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
延长县位于延安市东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
土地总面积2368.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8人/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脱贫致富为目标,认真实施“梨果富民、石油强县”的特色经济战略,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2000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599万元,农业总产值1.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8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元。
延长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灰石等,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224万吨,储油面积189.3平方公里,开发于1904年的“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就在县城,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母亲矿的延长油矿也在县境内;煤炭分布范围16平方公里,矿井圈定储量252万吨;水能理论蕴藏量19700千瓦,被国家列为第三批电气化县。药用植物较为丰富,大宗有甘草、远志、柴胡、酸枣等。
行政区划
全县辖7镇7乡,288个行政村,776个自然村,总人口14万,延长县辖6个镇、6个乡:七里村镇、黑家堡镇、郑庄镇、张家滩镇、交口镇、安河镇、郭旗乡、刘家河乡、安沟乡、罗子山乡、雷赤乡、南河沟乡。其中农业人口11.8万人。
气候条件
延长县属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夏短冬长。
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少雪。从每年10月16日至次年4月10日,平均177天。平均温度-3.6℃。
春季:极地大陆气团销弱,热带暖气团北进,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因冷气团的活动,气温日差较大,易出现寒潮、霜冻、大风等天气。风多沙尘暴(黄风)和浮尘,常有春旱。从4月11日至6月10日,约61天。平均温度10--22℃。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温高,降水多,多雷阵雨,时有冰雹。受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影响,雨量分布不均,常有伏旱。从6月11日至8月10日,约61天。平均温度23.1℃。
秋季:暖湿气团与干冷气团交替,阴雨多,降温快。晚秋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从8月11日至10月15日,约66天。平均温度为10--22℃。
由于地形影响,东西气候差异大。东部黄河沿岸地域,年平均气温9.5--11.4℃。,无霜期180--190天,年降雨量450--500毫米。东西部习惯播种季节相差15--20天,收获季节相距20--30天。
全县湿润状况:干旱5个月(3--6月、11月),严重干旱3个月(12--2月)。半干旱1个月(10月),湿润3个月(7--9月)。
矿产资源
延长石油驰名中外,并有天然气、煤、瓷土、石灰石、石英砂、铜等资源。
县境内储油面积189.3平方公里,油层埋藏于距地表60--400米的岩层之间。其油潴厚度一般为6.48米。东部浅,西部深,南北基本呈水平状。地址储存条件较好,地质储量9224万吨。所储原油为低硫--石蜡基原油。密度小,喊硫量在0.05--0.20%之间,运动黏度50℃,3.91--7.61厘泊。镍钒含量不高,残炭和胶质含量亦较低,可加工千余种产品。
延长地处东部季风湿润区与内陆干旱区中纬地带的过渡区,植被带有过渡的特色。全县可划分为黄河沿岸暖温带落页阔叶林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落叶阔叶林区。
县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狼、狐狸、野兔、野猪、豹、獾、黄鼠、麻雀、啄木鸟、蝴蝶等100多种。
社会发展
延长县的基础设施条件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110KV变电站即将并网运行,基本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电、通路、通视和有线电视乡乡通,无线电视村村通目标,程控电话通到乡村,广电传输网络延伸到乡镇,人饮工程覆盖人口达到80%。城镇建设不断加强,雷家滩商住小区开发全面开工建设,交口、张家滩、黑家堡、郑庄小城镇建设进度加快。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提高。
延长县民风淳朴,民间艺术蕴藏丰富,文物古迹遍布城乡,主要有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剪纸、石板画、东征会议旧址和石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996年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线达标,现正在实施“普九”工程,罗子山下西渠王思明式教学在全县推广,光华中学素质教育全面推广;1997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建达标;1998年基本实现了计划生育“三为主”,努力向“综合服务县”迈进。
农业生产
延长县土地广阔,可开发利用面积达230余万亩,且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农林牧业生产,是优质酥梨、苹果的最佳优生区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梨果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酥梨10万亩、苹果8万亩。果品品质良好,酥梨色泽金黄、皮薄个大、肉嫩汁多、清脆甘甜,曾三次荣获中国杨陵农博会后稷金像奖及北京农博会铜奖,1999年荣获陕西果品国际年会优质水果奖,有“延长酥梨佳天下”之美誉;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连续五年荣获省优产品,深受消费者好评,已被陕西省确定为酥梨、苹果生产基地县。以退耕还林(草)为中心的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林草覆盖率提高到25.8%,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全面实施。羊子最高存栏达24万只,是全省白绒山羊生产基地县。
历史沿革
春秋(前770--前476)为白狄(后改白翟)地。
战国(前475--前222)初属魏,后属秦。
秦(前221--前207)今境为高奴县辖,高奴为百户之上县,隶上郡。
秦汉之际,项羽分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汉高祖元年(前206)灭翟国,复设高奴县。
西汉(前206--24)高奴县隶上郡。
公元8年,王莽篡汉,更朝“新”,改高奴县为利平县。
东汉(25--220)复名高奴县,隶上郡。
三国魏(220--265)居住匈奴等少数民族,未设县。
西晋(265--316)并入金明郡地。
前秦(351--384)氐人苻健居关中称帝,都长安。为氐地。
后秦(384--417)羌人姚苌据北地,杀苻健取长安,自称秦帝。为羌地。[按:乾隆、民国《延长县志》均记为“晋室东迁,(延长)没入苻秦,为羌地;姚秦又灭苻秦,为氐地”,有误,据《晋书帝纪》载:“东晋穆帝永和七年(351)氐人苻健据关中称帝,建都长安,自称秦帝,国号后秦。”]
大夏(407--431)匈奴族酋长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公元412年发动民众十余万户,筑统万国作国都。今延长为夏地,界于石城(甘泉县西)、因城(安塞县南)2县之间。
北魏神四年(431)魏灭夏。置广安县,属敷城郡北华州。北魏置广安县,方在今日之延长县境内。
西魏(535--557)以广安析置义乡县,属延州文安郡。
北周(557--581)广安县、义安县,属延州文安郡,仍西魏故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分云岩、汾川2县地设门山县,属丹州乐川郡。
隋仁寿元年(601)为避太子杨广名讳,广安县更名延安县。大业元年(605)将义乡县并入,属延安郡。开皇三年(583)门山县改属丹州,大业元年改州为郡,门山县撤消,辖地划归汾川县,隶延安郡。
唐武德二年(619)境内兼设北连州,增置义乡、齐明2县,贞观二年(628)州废,义乡、齐明2县撤并。武德三年(620)分汾川县地复设门山县,隶属丹州。广德二年(764)始改为延长县,取延水长流入黄河之意,改属延州。
五代十国(907--979)沿用延长县、门山县建置,隶延州。唐末延州被李茂贞占据,延长为节度使拓拔功所据。开平年间(907--911)延州归后梁,延长隶属忠义军。后唐隶彰武军。后晋、后汉、后周仍隶彰武军。
北宋初,设路以辖州,延长县隶延路延州。元佑中(1089--1091)延州改称延安府。熙宁七年(1074)门山县改属延安府。
金(1115--1234)沿用延长、门山县旧制,属延路延安府。皇统二年(1142)改隶彰武军。
元(1260--1368)陕西设行中书省,领延安路,辖延长县。至元六年(1269)撤消门山县,辖地并入宜川县。
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设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五月改延安路为延安府,辖延长。
清(1644--1911)实行省、道、府、县四级行政制。延长县属陕西省延榆绥道延安府辖。
民国二年(1913)撤消府、州、厅制,省下设道、县两级,延长县隶属陕西省榆林道。
民国十六年(1927)撤消道制,省直辖县。
1935年5月30日延长县解放,成立延长县革命委员会,隶属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当年,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将延长县划归第二区行政督察署(实已不管领)。
1936年12月10日原延长县六区与红泉县合并,成立红宜县抗日救国政府,属延宜军分区管辖。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延长县抗日救国政府,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同时并存国民党延长县政府,属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第二区行政督察署管辖。
1937年7月红宜县改成称固临县,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
1942年陕甘宁边区分置延属分区、绥德分区、关中分区、陇东分区、三边分区5区,延长、固临县改归延属分区所辖。同年,固临县分出南泥湾;设南泥湾垦区、归延属分区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将延长划归第一区行政督察署管辖(实已不管领)。
1948年7月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南泥弯垦区和固临县合并,撤消固临县,成立临镇县。
1949年2月撤消临镇县,辖区划归延长、延安两县,同年5月4日延长县属陕北行署直属县。
1950年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延长县隶延安专区(1969年改称延安地区)。
1958年11月延川县并入,称延长县。1961年6月,按合并时的地域分出延川县。
2020年6月,延长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宁片区)。
2019年3月,延长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2017年2月21日,延长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地球十大污染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 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 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 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 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 都将本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 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 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 引起新的瘟疫。
四、森林面积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 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在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 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 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
第三届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会议2月15日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闭幕。会议向世界各国再次发出了环境恶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警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淡水资源不断减少,各种化学品的污染不断蔓延。
臭氧空洞比欧洲大
人类发现并大量使用石油和煤炭,排放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肆虐横行,仅10年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令人闻风丧胆。目前全世界氟利昂年使用量超过100万吨,迄今为止排放了2000万吨氟利昂,使大气臭氧层在20世纪被破坏了60%,以致南极上空出现了一个有欧洲那么大的臭氧空洞。臭氧层出现空洞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敲响警钟,但是人类对此似乎并不关心。向大气中排放CFC(Chlorofluorocarbures)产生的毒素,使大城市的空气更加令人“窒息”。最低限度地使用CFC是有利于全人类的行动,因为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损失20%,而南极已经损失50%。据科学家估计,即使从现在起开始减少CFC的数量,也要到2050年臭氧层才能恢复原状。
大量物种遭毁灭
人类疯狂掠夺地球,造成大量物种悄然消失。被誉为“地球之肺”、总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空前规模的破坏,每天有8万公顷热带雨林被消灭,这意味着维持各种生物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森林被称为基因宝库,地球上约1亿个物种中的1/5生长在这里。热带雨林的消亡使每天至少消失一种物种。海洋的污染加上人类的滥捕酷渔,也使海洋物种大量消失。有专家预测,30年后,至少将有50万至80万种动植物物种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和非法狩猎活动,绝种的生物日益增多。森林大火也是造成生物灭绝的无可争辩的原因之一。科学家们指出,从1600年至今,各种生物灭绝的速度加快了100倍!特殊药品(犀牛角、海豹、虎骨、熊胆……)的需求,将许多动物挤到了墙角。其他“受害者”,如白熊、海龟、山魈、亚洲虎、非洲象、亚历山大公主蝴蝶等等,都已列入即将灭绝者的名单。虽然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越来越多,但杀害野生动物的水平也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强度越来越大。
无名疾病在盛行
环境污染带来一些无名疾病,以往有可怕的水俣病、痛痛病等,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有37万头牛染上了疯牛病,16.5万头牛死亡。一些食用了病牛肉的人患上了“新克雅氏病”,又叫“人疯牛病”,人变得痴呆、震颤并最后因大脑破坏严重而死亡。疯牛病的肆虐蔓延,是某些科学家在改良基因时把优质牛的抗病基因一起毁掉了,使牛内丧失了抗病能力。同样,转(毁)基因植物也许正在或将会给人类带来致命而又无名的疾病。这一点,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疯牛病风波未平,二恶英污染又粉墨登场。二恶英有210个同族体,有几种毒性最强(比剧毒的氰化钾强50至100倍),并有强致癌性、生殖毒性、内分泌毒性和免疫毒性效应。1滴二恶英可杀死1000人,1盎司(约28.35克)可置100万人于死地!二恶英使男子精子数量明显减少,女性子宫内膜症患病率增加,有的人则出现智能低下,健康严重受损。受无数不知名的环境激素的污染,人类的机能正在退化。
土地抗拒力衰退
人们大多只谈论地球温度升高等各种问题,但很少谈及地球素质的下降。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截至1999年11月,有120个国家的土地受到严重毒害,这些国家的人口多达10亿!由于森林被破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正在遭受严重的侵蚀。此外,毁林垦荒和到处饲养牲畜,也使土地受到毒害。由于地面失去植被的保护,土地无法抗拒风力的袭击。世界上的许多地区,每年每公顷土地被风雨“抛”出上百吨土壤!杀虫剂、化肥、工业垃圾、卫生垃圾、放射性残留物的威胁,使危险增加数十倍。法国有大约2500个地区、美国有3.5万个地区、荷兰有2500个地区的土地受到严重毒害!
森林濒临绝境
在过去四个世纪中,非洲失去了许多重要的森林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热带雨林濒临绝境,地球之肺——亚马孙大森林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遭到破坏。1980~1990年,大约1.5亿公顷森林(占森林总面积的12%)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据国际大自然保护基金会(WWF)报告,在未来40年内,东南亚一些国家将不再有任何一片森林!由于滥砍滥伐森林,1999年12月的委内瑞拉洪水,使3万至5万人死亡,生态失去平衡,造成许多动物大规模迁徙。
水源污染灾难深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各贫穷国家,80%~90%的疾病和大约1/3的死亡与水有关。含有病菌的水源、旧的传统习惯和不讲卫生,造成许多人死亡,特别是免疫系统脆弱的儿童和老人。此外,工业废水注入江河湖泊,也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令人难以置信但千真万确的数字显示,每24小时便有2.5万人(包括儿童)死于“毒”水。供人饮用的清洁水源逐渐枯竭。人类正在努力避免日本Minamata海湾事件重演:水俣工厂含汞的废水造成2万日本人中毒,其中1000人死亡。油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也是一种对绿色环境的现实危险。此外,向海中抛弃种种垃圾,包括重金属、化学制品以及放射性垃圾,是一个重大危险和威胁。这些有毒物质渗入鱼、虾、蟹、贝体内,而人会把这些毒素“吃”进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