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是一本以讲述底层逻辑为主的个人成长类书籍。
跃迁读完前三章,读的过程中,表面平静实则内里波涛汹涌,有许多观点不断刷新我的认知和价值观。一边读,一边根据文中的论点反省自身,自己是否犯了同样的错误,可否借鉴书中方法论进行修正,感触颇多,写下此文。
第一章 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开篇三大问,瞬间震撼到,我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呢?不禁细细思考半晌,最后自己给出的答案80%为否定。然而,尽管个人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是否就真的是否定呢?不见得。我的知识与见识限制了我对行业认知的格局,而对互联网知识的欠缺同样限制了对未来国际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密切程度的想象力。
今天认为否定的事情,也许明天就变成了肯定。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个体的跨越式成长,实现自我跃迁,是必须要认真思考并将之置于重点位置上的未来性关键问题。且将此问题记载于此,后续需持续思考。
第二章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高手,要擅于利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那么,什么是二八法则?
古典老师说,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这就是二八法则。
对内,通过二八法则,持续放大自我效能;实现第一次跃迁。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实现第二次跃迁。
什么是头部效应?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A 头部:高优势、高价值区域。如名校优等生、热门剧女一号。
B 肥尾:低优势、高价值区域。如名校差等生、热门剧宋兵乙。
C 小山头:高优势、低价值区域。如小公司核心员工,小而美。
D 沙漠:低优势、低价值区域。如小公司边缘员工,非核心产业非核心岗位。
立刻联想到自身,从世界500强企业非核心岗位辞职,是离开了肥尾。加入到一家中小型公司的核心层,是进入了小山头。
从身边头部做起,经过不断迭代,持续精进,由鸡头走向凤头。
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振奋的,动力的源泉从心底涌起,不怕做不到,就怕心中没有信念。
第三章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1、功利性的学习
作者指出,要进行功利性的学习,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这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知识源头。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高价值)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次高价值)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低价值)
四手信息:处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标书(无价值)
这其中触动较大的点,竟然是四手信息这一条,作者将大部分一点儿破事讲一堆道理的公众号,头条,都列入了无效的四手信息。
这个观点颠覆了我刚刚开启的写作练习,最初开写的时候,以个人评论、真实感情为主,后来发现公众号上被人追捧的文大多是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型,于是开始模仿,这才仅仅模仿了两篇,古典老师四手信息论登堂入室,思维方式再度由此产生转变。
然而,尽管对于写作方式的思考有了转变,静下心来,个人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应一语否定,故事、道理、评论、情感,各有其价值所在,应当根据文章的真实需要而择取使用。或警醒人心、或温暖如春、或发人深省,或许不具备提供真实信息的价值,充满了个人体验,但人,往往就是在这样自省、推翻、再自省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
我们需要允许人生的不完美。
2、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罗振宇在序中写道:喜欢答案的人很痛苦,因为他的世界不断崩塌。喜欢问题的人很欢乐,因为手中的慧剑越来越锋利。
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读到古典老师在文中所述不做伸手党,对员工的“百知谷”要求,即没看完百度、知乎、谷歌前三项,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去提问。深有感触,意欲效仿之。
自己之前也犯过同等错误,记得有一次在电话中问K总,什么是半潜船,K总欲言又止,最终没好气的说,自己去百度吧,我这刚刚和鹏鹏解释了半个多小时,累坏了。我不禁哑然失笑,是啊,可以百度到的基本概念知识为何非要浪费别人时间来解答呢,哪怕这个人是你可以随时请教,永远都不会拒绝你的人,这种行为仍然是不够道德的。
3、知识IPO:知识变现为价值
1)什么叫知识 IPO
--- I:输入问题(Input),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2)如何设计自己的知识 IPO
---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的、能被解决的问题
---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解决问题
---输出倒逼输入
3)如何自下而上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者提出了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型:信息源头--知识晶体---联机思考---问题导向
4)我该如何构建我的知识体系
经过通读知识IPO的概念和实践方法,回过头来问自己,我该如何构建我的知识体系?
思考过后,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待验证,写下之,践行后以观后效。
根据自己多年的行业实操经验,编写培训课件,给同事们讲解具体案例,探讨研究,这是输出。和大家共同探讨的过程是联机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找到知识源头去解决问题,这是倒逼输入。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渐完善成型。
跃迁---复盘笔记 上(1-3章)
1. 刘波、王力立、姚引良,整体性治理与网络治理的比较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5期
2. 刘波、王莉、王华光,网络治理运行稳定性与关系质量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6期
3. 刘波、彭瑾、盖小静、王力立、常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土地流转实践的调研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1期
4. 刘波、彭瑾、康俊俊,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的政府购买机制初探,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月,(2011年第八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同时收录)
5. 刘波、王力立、彭瑾,社会工程研究与网络治理的理论探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01,公共行政,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6. 刘波、王少军、王华光,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01,公共行政,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7. 刘波、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2期
8. 刘波、崔鹏鹏,省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
9. 刘波,基于网络治理的高等教育运作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09年11月,(2009年第七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同时收录)
10. 刘波,彭瑾,王华光,对高等教育产品定义的逻辑与修订,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1. 姚引良、刘波、郭雪松、王少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与运行机制博弈仿真分析,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1期
12.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人文杂志,2010年第1期
13.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地方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可行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4. 姚引良、刘波、王少军、祖晓飞、汪应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多主体合作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1期
15. 姚引良、刘波、汪应洛,地方政府网络治理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探讨,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1期
16. 彭瑾、刘波、王力立、盖小静,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2期
17. 刘波、孙林岩,基于Petri Net 的需求流动网组建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9月,Vol.38:82-88
18. Sun LY, Liu B(write), Wu XT. Demand Flow Network,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mmerce Technology for Dynamic E-Business, SEP 13-15, 2004, 353-356(EI检索:051088.72564;ISTP检索)
19. 刘波、孙林岩,从供应链到需求流动网,工业工程,2007年4月
20. 刘波、戴辉、孙林岩, 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假设的修正和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No.3(Sum No.69)Vol.24,2004年9月
21. 刘波、孙林岩,交易费用理论对需求流动网的分析与解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J] ,No.4(Sum No.74)Vol.25,2005年12月
22. 戴辉、刘波、孙林岩, 多目标模糊动态选拔机制的应用研究.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Vol.9(No.4): p31-34
23. 宫俊涛、刘波、孙林岩,网络分析法(ANP)及其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工业工程2007年4月
24. 戴辉、刘波,证券市场变革将呈五大趋势,经济日报[N],2004-03-31(5版)
25. Liu Bo, Sun Linyan. The cultivating of engineering human resource based on AM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3,Volume 8 Number2,June
26. 刘波、孙林岩,灵捷制造下的物流集成化管理,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第29卷,第2期,p288-291
27. 孙林岩、刘波(执笔),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教育改革,中国机械工程,2001,vol.12,no.1,p66-69
28. 刘波、孙林岩,企业家人力资源分析及其开发与利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vol.20, no.3, p29-32
29. 刘波、王莉、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网络价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0. 刘波、王少军、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形成路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1. 刘波、王莉、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发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2. 刘波、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3. 刘波、王宇,地方政府网络治理网络风险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4. 刘波、常爽、彭瑾,公共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研究,working paper
35. 刘波、王力立、姚引良,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协同行为实证研究,working paper
36. 刘波、王莉、彭瑾,基于质性研究的地方政府网络治理概念内涵及价值探析,working paper
37. 刘波、彭瑾、崔鹏鹏,公共服务外包概念界定与比较研究,working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