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应首先从"流通"谈起,而流通又离不开经济活动。所谓经济活动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总的体系,基本上由生产和消费两种功能构成。而将其制造产品、创造价值的生产和使用产品的消费连接起来的即是"流通"。流通就是通过买卖消除社会间隔;通过运输消除场所间隔;通过保管来消除时间间隔,以实施所有权和物品的转移。
"物的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术语,在日本始见于1955年--1964年。1956年10月--11月,日本生产效益本部派"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考察。该考察团回国后,发表了《流通技术》(日本生产效益本部productivity report第33号)的考察报告。报告中首次将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物的流通"。而生产物流为人们广泛使用则是在1964年--1965年。1964年通产省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会,设立流通委员会。1965年1月内阁会议在所制订的中期经济计划中,强调指出加速"物的流通"的现代化。1965年运输省发表的《运输白皮书》副题即为《近代化过程的物的流通》。这一时期"物的流通"受到极大的关注。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即可,物流就是物品的流动,主要是指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物流业就是从事商品递送的行业,要和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业区分开来。
在现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交换的完成要依赖于三个必须的途径,一是信息流,有了信息流,大家才知道哪里有卖什么样的商品,于是订货,回传信息流。商家收到信息流,发货。货物从商家到达购买者就是物流,货物递送回成后,还有资金流,如通过网银、邮局汇款。
关于物流的种类:物流的种类有很多种分法,可以按运送物品的不同分类,如大宗货物物流,信件物流,电子产品物流等。也可以按运送方式,如铁路物流,公路物流,航空物流等。还可按运送汇围分类,如国内物流,国际物流等