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学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对物流活动进行规划和策划,组织实施,协调、指挥、和控制,保证物流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物流管理学的基本架构包括现代物流学、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物流技术学、电子商务物流学、运筹学、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分支。
《物流管理学》主要讲述了:物流活动作为企业利润的新的增长点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发展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国际视野、掌握物流理论和运作技能的物流人才将是企业未来最宝贵的人才之一。本教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博采同类优秀教材之众长,内容设计上不仅注重知识的基础性,还注重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导入,以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本教材主要介绍了物流学的发展、物流系统的分析、物流的基础环节,包括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等基本知识。
自考物流管理科目:物流基础课程简介?
.物流定义: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物流的理念:1 .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推销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2 .物流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实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3 .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发明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利息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 37 %左右。( 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5. 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 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6.6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 ” 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 ” 或 “ 增值链 ” 概念,所以也常把物流过程称为一体化供应链。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就取决于它一体化水平。 7 .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王之泰教授在 95 年出版的现代物流学》一书中曾明确指出:包括在物流之中的新见解,一点即破的就是将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等等过去看来相互无关之举,用物流两个字统一起来 ” 战术的整合成了战略的决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应该通过功能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而结成策略联盟,从而使物流全过程实现
《物流基础》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物流的最基本的内涵,系统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讲述有关物流的定义,物流系统的含义及构成,以及相关物流各主要功能环节(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概念,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知识的基础,为以后系统学习物流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物流基础课程本着培养理论知识够用、职业技能实用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和基本规则,能够应用所学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实际需要,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学习其他物流课程打下基础。
《物流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物流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物流的起源、发展史以及现状和作用(2)掌握物流、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3)理解物流关键活动之间的关系,物流总成本的核算2、教学内容(1)物流的概念和理论观点(2)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学说(3)物流关键活动和物流总成本的计算(4)物流的发展史及其影响因素和意义作用(二)物流系统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物流系统的概念(2)理解物流系统的要素和经济效益(3)掌握物流系统的一般规律和设计步骤2、教学内容(1)物流系统的含义和要素、特征(2)物流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