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至于1911年,他又应聘去无锡西仓镇鸿西小学任教。在这个时期,徐枕亚热衷于旧体爱情诗的写作,写了约800余首旧体诗词,向吴江柳亚子创办的南社丛刊投稿,并由哥哥徐天啸介绍加入了南社。
这个时候,常熟地处上海、苏州、无锡商业兼享乐城市的三角中心,田园的风光与软性的文化受到市民阶层所欢迎。所谓天地灵秀之气独钟于香闺佳话,所谓贤媛淑女名妓才人美丽温柔风流倜傥,种种令小市民饭后闲话齿颊留芳的新旧故事,构成鸳鸯蝴蝶派小说形式的框架。总体来说,该派小说暗示的艺术精神与当代政治并不合拍,它充溢着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徐枕亚在家乡时,他没有爱情生活,他向往的爱情生活受到压制。而在无锡乡村小学教书的三年中,他却陷入热恋了,与租住地的一个美丽而知书达礼的陈姓寡妇,发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他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1912年,他带着这个无言的结局,离开了无锡,到上海哥哥处,协助哥哥办《民权报》。这时,民国刚见雏形,军阀们忙于在北方角逐,上海租界暂时一派平和。徐枕亚作为旧派文人,自然借助报纸这种大众传播形式,大写言情小说。 概括徐枕亚的小说与出版生涯,起初投靠《民权报》,连载小说《玉梨魂》。成名后创办《小说丛报》、《小说季报》和清华书局等。在创作《玉梨魂》、《雪鸿泪史》之后,还有《余之妻》、《双鬟记》、《兰闺恨》、《刻骨相思记》等作品问世。因为家庭爱情连生变故,徐枕亚心情郁闷,行为趋于颓唐,书局经营破产,难以维持,于是1934年将上海的书局盘给友人,回到常熟。在常熟,他开设了一家以出卖自己书法、篆刻作品的古董店,名曰“乐真庐”。当时,仅四十余岁的徐枕亚已有严重的肺病,精力大不如前,,只能靠为人写书和刻章为生。据说,在上海时,他的书法就小有名气。***的《向导》杂志,便请他题写刊名的。1937年11月,日本鬼子攻占常熟后,徐枕亚抱病逃难至常熟杨园乡下,当年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书法
龙虎村的隶属变化
大巴和火车以及飞机。
兰州到济宁没有直达火车,要先做大巴再转火车到达。当然也可以坐车到机场,做飞机到济宁。
碌曲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北接夏河县,东邻卓尼县,西南与玛曲县接壤,西连青海省河南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毗邻。县域共辖5镇2乡2场(玛艾镇、郎木寺镇、尕海镇、西仓镇、双岔镇、拉仁关乡、阿拉乡,双岔林场、李恰如种蓄场),全县总面积5298.6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约591万亩,林地25.7万亩,耕地面积4.44万亩。
龙虎村早先称山山(音新)街,相传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白虎山、乌龟山之间建有南沙繁华的商市,故名。后因此地为头蓬最西的盐仓,改名西仓,又因街市建于盐仓之前,亦称仓前,现仍为自然集镇,西仓街长1282米,除少量二层楼房,大都为砖木平房,两面开店,以东侧为最闹区。据民国《海宁州志稿》记载:西仓原先为海宁县北六都八庄,为钱塘江北岸沙滩,是海宁的最南端,故为南沙,随着江道北移,龙虎曾为钱塘中小门。据清《(康熙)钱塘县志》载:“庚申(1680)四月望日,钱塘江海潮自东入小门”。又载:中小门是一狭长地带,江面较窄,河床不能切涤,很易淤塞,故系南北大门过渡时期的流路。其间虽经4次重开中小门,3次通流,且都旋通旋塞,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完全淤塞。
18世纪初,江出北大门后,南沙切为南北两块,南块渐与海宁分开,于嘉庆十八年(1813)遂划归萧山?宣统二年(1910)称西仓乡。1928年为第八区西仓村。1930年为第七区西仓镇。1934年至1949年属河庄乡管辖,以保为名。1950年为瓜沥区西仓乡。1956年时称赭山乡龙虎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为瓜沥人民公社龙虎管理区。1961年归属南阳人民公社(后改镇)至今。1956年,因当时已无盐民?盐仓,村(居)民又居住在青龙山、白虎山一带,故以两山得名为龙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