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路公馆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以宁海路环岛为中心,放射形宁海路、颐和路、牯岭路、莫干路、江苏路、北京西路,有200多座民国政府要员的宅第公馆,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景点之一,南京重要近代建筑群。颐和路公馆区是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提供给政府官员居住的高级住宅区,也是民国按照《首都计划》实施最大住宅示范区,自1933年陆续建成287处独立式花园住宅,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公馆仍有225幢,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其中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即颐和公馆)作为颐和路公馆区的改造范本由26幢风格各异的民国时期别墅组成,并于2014年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15年4月,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邹鲁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18号。
该建筑建于1937年前,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2层12间,平房2进4间,砖混结构,墙体灰色,屋顶青色。该房产为邹鲁所有,解放前业主自住,解放后野秘书长住用,华东军区招待所使用。
邹鲁(1885~1954),原名澄生,字海滨,号澄庐主人,广东大埔县人。邹8岁入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8岁进潮州韩山书院学习。光绪三十一年,先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三月,邹参加赵声、朱执信在广州发动的起义。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邹参加辛亥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逃亡香港。后来,避居日本,进了东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民邹鲁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