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物流是指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它是生产物流系统中相对独立性较强的子系统,和生产系统、财务系统等生产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资源市场、运输部门有密切的联系,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率进行发挥着保障作用。企业供应物流不仅要实现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要在低成本、少消耗、高可靠性的限制条件下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因此难度很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供应物流
别名 原材料供应物流
特点 相对独立性较强
实质
子系统
应用范围
企业
系统组成
采购。采购工作是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是依据生产企业生产——供应——采购计划来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层,负责市场资源、供货厂家、市场变化等信息的采集和反馈。
仓储、库存管理。仓储管理工作是供应物流的转换点,负责生产资料的接货和发货,以及物料保管工作;库存管理工作是供应物流的重要部分,依据企业生产计划制定供应和采购计划,并负责制定库存控制策略及计划的执行与反馈修改。
装卸、搬运。装卸、搬运工作是原材料接货、发货、堆码时进行的操作。虽然装卸、搬运是随着运输和保管而产生的作业,但却是衔接供应物流中其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资料供应。供应工作是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衔接点,是依据供应计划一消耗定额进行生产资料供给的作业层,负责原材料消耗的控制。
组织模式
四种方式
供应物流过程因不同企业、不同供应环节和不同的供应链而有所区别,从而使企业的供应物流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模式。企业的供应物流有四种基本组织方式:
第一种是委托社会销售企业代理供应物流方式;
第二种是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代理供应物流方式;
第三种是企业自供物流方式;
第四种是近年随供应链理论发展起来的供应链供应方式。
供应流程
尽管不同的模式在某些环节具有非常复杂的特点,供应物流基本流程是相同的,其过程有三个环节:取得资源,是完成以后所有供应活动的前提条件;组织到厂物流,是企业外部的物流过程:组织厂内物流,从厂外继续到达车间或生产线的物流过程。
到厂物流
所取得的资源必须经过物流才能达到企业。这个物流过程是企业外部的物流过程,在物流过程中,往往要反复运用装卸、搬运、储存、运输等物流活动才能使取得的资源到达企业的门口。
厂内物流
如果企业外物流到达企业的“门”,便以“门”作为企业内外的划分界限,例如以企业的仓库为外部物流终点,便以仓库作为划分企业内、外物流的界限。这种从“门”和仓库开始继续到达车间或生产线的物流过程,称作供应物流的企业内物流。
传统的企业供应物流,都是以企业仓库为调节企业内外物流的一个结点。因此,企业的供应仓库在工业化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施。
取得资源
取得资源是完成以后所有供应活动的前提条件。取得什么样的资源,这是核心生产过程提出来的,同时也要按照供应物流可以承受的技术条件和成本条件辅助这一决策。
企业内部物流的整合主要表现在生产与物流之间功能的整合。
企业物流整合包括:企业物流作业的目标、企业物流运作的功能、企业物流整合的框架、 企业物流整合的阻力。
实践表明,只有目标明确的企业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同理,也只有目标明确的企业物流作业才能高效运转起来。企业物流作业的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分别为快速响应、最低库存、集中运输、最小变异、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
首先是快速响应。这是企业物流作业目标中最基本的要求。快速响应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比如,一个远在昆明的客户其公司服务器出现问题宕机,而作为提供服务器备件支援的厂商位于北京,若客户需要在6小时内恢复服务器正常运行,那么快速响应就至关重要。
快速响应的能力使企业将物流作业传统上强调的根据预测和存货情况作出计划转向了以小批量运输的方式对客户需求作出反应上来。快速响应要求企业具有流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广泛的合作伙伴支持。在上例中若该服务器备件支援的厂商在成都或昆明有合作伙伴,那么在6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解决客户的问题、满足客户需求就更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