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及文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的氏族群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过着刀耕火种与渔猎畜牧的生活。后因部落迁徙,此地便成为土著与山越族的聚落处。
夏禹治水以后,分天下为九州,现郎溪属扬州之域。
商属勾吴。春秋时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属诸侯吴国的桐?地。
战国之际,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越争雄,越被楚灭,属楚。
秦王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古吴越地分置鄣郡和会稽郡,郎溪属鄣郡地。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鄣郡改置丹阳郡,郡治迁宛陵(今宣州),以原鄣郡郡治周围地区设置故鄣县。郎溪属故鄣县。建安八年(203年),以故鄣县西部地析置广德县,郎溪属广德县。
三国时,江南属吴国,广德县隶属丹阳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属宣城郡。南北朝期间,为宋、齐、梁、陈的属地。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并广德、故鄣、长城(今长兴)、阳羡、义乡5县地设绥安县。宋泰始四年(468年)改属南徐州义兴郡。不久废,复置广德县,仍属宣城郡。
南齐时,广德县属南豫州宣城郡。梁绍泰元年(555年)广德县隶属南豫州广梁郡。陈永定二年(558年)改广梁郡为陈留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陈留郡,并广德、故鄣、安吉、原乡4县入石封县,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仁寿三年(603年)隶入湖州。大业二年(606年)又改属宣城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绥安县为绥安、桐陈、怀德3县,属桃州。至德二年(757年),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城郡,后改称宣州。
五代南唐设广德制置使,属江宁府。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设广德军。
北宋端拱元年(988)置建平县。1914年因与热河省建平县(今属辽宁省朝阳市)同名,取县境主要河流名改为郎溪县。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郎埠”,又作“郎步”。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德县西北地区置建平县(治郎步镇,今郎溪县城关镇),属江南东路(治蒺州,今南京市)广德军。从此,建平县(今郎溪县)从广德县分出。至道三年(998年),广德军改属江南路(仍治蒺州,今南京市,仁宗时,蒺州升为江宁府)。天禧二年(1018年),广德军复属江南东路(仍治江宁府,今南京市)。
端拱元年原溧阳州昭德、丰乐、彰德三乡划属建平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南东路(治江宁帅府,今南京市),广德军(仍治广德,今桃州镇)。三年,广德军改属江南东路建康府(均治今南京市)。四年,广德军属江南路建康帅府(仍治今南京市)。绍兴初(约1131年后),广德军属江南东路(仍治建康府)。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淮等处行省(治扬州,后升为路,今扬州市)广德军(仍治广德,今桃州镇)。十四年,升广德军为广德路(仍治广德)。二十一年闰五月,江淮行省迁治杭州路(今杭州市)。二十四年,复迁扬州路。二十六年,徙治杭州路。二十八年,改称江浙行省(仍治杭州路,今杭州市),建平县属江浙行省广德路,直属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建康路,今南京市)。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红巾军徐寿辉李二,罗四部占据,此后为群雄所据。十五年六月,为朱元璋部控制。次年六月,改广德路为广兴府(治广阳县,今桃州镇),属朱部江南行省(治应天府,今南京市)。
〔明朝〕吴二年(1368年)正月改元洪武,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明江南行省(仍治应天府,今南京市)广兴府(仍治广阳,今广德县桃州镇)。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广兴府直隶中书省。四年九月,广兴府改为直隶广德州(治广德,今桃州镇)。十三年正月直隶广德州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广德州直隶南京,后称南直隶(治今南京市)。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明亡,为福王朱由崧控制下的南直隶所属。五月,广德县属朱由崧建南明弘光政权控制下南直隶直隶广德州。
清朝清平江南,建平县仍属南直隶直隶广德州。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南省(治江宁,今南京市)直隶广德州(仍治今桃州镇)。十八年,直隶广德州改属江南省左布政使(驻江宁,今南京市)。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治安庆府,今安庆市)。九年四月丁亥(1670年5月19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徽宁道(治歙县,今徽城镇)。二十一年十月乙亥(1682年10月31日),直隶广德州直属江安十府储粮道(专业道,治歙县)。雍正十一年十二月癸亥(1734年1月20日),改属安徽宁池太广道(治安庆府,今安庆市)。十二年十月庚戌(1734年11月3日),迁道治于芜胡(今芜湖市)。咸丰四年(1854年),皖南地区改属浙江巡抚代管,仍旧制。五年十月十三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徽宁池太广道(改治宣城,今宣州区)。十年再迁道治于祁门县(今祁山镇)。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皖南地区复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四年六月甲午(1865年7月23日),道治迁治芜湖(今芜湖市)。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甲午(1908年6月8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皖南道(治芜湖)。清代,江南,安徽省先后属两江总督(常驻江宁,初名江南江西河南总督,江南江西总督,江南总督。康熙二十一年,改名两江总督,后期还兼南洋通商大臣)。
太平天国咸丰六年六月乙丑(1856年7月5日),太平军第一次攻打县城起至六月辛卯至壬辰(7月7日至8日),六月戊戌至己亥(7月14日至15日)三次攻建平县城。十年三月二十一日至闰三月丙申(1860年4月11日至4月22日)初占县城。四月壬申(5月2日),再次占领县城。至同治二年十月己卯(1863年11月16日)失落。在太平军占领建平期间,建建平县,属安徽省(治安庆郡,今安庆市)广德州(治今桃州镇),并于十年四月初八日(1860年5月28日)在此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建平会议。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4月,废州,建平县(仍治郎步镇)直属安徽省。3年3月,改建平县为郎溪县(仍治今城关镇)。6月2日,郎溪县属安徽省芜湖道(驻芜湖,今芜湖市)。
中华民国16年(1927年)3月3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光复郎溪。7月15日“宁汉合流”后郎溪县(仍驻今城关镇)属南京国民政府安徽省。次年8月,正式废道,直属安徽省。2年4月2日,郎溪县属安徽省第九区。27年3月22日,郎溪县(县府先后移驻乌家埂姚村,李家村,张家弄,井岗头,姚村,广德县苏村乡海沟冲,宁国县港口,直至34年12月7日始回县城)再陷于日军。(附日伪设置)民国26年2月5日,日军侵占郎溪。33年5月1日,成立汪伪“郎溪县政府”,属汪伪“安徽省”(驻蚌埠,今为市)“第七专区”(驻郎溪)。〔中国***建政 抗日战争后期与解放初〕民国33年1月1日,在广德县山北区新村成立广德郎溪两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驻广德县泉口,徐东村,长乐王山岗,毕桥等地),34年奉命北撤。民国38年4月24日郎溪县解放。5月中旬,成立郎溪县人民政府(驻今城关镇)。5月8日,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3日,属宣城专区。5月底重组郎溪县人民政府(驻县城吉原镇)。8月6日,郎溪县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在郎溪县未解放前的解放战争初期,该县最早的民主政府成立于36年3月,先后驻石鼓,姚村一带,属1947年2月成立的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37年7月,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撤销宣宁,广南2个县建制,将广南县一区划郎溪,二、三、四区与宣宁县合并成立广宁孝县。年底,郎溪,广宁孝2个县建制同时撤销。
1949年10月1日建国,郎溪县仍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
1952年3月28日,郎溪县改属芜湖专区。
1953年,溧阳的龙角冲、张村、凹塘、刘家村、荷叶坝、金稻岭等自然村划归郎溪县。
1955年12月28日,成立郎溪县人民委员会。
1959年3月22日,撤销广德、郎溪县,并组建郎广县(仍驻桃州镇),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61年12月15日,撤销郎广县,恢复郎溪县,仍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68年8月14日,郎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1年12月12日,郎溪县革命委员会改称郎溪县人民政府。
九江概况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江西省最北部,市区人口(浔阳区+庐山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65万,她左邻鄱阳湖,右连洞庭水,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交流的轴心,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长江边上的九江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运齐全。九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旅游资源博大精深,便利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眉目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封天下三十六郡,其中就有九江郡。发达的水陆交通使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九江成为军事重镇商业、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历史名山——庐山,以其迷人的秀姿,吸引了许多历代名人高士,各宗教界杰出人物在这里驻足,秦皇汉武,亦步入其中......,两千多年来,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庐山吟唱出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庐山成为千古名山。庐山,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并处一山,形成了中外历史的独特文化现象。秀丽的风景,多变的景幻,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江境内的鄱阳湖水域是中国最早的渔业基地,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候鸟越冬栖息地。每逢冬春之际,大约有两百多种鹤类珍禽在此翔集,有“中国第二长城的美誉”。九江现代交通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历史上便利的交通,曾经使九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古代中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今天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九江长江大桥的通车,将大大方便各位宾朋一睹九江风采,推动九江腾飞,让人们更了解九江,使九江走向世界。
行政区划
面积18887平方千米,人口469万。市人民政府驻浔阳区,邮政编码332000。区号0792。 浔阳区 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332000。 庐山区 面积64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332005。 瑞昌市 面积1423平方千米,人口41万。邮政编码332200。 九江县 面积873平方千米,人口34万。县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邮政编码332100。 武宁县 面积3497平方千米,人口35万。县人民政府驻新宁镇,邮政编码332300。 修水县 面积4504平方千米,人口75万。县人民政府驻义宁镇,邮政编码332400。 永修县 面积2035平方千米,人口35万。县人民政府驻涂埠镇,邮政编码330300。 德安县 面积 937平方千米,人口21万。县人民政府驻蒲亭镇,邮政编码330400。 星子县 面积 720平方千米,人口23万。县人民政府驻南康镇,邮政编码332800。 都昌县 面积1988平方千米,人口70万。县人民政府驻都昌镇,邮政编码332600。 湖口县 面积 669平方千米,人口27万。县人民政府驻双钟镇,邮政编码332500。 彭泽县 面积1542平方千米,人口34万。县人民政府驻龙城镇,邮政编码332700。
历史沿革
九江,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士高气清,富有佳境".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戍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九江市.1921年3月,设九江行政厅,次年改设市政府.1932年2月,设立行政区制.1936年又改为九江县,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原九江县的农村划九江县,原九江县的市区划分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地理气候
九江地处东径113o57'--116o53',北纬28o47'--30o06'.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其中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东与波阳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南接新建县,安义县,靖安县,奉新县和铜鼓县等五县,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阳新县等四县搭界,北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宿松县,望江县等两县隔江相望. 九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修水九岭山海拨1794米,为九江最高峰,星子县蛤蟆石附近的鄱阳湖底,海拔-9.37米,为全市最低处.全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耕地365.22万亩,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C;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
山川奇秀
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九江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230多个景点景观,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形成了一个以庐山为"龙头",包括"六区"(牯岭,山南,沙河,永修,浔阳,共青),"两点"(石钟山,龙宫洞),"一线"(鄱阳湖水上旅游线)的大型旅游区. 九江自然景观之所以称奇,是由于这些景观,景点经大自然在漫长岁月里的精雕细刻,独具神韵,巧夺天工.游客到九江,可看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万里长江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鄱阳湖;可以看到被宋代诗人苏轼赞叹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峻岭奇峰,被唐代诗人李白形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九天奇瀑和清代诗人张维屏为之陶醉的"白如雪,软如绵,光如银,阔如海"的神奇云海;可以看到毛泽东吟咏过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险峰奇洞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还可以看到被国际鸟类学家惊叹为"中国发现了一个大金矿"的鄱阳湖候鸟奇观. 九江的自然景观有一大特色,就是四季常新,常年可接待游客.以庐山为例,晚春的庐山,"山寺桃花始盛开",可招徕惜春,觅春的游客,品尝延年益寿的云雾春茶.盛夏,"江城八月苦炎晖,潇洒山间夹纩时",气候清凉的庐山,是避暑消夏,疗养休养的圣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庐山的秋天,万山红遍,丛林尽染,金菊飘香栗子熟,霜叶红似二月花.隆冬的庐山,千崖冰玉里,泉声半天闻.银装素裹,分外娇娆.
历代风韵
江环湖绕的九江,早在古代就是高僧名士和文人墨客慕名登临的旅游佳境.魏晋南北朝时,高僧慧永,慧远,名道士陆修静等曾先后来到九江,寻觅净土,筑舍修行.从东晋至清末到九江和庐山为官,访友,游览,隐居的著名文人雅士多至五百余人.由此,九江人文景观胜迹如林.文学方面,九江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故土家园;又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的故里.宋代我国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就在九江.这所有纲领,有校规,有秩序的高等学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靖节之土,有用之才,流风余绪,泽及明清. 九江的山川,曾留下过众多骚人墨客的足迹.明嘉靖《九江府志》称:九江"自陶(渊明),谢(灵运)以来,儒风绵绵,相续不绝;高人闲士,蝉联不绝".他们当中,多是执领风骚的名儒.中国文学史上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诗坛巨擘,文章巨公,如江淹,谢灵运,李白,李渤,白居易,苏轼,苏辙,王安石,陆游,朱熹,杨万里,唐寅,王守仁,紫霞真人,魏禧,潘耒,康有为等,都曾为九江和庐山的天然美景而倾倒,在这里放歌山水,记叙游踪,敷陈掌故,抒发情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题记,墨迹,轶闻,佳话,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千余年来,在九江这块土地上,不仅涌现了众多的文人学士,还培育了许多有才干的军事家和科学家.东晋时,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陶侃,就是浔阳人.与他同时代的周访,周楚,周抚一家两代,为保卫晋室屡建功勋.北宋将领王韶(德安人),南宋将领余玠(修水人),曾率部与吐蕃部落和蒙古军作战有功,分别官至枢密副使和兵部侍郎. 九江曾是兵家逐鹿的战场.从西汉初年刘邦派车骑大将军灌婴追击九江王英布,到东汉末年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在鄱阳湖上操练水师;从东晋咸和年间陶侃,温峤,庾亮起兵平乱,解建康之围,到南宋绍兴年间岳飞率部五次戍守江州;从元代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进行争夺天下的麈战,到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林启荣在湖口重创清军水师……千百年来,驰骋江州大地的金戈铁马,留下了许多古战场的遗迹.《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群英会蒋干中计","柴桑口卧龙吊孝"等故事,都与九江有联系.至于朱元璋大战鄱湖十八载的遗迹,则遍布于匡山蠡水之间. 在长达百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九江涌现了众多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其中佼佼者有,维新志士陈宝箴一门四杰,子陈三立,孙陈衡恪,陈寅恪,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画家,史学家.武宁人李烈钧,湖口起兵,反对帝制,维护共和,是辛亥革命元老.
物华天宝
九江地处江南古陆成矿带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交汇地段,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金属,非金属,能源矿产三大类8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其中金,锑,锡,萤石储量居全省首位,铜居第二,钨居第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岗石,瓷土等蕴藏丰富,矿产潜在价值在千亿元以上.1990年起跨进全国"万两黄金市"之列,最高年产量达1.7万两,主要生产基地有瑞昌洋鸡山,修水土龙山金矿.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岭,幕阜山脉,面积达8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3%,活立木蓄积量2538万立方米,毛竹6196万株,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37种;动物资源有候鸟类115种,两栖类11种,哺乳类20种.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有越冬候鸟12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白鹤有840只,天鹅3000多只,占世界首位,被外国专家誉为中国的"第二长城".彭泽县桃红岭是稀有野生动物梅花鹿栖息之地,现有梅花鹿150只以上.九江有鱼类109种,名贵鱼类有中华鲟,鲥鱼,彭泽鲫,虾虎鱼等,中华绒鳌蟹也是特产之一. 九江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136.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1.8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2.9万千瓦.长江过境长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亿立方米,直入长江的河流流域面积3904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有修河,博阳河,长河三大水系,万亩以上湖泊有10个,千亩以上31个,全省最大的柘林水库库容达79.2亿立方米.鄱阳湖是省内诸河入长江的总通道,又是长江水量的调节器,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内,面积近300万亩,沿湖12个县区,其中九江有6个.
目录·九江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地理气候
·山川奇秀
·历代风韵
·神仙之庐
·物华天宝
·投资环境
·邮电通讯
·电力能源
·优惠政策
·保护措施
·科教繁荣
·外引内联
·立体枢纽
·经济奋起
·风景名胜
·九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