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信是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的简称,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于1951年建立,在四川省全省各个地区都有营业网点。
上面提到的农村信用联社其实就是农信社的全称,农信社属于农村金融机构,和农商行不一样,农商行是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发展,本金不断扩大,内部运转机制逐渐的健全,消化掉历史的包袱,股权优化后而改制形成的较为专业的银行机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现代专业银行的有关标准,运行将更加的正规和稳健,可以说农商行是农村信用社的升级版。
另外从运作模式上看,农信社的业务相对单一,服务对象也相对固定,而且从硬件设施、制度建设、运作模式上看,全国的农信社可谓千差万别,参差不齐;而农商行因受银保监局直接管理和监督,在运行模式上将更加规范和正规。
很多人也在担心往农信社里边存钱是否安全,毕竟农信社不是银行,这里要说明一下,农信社虽然是一个农村的金融合作机构,不能完全称得上是银行,但是也受人民银行存款保险50万元本息的保障,所以也是相对安全的。
四川农信属于哪个银行?
四川农信银行(即农村信用合作社)属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所谓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简称“信用社”,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于2005年6月28日挂牌成立,承担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正厅级建制,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省委省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截止目前,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有职工4万余名,辖174个县级联社,6,147个营业网点,肩负着为四川省6800多万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2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02亿元,年创利92亿元,存贷款规模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二位,贷款规模居全省第一位。2011年9月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018.85亿元。四川省内银行业首家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的银行。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269.2亿元。稳居全省第一。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属于农村信用社,属于地方金融机构。
一、四川农信是什么?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全称为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四川省政府领导下的合作金融机构组织,由过去的中国信用合作社演变而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银行体制发展。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5年6月28日挂牌成立,承担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自成立以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银监管理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
由于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全省无数区县都有机构,而每个区域机构为省联社领导下的独立法人,各地经济情况不同,发展并不均衡。一些发展快的地方已经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比如宜宾市翠屏区农村商业银行等,而大多数地方还是合作金融机构,也就是还是信用合作联社。
因此,目前的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一个具有农商行、农合行、信用社多种体制,由全省辖内各地信用联社集结而成的庞大金融机构。
二、信用合作社是什么?
信用合作社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
其基本的经营目标是以简便的手续和较低的利率,向社员提供信贷服务,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个人解决资金困难,以免遭高利贷盘剥。他是劳动人民或居民联合起来经营信贷业务的组织,通过储蓄、借贷调剂资金,解决社员生活和生产上的困难。
农信社体制是倒隶属关系,就是乡村成立信用社,然后乡级投资成立县级信用社。信用社与社会共存.信用社改革由省政府管理,它和政府一起为社会的发展发挥它的职能作用.现在农村的经济主要是靠信用社的支持,长久的合作关系,信用社占天时、地利、人和。血浓于水,外资银行不可能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