。
九间棚精神永放光芒!
在新的历史时期,沂蒙精神仍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越来越耀眼夺目的伟大光辉,令无数后人敬仰。
伴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沂蒙精神必将折射出愈加璀璨夺目的光芒,沂蒙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他们也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后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梁。
北京市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
白乙化烈士陵园 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河北村
天津市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
河北省
陈庄歼灭战旧址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岔头镇横山岭水库东岸
遵化市长城抗战烈士陵园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石门镇石门四村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
冀南烈士陵园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南大街103号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白洋淀景区
冀中烈士陵园 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曙光西路66号
山西省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北路245号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店上镇北村
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故县乡里庄村
町店战斗纪念园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町店镇町店村
左权烈士陵园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辽阳镇北街村陵园街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耿镇镇松岩口村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关镇太和岭口村
内蒙古自治区
华北军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大街54号
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玉泉二巷11号
乌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园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
辽宁省
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东关村
虎石沟万人坑纪念馆 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南楼经济开发区圣水寺村
侵华日本关东军护路守备队盘山分队旧址陈列馆 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胜利街东段13号
吉林省
丰满万人坑遗址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孟家村
辽源市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 位于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人民大街4907号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 位于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泰安大路5048号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位于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濛江乡靖宇村东
敦化市烈士陵园 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翰章乡翰章村
黑龙江省
尚志烈士陵园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北环街92号
汤原烈士陵园 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京抚路中段
上海市
侵华日军罗泾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地 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水源涵养林内
江苏省
侵华日军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利济巷
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云台村鸭塘自然村
车桥战役烈士陵园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车北村
阜宁县芦蒲烈士陵园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芦蒲镇芦蒲村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风景区万福路
浙江省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
安徽省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天柱山镇野寨街50号
大别山烈士陵园 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老街路1号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滨河南路39号
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峰乡东港村
福建省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
江西省
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园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龙潭镇龙潭村
山东省
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汶阳东大街43号
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四宝山街道太平村
马鞍山抗战遗址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小口头村
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遗址 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文昌北路29号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和陈列馆 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台头镇巨淀湖畔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磨山峪旧址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磨山峪村
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双堠镇东梭庄村
渊子崖烈士纪念塔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
苏村烈士陵园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张寨镇苏村
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南城街道健康路1号
河南省
杜八联革命纪念馆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泰山村
湖北省
宜昌市夷陵区南边抗日将士陵园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张家口村
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旧址 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沙窝乡麻羊垴
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 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赵棚镇振兴街2号
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 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
湖南省
岳麓山忠烈祠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赫石坡
广东省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社区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南桥村槟榔山14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七星公园内
重庆市
特园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嘉陵桥东村35号
张自忠烈士陵园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双柏路516号
四川省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祠堂街
贵州省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麻万镇
云南省
施甸县抗日江防遗迹群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滇缅公路惠通桥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腊勐社区
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 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仙池路雷牙让山
陕西省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光华路
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大街20号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 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甘肃省
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314号、甘南路700号
香港特别行政区
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 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西贡区斩竹湾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冼星海纪念馆 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俾利喇街151—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